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54字,读完约9分钟
暂停营业170多天后,电影院终于恢复了营业。
由于空与生俱来的特殊性质,如封闭的房间,密集的工作人员和长的停留时间,电影院的开放计划已被推迟,观众渴望穿它,经营者遭受严重损失,从业者怨声载道。7月16日,官方公告就像沙漠中的暴雨滋润着万物。尽管有“跨场次售票、每个场次不超过30%的座位、原则上不吃零食、不喝饮料”等限制,虽然最终的影片主要是中小型新电影和经典老电影的重演,但市场各方仍然欢呼雀跃。
数据显示,自中国影院有序回归以来,第一周(7月20日至7月26日)票房达到1.09亿元,全国5000多家影院恢复营业,回报率接近50%。放映的数量和看电影的人数也在日益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防疫和控制到位,电影院恢复昔日的辉煌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如果你做一个深入的分析,你会发现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乐观。
1
在这种流行的形势下,电影业并不容易。
自今年1月底国内影院关闭以来,整个行业已经关闭了近6个月,对许多人来说,这长达一个世纪。特别是,我错过了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情人节和五一节,这使得票房收入直接跌到了谷底。据灯塔数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国内票房收入仅为22.4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92.9%(见图1)。
如今,世界各地的电影院终于迎来了重新开始。尽管这个行业的黑暗时刻已经结束,但痛苦的日子并没有结束。
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剧院复工第一周的票房是1.09亿元,平均每天1500多万元;2019年,电影总票房约为642.66亿元,平均每天约1.76亿元——单日票房超过1500万元和1.76亿元。前者不到后者的1/10,差距不言而喻。换句话说,电影院的恢复并没有引发所谓的“看复仇电影”,而且该行业的技能恢复还不到去年的10%。
主要原因是尽管人们有强烈的去看电影的意愿,但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完全恢复对“长时间待在封闭的地方”的消费场景的信心,尤其是最近中国个别城市疫情的反弹,更是让人有些担忧。
此外,由于上座率和缺乏高质量的新电影等客观因素,客流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水平。此外,毛利率极高的零食和饮料将暂时停止销售,这不仅会进一步影响影院收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观众的吸引力。许多人会认为“没有爆米花和可乐的电影院不够有趣。”考虑到影院重返工作岗位后将面临租金、劳动力、防疫等硬投资,现阶段的票房收入难以支付开业成本。
以北京为例。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7月24日18: 00,北京每家电影院平均日收入仅为1万元,仅为去年同期的5%;许多剧院官员说开业“真的不赚钱”。
那么,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根据中国电影(600977,诊断学)协会5月发布的《影院生存状况研究报告》,半数影院认为恢复营业后至少需要3-6个月才能达到疫情前的收视状态,37%的影院认为需要半年以上;如果以8月份为复工的起点,以2019年的月票房为参照,从复工的第一个月开始,票房收入将逐月增加,占去年同期的30%,预计全年票房约为128亿元,比2019年下降80%。
在电影院完全恢复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随着终端影院的关闭,企业经营困难。
收入方面几乎停滞不前,各项成本和费用相对刚性,导致上半年国内影视行业业绩出现严重亏损局面。甚至像万达电影(002739,诊断)和中国电影这样的知名上市公司也不例外;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测还显示,万达电影、金艺影视(002905)和北京文化(000802)上半年均出现亏损(见表1)。
通常,行业老大哥万达电影在其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测中提到,净利润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即使巨人是这样,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无疑更难,许多甚至不得不倒闭或退出。据中国电影协会的数据显示,自疫情爆发以来,被撤销和注销的电影相关企业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6月,已有13,170家电影和电视相关公司被取消或撤销,远远超过2019年同期的数字。描述“破产潮”并不过分。
此外,《影院生存状况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参与调查的187家影院平均收入为3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高达117.9万元。严重的损失不言而喻;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近一半的电影院因资金短缺而被预订,其现金流供不应求,其中一半走出了悬崖。多达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关门”的风险,只有10%的影院可能会转手继续运营,28%的影院表示他们“在等待总部的统一安排”(见图2)。
还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天约有30家电影院申请关闭或破产,这意味着全国有一半的电影院濒临死亡——其中相当多是中小型电影院。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允许恢复工作,许多仍然存在的中小型电影院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它们不恢复营业,它们就会死亡,但如果它们恢复营业,它们就会赔钱和赚钱,而且它们可能会死得更快。
3
行业低迷,疫情的影响自然是罪魁祸首。然而,如果我们延长时间表,我们会发现危机已经出现。
不可否认,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多年来,票房收入、电影上座率、电影放映量和电影银幕总数等关键指标均呈稳步增长态势(见表2),其中电影银幕总数居世界首位。如今,看电影日益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人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电影院的盈利能力正在逐年下降。从“单屏票房”这一关键指标来看,其价值已从2015年的137.6万元/块降至2019年的91.1万元/块(见图3)。因此,与各大影院相对应的上市公司增长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原因是,一方面,中国看电影的人数和观众的出勤率并没有随着屏幕数量的激增而相应提高。风能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国看电影人数的增长率开始明显低于屏幕数量。与2018年相比,2019年看电影的人数仅增加了0.64%,但屏幕的增长率高达16.16%。根据艾传媒咨询公司的数据,全国平均出勤率从2016年的17.4%下降到2019年的11%(见图4)。尤其是近年来,影院主要进入了下沉市场,但这些领域的观众增长极其有限,投资与回报几乎不成比例。
另一方面,电影院的租金和运营成本一点也没有下降。例如,为了迎合消费升级的潮流,很多影院为了改善环境而大幅升级设备,各种imax和4d影院纷纷登场,但也大大增加了各种成本和运营管理的难度,使得单个屏幕的产量不断下降,自然难以保证影院的性能。这种情况不仅经常出现在中小型电影院,甚至一些大型电影院也未能幸免。曾经轰动一时的“美国明星电影陷入拖欠工资的风暴”就是这一现实的缩影。
同时,电影院必须面对来自外部的冲击。具体来说,随着短视频、直播等平台的兴起,人们的休闲娱乐内容和方式变得更加丰富,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不断被抢占;在线娱乐和电影市场加剧了视频平台和线下影院之间的竞争,在疫情期间,许多用户已经更习惯于使用在线平台。这样,尽管电影院不能凭借综合感官体验的优势完全取代,但消费者的选择比以前多了,电影院的地位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尽管疫情的到来给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但也带来了罕见的冷静期。未来将如何发展确实需要考虑。
4
再者,在疫症发生后,任何行业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工作和生产,这必然会经历一个“回血”的渐进过程。就像餐饮和旅游这两个线下服务行业一样,疫情爆发前的商业状况尚未恢复,但持续改善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应该给电影业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那么,除了疫情防控情况、观众信心等因素外,电影票房恢复过程的关键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重磅新电影的重新归档和发行时间。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个典型的内容驱动型行业,好电影不可避免地会吸引消费者重返影院,从而推动票房增长。根据伊恩咨询的数据,2019年中国五大电影票房累计收入高达197.9亿元,占全年总票房的30.8%,明显高于2018年的24.7%。这也证明了高质量电影对票房的拉动作用正在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观众对电影内容升级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一个直接的例子是2019年票房前五名的电影,平均得分为7.9,而2018年和2017年的数字分别为7.7和6.3(见表3)。
其中,除了《速度与激情8》、《统一3》和《统一4》,其余都是国产电影。不难发现,与进口电影相比,国产电影能够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随着中国电影创作质量的提高、题材的丰富、类型的多样化和风格的多样化,以《狼斗士》、《纳西族神童》、《流浪地球》和《红海行动》为代表的大片不仅一次又一次打破票房纪录,而且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质量国产大片的后续发行将成为后大流行时代电影复苏的关键环节。
好消息是,各大影视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硬货”,如国内大片《姜子牙》、《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紧急救援》、《深度冲锋》和《唐人街3号侦探》等,原定于春节期间上映。它们在题材、制作团队和演员方面都非常符合当前的潮流,票房自然值得期待。届时,势必会引发一波真正意义上的“报复性看电影”,业界有望一扫阴霾,心花怒放。
至于发布时间,是国庆节,年底的农历新年,还是2021年的春节?等着瞧。
尽管这个行业仍然困难重重,前方仍充满未知,但毕竟它不再是一片死水,当你前行的时候还有希望。
屏幕已经亮了。还有什么,还会远吗?
标题:影院重启却赚不到钱 说好的报复性观影呢?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