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98字,读完约6分钟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河北省栾州市78岁的老人罗一直保持着记录家庭收支的习惯。图为罗向展示他的个人工资增长曲线和收支账簿。新华社记者杨时珍照片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河北省栾州市78岁的老人罗一直保持着记录家庭收支的习惯。图为罗向展示他的个人工资增长曲线和收支账簿。新华社记者杨时珍照片
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一个卖花的农民正在他家门口卖月季花。新华社记者李
支付多少工资和花费多少开支是每个家庭必须计算多年的账目。
许多老年人仍然记得“过去,一个家庭的收入仅仅是温饱不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资的增长成为最直观的感觉。与此同时,随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口袋里的“蛋糕”越来越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近60倍,人民生活由短缺走向繁荣,生活越来越美好。
从每年445元到8万元不等
工资收入大幅增加
300多张工资条粘贴整齐,排列整齐,其中较早的发黄,有些字迹模糊,但一些独特的年龄特征仍能清晰辨认。例如,一些工资条上印有特殊的文字,如“食品价格补贴”和“灭鼠补贴”;最初,月薪只有几十元,但后来超过了一百元,最近几年一直是几千元。
这些特殊的笔记是山东青岛退休教师张的珍藏,其中蕴含着变化的历程,属于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这些工资是反映我工资收入变化的一面镜子。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普通中国家庭收入的巨大变化,这是很有意义的。”他说。
成千上万中国家庭物质生活的改善隐藏在这些工资变化的数字中。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居民的工资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平均工资增长缓慢。从1952年到1978年,全体职工的平均工资从445元增加到615元,增长了38.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并不多。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城镇非私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达到82461元,是1978年的134倍,年均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8.3倍,年均实际增长率为7.7%。
十八大以来,城镇职工年均工资增长率为9.6%,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平均增长率为7.4%,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在过去的70年里,居民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从世界横向比较的角度来看,这种实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其成就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劳工研究协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告诉记者。
从“大锅饭”到按劳分配
分销系统适应发展需要
不久前,一些省份宣布在2019年调整最低工资。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等地的月最低工资超过2000元,工人将获得真正的福利。
过去70年来,工资收入的大幅增长得益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院副院长谭忠和表示,中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形成。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恢复了按劳分配原则,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格局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包括“市场机制调整、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督指导”在内的工资宏观调控的制度框架。国家定期公布劳动力市场工资价格、工业劳动成本信息、工资指导线和非竞争性国有企业工资增长控制目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调整机制。
谭忠和表示,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长期实行“平均主义”政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行了先富起来的政策,更加注重分配的效率原则,合理地打开了收入差距,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使生产要素的活力得以竞争和生成。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工资分配原则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低收入群体,注重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这一政策调整符合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实际,有利于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
从单一的工资收入到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增加了
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
44岁的王师傅来自江西农村,20多年前来到北京,做建筑工人、建材采购和房屋装修。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网络汽车平台的司机,他的月收入和工作强度让他感到相当满足。“和我父亲年轻时相比,现在有很多出路。只要你愿意,你就没有收入。”他说。
过去,农民依赖土地,而城市居民依赖工资。今天,农民工、创新和创业、各种增加收入的方式以及单一的收入来源已经成为历史。在苏海南看来,70年来收入分配改革的成就之一就是拓宽了职工和居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目前,亿万劳动者和居民有多种收入渠道和方式,包括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
——城镇居民工资收入不再占据绝对主体,经营、财产和转移收入比重增加。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绝大多数城镇居民是国有和集体劳动者,工资收入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改革开放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投资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3%,比1964年增长8.4个百分点;人均财产性净收入占10.3%,比1985年增长9.8个百分点;人均转移纯收入占17.8%,比1964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从集体劳动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转向家庭经营、工资和转移收入。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的集体收入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1956年,农村居民人均集体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4%。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增加。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工资性收入成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来源。进入21世纪后,随着各种惠农补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转移收入也快速增长。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占净营业收入的36.7%,占净财产收入的2.3%,占净转移收入的20%。
苏海南认为,随着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仍有望增加。同时,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更好地实现包括工资在内的收入增长。
标题:工资条里看巨变!居民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 日子越来越美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