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2字,读完约7分钟
唐代李思训画《长安宫阙图鉴》
说到“北京”“南京”“东京”,人们很快就能知道是哪个现代城市。 这三个带“京”字的城市与日本京都一起,留下了只存在于东亚的四个地名。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明明北、南、东三个方位都有“京”的地名,为什么又缺少一个“西京”? 其实,我们放眼古代,就会发现中国曾经有七个城市叫“西京”。 那么,到底是那些呢? 背后有什么历史?
有一个没有实名的“西京”:
西周到西汉的丰镐与长安
丰镐(今陕西西安)、咸阳(今陕西咸阳)、长安(今陕西西安)分别是西周、秦、西汉三朝唯一的都,不确定推进“两京制”,所以当时政权中也没有被称为“西京”的城市。 但是,西周第一年周公在河洛地区设置了洛邑,因此被称为“成周”,与宗庙和有天子的“宗周”丰镐齐名,“成周”镇压了周王朝灭商以后得到的东方领土,“宗周”承担着日居和宗庙祭祀的功能,镇周王朝在灭商以前的西方 宗周丰镐和成周洛邑构成了西周时代事实上的“东西两京”,为后世的“两京制”最终成型(东汉时代)奠定了基础。
西汉王朝维持了关中长安的本位政策,洛阳与其他留下行宫的城堡没有太大差别,但西汉中后期的儒者们已经以“周公营洛”为基准,呼吁统治者迁都洛阳,王莽的“新朝政权”响应儒者的号召,把洛阳, “都”与“京”同义,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的王莽新朝首次设置了“两京制”,长安也首次正式授予了“西京(都)”的京号。
阶段性正名的“西京”:
从东汉到隋朝长安
东汉政权以洛阳为首都(并改名雒阳),一口气持续了180年。 东汉政权需要宣传自己的政权是西汉政权的继续,因此必须尊重隆长安。 因此,东汉政权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南阳为“南都”,实行三都制,赋予长安、南阳特别地位,为东汉政权继续维持西汉帝陵,宣传自己是西汉的继承人,谋求了制度上的便利。
接替东汉曹魏政权,继续在洛阳定都。 曹魏以洛阳为都,根据方位设有许昌、邹城、长安、中伤城四个陪都,分别加上“四方”授予东南西北北京称号,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五京制”。 其中,长安位于洛阳以西、曹魏版图的西部,因此继续被称为“西京”,为曹魏政权镇压雍凉两州,防御蜀汉政权、西羌与西部鲜卑。 继承曹魏的西晋政权没有设置陪都,西晋崩溃以后,只有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以长安为西京,剩下的政权没有设置东西两京。
到了北周再次统一北方的公元577年,北周政权在新征服的北齐故乡以洛阳为东京城,设置了“东京六府官”。 “六府”是北周政权新设在征服地区的地方重镇行政机构,是北周中央六府(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的“原样”,那么北周的首都长安从当时开始很有可能被称为“西京”,北周设在东京 继北周隋文帝时代之后,定都长安还不确定同时建造大兴城(隋唐长安城),建立“两京制”。 隋炀帝在仁寿宫改变后,正好建洛阳迁都后,以洛阳为东京都,以长安为西都,长安也再次正式成为西京。
隋炀帝在一系列急政中走向灭亡,李唐政权最终在隋末大乱中再次统一天下。 除武则天的武周期和唐哀宗受朱温控制的傀儡时期外,李唐政权以长安为帝都,是唐王朝的“西京”。
摇晃的“西京”:
唐长安与凤翔
唐建国以来一直称长安为“京师”,直到公元742年(唐玄宗时期)才把长安称为“西京”。 757年,唐肃宗驻扎在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指挥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因此将凤翔府改称为“西京”,将长安改称为“中京”。 762年,安史之乱平定下来,因此凤翔府不再称为“西京”,中京长安也改称“都京都府”,沿用了这个称呼直到唐朝灭亡。
整个唐朝长安被定为“西京”只有15年(公元742年至公元757年),凤翔被定为“西京”只有5年(公元757年至公元762年)。 但是,长安城毕竟是1000多年的西部京师,在习性上把长安称为“西京”。 长安之后,凤翔城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二个确定“西京”称号的城市。
在从周到唐的2000年历史中,以农耕产业为基础的华夏文明一贯以关中平原和河洛平原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安(及其前身丰镐、咸阳)和洛阳分别位于关中平原和河洛平原上,实现大一统和北方统一 这种在“东西两京”之间摇摆的周秦汉唐定都规则,其实表明关中和河洛在周秦汉唐时代位于整个华夏文明战术中心,即使没有正式授予长安西京称号,民间也在习性上称长安为“西京”或“西都”
“东京”变成“西京”:
五代十国时的洛阳
后梁政权取代唐,以首都开封为东京都,以陪都洛阳为西都,后唐政权再次以长安为西都,但取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位于南北大运河中枢的开封称为首都,称为“东京”,相对的“西京”配置在洛阳。 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洛阳在唐末以前的历史中,总是以“东京”“东京都”为其京号,但因为关中和中原地区唐宋时代的持续衰退,成为了五代政权和北宋政权的“西京”。
北方的五代政权除了设有西京外,南方十国中的南唐、吴越两国也设有“西都”,南唐国的“西都”是国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与南唐陪审团东京都江都(今扬州)并称“东西两都”。 吴越国的西都是首都杭州,与吴越陪审团东京都越州(今绍兴)并称“东西两都”。 所以,金陵(现在南京)和杭州也曾经建立过暂时东南割据政权的“西京”城。
盛衰的“西京”:
辽夏金时的洛阳与大同
北宋政权实行“四京制”,分别设置了“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南京”应天府(今河南),洛阳作为北宋的陪都保持着“西京”的名字 南宋偏心后,只是把杭州定为“临安”,并不是理论上放弃了已经被金国占领的北方四京,洛阳可以说依然是南宋政权名义上的“西京”。
与两宋政权同期存在的北方辽、夏、金政权也学习中原政权的样子,设置了西京。 辽和金朝的“西京”都是大同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始终位于辽金版图的西部重心地带,因此获得了200年左右的辽金西京地位。 与宋辽金并存的西夏,以首都兴庆府为“东京”,军事重镇西平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为“西京”,以中原政权为模型,两京并列形成。
辽夏金以后的元明清三朝,由于700多年没有设置过西京和西都,所以西京、西都的名号没有像南京、北京那样从“京号”转换成地名,消失在历史悠久的河流中。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7座“西京”城,设置它们的名字和对应的西京的王朝分别如下。
长安(陕西西安) :东汉陪都、曹魏陪都、北周首都、隋初首都、唐首都、后唐陪都
凤翔(陕西凤翔) :唐朝的陪都
洛阳(河南洛阳) :后梁陪都、后晋陪都、后汉陪都、后周陪都、北宋陪都
金陵(江苏南京) :南唐首都
杭州(浙江杭州) :吴越首都
大同(山西大同) :辽朝陪都,金朝陪都
西平(宁夏固原) :西夏陪都
标题:“历史上的哪些“西京”城”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