本篇文章3061字,读完约8分钟
截至7月26日,除黑龙江外,各地经济发展半年报陆续发布。据《今日北京商报》记者报道,在公布上半年经济增长率的30个省市中,有16个省市实现了正增长。其中,西藏、新疆和贵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位居前三,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湖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居前十。就居民收入而言,19个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的表现更加抢眼。业内人士认为,有了稳定的就业政策,收入的增加将带动消费后劲稳步上升。从政策角度看,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仍是支撑地方经济指标回升的重点领域。
22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
上半年各省市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广东、江苏和山东省分别为49234.2亿元、46722.92亿元和33025.8亿元,位居前三;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南、安徽和湖北也分别以29087亿元、25608.46亿元、22130.27亿元、19901.39亿元、19026.4亿元、17551.1亿元和17480.51亿元位列中国前十。
就增长率而言,22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全国高-1.6%,西部地区引人注目。例如,西藏以5.1%的同比增长率获得全国冠军,新疆和贵州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3%和1.5%,超过了同期其他省市的增长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业经济学教授曹和平表示,首先,西藏经济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较小,这推动了其gdp数据的高增长;其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国民经济呈现出由南向北梯度发展的趋势。例如,2012年之前,东南沿海五省市的gdp增速相对较快;从2012年到2019年,增长速度较快的是中部地区;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继续向西北推进,西藏和新疆成为经济发展的外部标志之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梯度发展,使大量的人、物流、资本流动和现金流动同步推进。”
长期以来,贵州经济增速位居前三,林业、渔业等第一产业稳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日前,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长率达到22.1%,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互联网相关的营利性服务持续增长。1-5月,全省规模以上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3.5%。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作为今年新冠肺炎受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480.51亿元,位居全国前十位,比去年同期总体恢复80%。第二季度,湖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9.9个百分点,部分经济指标比年初有所加快。例如,上半年,湖北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幅度缩小了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减少26.6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幅度收窄10.8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长迅速
国民经济复苏越来越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根据上半年的数据,上海和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4万元,继续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浙江、江苏、天津和广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分别突破了2万元大关。
就增长率而言,国内生产总值的复苏速度是相似的。上半年,中国19个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增幅更为显著。其中,西藏、江西、四川和贵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6%、6.02%、5.98%和5.93%。
人均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就业水平的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最高,达到57.5%。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就业稳定放在了“六个稳定”的首位。
为了扩大就业,应对疫情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上述四地相继出台了稳定就业的相关措施。其中,上半年西藏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6.1万人,劳动收入37.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6.8%和85%,同比增长53.6%和61.4%;江西发布了《江西省稳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提出在三年内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个,组织3万多名青年参加就业实习;发放商业担保贷款350亿元;四川动态安排受疫情影响的失业人数,支持企业间短期就业余缺调整,发展农村清洁、生态护林、道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贵州出台了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扩大招生规模、发展公益性岗位等八大措施。
此外,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加速增长也符合经济发展梯度的预期曹和平说。
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稳定的同时,湖北、天津、黑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处于负增长范围。其中,湖北、天津和黑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9.42%、-1.75%和-0.24%。
7月22日,国务院重申,要确定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浙商证券(601878)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虽然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下降11.4%,但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上升2.4%,表明居民消费能力没有明显减弱。未来,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逐步正常化,消费需求也将自然恢复。
稳定投资成为“关键事件”
在国家统计局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刘爱华表示,需求方的表现并不同步。尽管零售和投资数据都在下降,但投资的复苏明显好于消费的复苏,表明这一流行病对投资活动的影响小于消费。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第二、三产业投资增速分别为-8.3%和-1%,保持负增长。然而,梳理数据发现,在已公布数据的省、市、自治区中,已有20个地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为正。
其中,上半年西藏、山西、吉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8.5%、8.3%和7.8%。从行业角度看,建安项目和山西商品房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5%;吉林省受汽车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更大,同比分别增长21.5%、10.6%和14.2%。
同期,上海、江西、湖南、甘肃和浙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紧随其后,分别达到6.7%、5.8%、4.7%、4%和3.8%。结合数据发现,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已成为上述领域的主要资本流动。
例如,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增长率分别达到78.8%和26.8%;江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6%,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高能耗投资下降1.2%,占比0.9个百分点。甘肃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9.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幅度缩小20.1个百分点至-0.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浙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水利设施投资和交通运输投资分别增长12.3%、13.5%和1.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7%。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主任严跃进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反映了土地交易数据的良好表现。即使在房地产市场政策严格的城市,比如上海,房地产在稳定投资方面的作用也更为重要。供应结构的加速和企业端预售许可等政策的调整,将刺激企业收购土地,带动开发投资。然而,在不断上升的数据背后,仍然显示出在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的稳定投资方面缺乏更多的产业支撑,使得房地产投资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
今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要”建设,即加强新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财新研究院副院长吴朝明指出:“展望下半年,基础设施先行、房地产跟随、结构优化、投资拉动的经济复苏格局已经形成,疫情过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将明显加快。”
标题:地方经济半年考 过半数省市GDP回正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