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25字,读完约6分钟
2019年8月16日,经过长达4年的待机,备受公众关注的第10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工作终于尘埃落定,5名获奖名额分别有主。 按得票率从多到少的顺序,五部长篇小说是梁晓声的《人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哥》。 在现在的时代,虽说文学边缘化是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但在国内现在林林总总的文学奖中,公众关心度最高的依然是茅盾文学奖,以长篇小说为评选对象的文学奖。
五部获奖作品:人道主义、叙事与时代关注
在具体评价这一茅盾文学奖的审查结果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茅盾文学奖这一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具有明显官方性的文学奖多次,是怎样的文学标准。 一些在《茅盾文学奖评定条例》中被规定为“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有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是根据茅盾先生的遗志,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 “茅盾文学奖评奖多次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 获奖作品应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巩固文化自信,表现中国精神。 深刻反映时代变革、现实生活和人民主体地位,撰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作品,值得特别关注。 重视作品的艺术价值,鼓励主题素材、主题、风格的多样性,鼓励探索和创新,鼓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风格、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作品。 ”。 《评奖条例》的相关表现具有公文写作的优势,但有些必须确定。 即强调作品所具有的思想艺术质量,意识形态因素也必然包括在认真考虑的范畴内。
基于这样特别的文学标准,获奖的五部长篇小说,还是名副其实的,可以说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思想艺术成果。 《人世》由三大卷组成,上卷的时间背景是1970年代,中卷的时间背景是1980年代,到了下卷进入21世纪后。 与这三个时间背景相对应的社会时代分别是“文革”“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面对这样的时间序列,我担心的是“芝麻开花节高”这样的社会进化论叙事逻辑的亡灵不会发散。 幸运的是,梁晓声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自觉或无意识地回避了这种社会进化论的叙事陷阱。 说实话,可以超越社会进化论的思考,用这种“反”或非“进化论的逻辑构建具有“人世”长河叙事性质的长篇小说,作家梁晓声是极其宝贵的地方。 仅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就应该向梁晓声这样的人道主义仁慈的现代作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年九旬的老作家徐怀中创作的用于再现血雨腥风战争岁月的《牵风记》,既有关于战争残酷性的真实展示,也有关于恋爱生活的浓墨重彩的描写,虽然特别珍贵,但也是人道主义思想价值角度的有力强调。
关于在徐则臣的现实和历史之间游走的“北上”,作为其根本宗旨,与其写大运河命运的变迁,不如说表现了中国的“现代性”的发生。 徐则臣真正的着眼点其实是梁启超所谓的“时隔数千年的大变局”。 在这种地理和时间的微妙转换过程中,中国“现代性”的产生悄然取代了大运河,成为了“北上”真正意义上的潜在主人公。 这是徐则臣把自己的上溯时间最终查明了晚清时期1901年这个时间关节节点上的根本原因。
写秦腔女演员人生故事的陈彦长篇小说《主角》,“叙事性”的优势也非常鲜明。 可能与剧作家的身份密切相关,在长篇小说《主角》中,陈彦所聚焦表现的是舞台上的戏剧人生。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女主角记忆秦娥起伏的人生历史中,作家相当出色地聚集在一起表现了社会和时代风云的变化。
李洱的《应物哥》是一部聚焦大学、聚焦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长篇小说。 它试图基于足够知识的累积表现,用整体的方法概括表现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和精神状况。 这样,批评家黄德海方以“作者自觉对历史和知识的合理想象,变形后适当地赋予各人物,描绘以前流传下来的新鲜生动的知识分子群像,完成了对时代和时代精神的双重形式”的形式“应物哥。 据我自己的理解,“乃始有丰富的知识分子的书”。
另一个思想艺术上的海拔作品
但是,在充分肯定这五部作品各自在哪里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问题。 那就是这次获奖的五部作品能代表过去四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果吗? 答案是否定的。 那个不能。 因为至少在我看来,刘庆的《唇典》、刘亮程的《留言》、吴亮的《朝霞》、范迁的《锦瑟》、肖亦农的《庐》、付秀莹的《陌上》等都被认为是过去四年长篇小说创作思想的海拔作品。
刘庆以东北抗联为第一关注对象的《唇典》与其说是描写满人20世纪前半叶苦难命运的长篇小说,不如说是以描写东北人和曾经的满洲国人20世纪前半叶苦难命运为目的的具有叙事特色的长篇小说。 作为包含思想丰富的现代主义特色的鲜明长篇小说,刘亮程的《留言》不仅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冲突表现,而且与文化冲突密切相关,对具有极端自我分裂性质的现代精神世界,进行了强调原创性的实验探索。 这方面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对所谓“双体人”的创造性发现和写入。 吴亮的《朝霞》是更极端的先驱探索,首先体现了他用写诗的方法写他的小说。 至少,在我个人有限的阅读视野中,吴亮之前,两位作家都明显跨越了两者文体的界限,用诗的艺术思维方法仔细构建过长篇小说。 范迁的《锦瑟》集中透视表现的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秘史。 关于男主人公失败的人生,恐怕刊物编辑的理解是最合适的。 “由于知识分子自身的软弱和动摇,注定了他自己改造的不完善,他不能适应战争时代和和平建设期,又受个人感情左右,他走上人生道路困难,处处受挫,锦瑟五十弦,人生匆匆,回头,感叹无限 》肖亦农《天庐》集中讲述的是大约一个世纪前,以生活在贝加尔湖边布里亚特草原的加尔迪父亲为领袖的蒙古部落,排除了各种困难的障碍,经过长途跋涉,最后回到了遥远的祖国。 与通常作家的创作路径数不同,肖亦农的特征之一是,将书写重点最终放在布里亚特蒙古族大迁徙前的各种矛盾的关心和表现上。
既然以上作品思想艺术成果突出,为什么他们没有最终获得茅盾文学奖如上所述,各文学奖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充满了各种偶然因素。 还是“上帝的归神,凯撒的归凯撒”,让我们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继续自己的理性选择吧。
标题:“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注意:为什么是这五部长篇小说获奖?”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