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87字,读完约17分钟
纪念五四运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李捷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2009-05-06 [打印] [关闭] 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文案。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这种历史巧合的背后,昭示着历史的必然,也揭示了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
一、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 1919年5月4日,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广泛的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爆发,被人们视为“东亚睡狮” 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以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为先导,迅速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第一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方向乃至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发生了五四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中华民族曾经拥有骄傲的光辉,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 但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 外面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里面受到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 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濒临灭绝的水深火热之中。 从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之日起,短短的67十年间,持续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1858年)、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1860年)。 之后,中法战争后的《中法新约》( 188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 1895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辛丑条约》( 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人民。 在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背后,发生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租界、特权授予等丧权辱国的事件,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四分五裂,清政府也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 通过人民群众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起义和改良派戊戌变法,中国社会内部各种进步力量和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灭亡图,从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利益需要,在黑暗中探索振兴中华的真理和道路。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领导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大门。 但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国家更加贫困贫弱,社会越来越战乱,人民依然饥寒交迫。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列强把持的巴黎和会上,决定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省获得的各种权利转让给日本。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国际地位不仅没有上升,更是下降的国家权益没有得到维护,反而成为列强们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 在巴黎和会上中海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了国内,简直雪上加霜,激怒了中国人民,从而爆发了伟大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和先进阶级也开始了醒世的历史。 他们想弄清楚中国为什么过时,西方国家为什么强大的真正原因,寻找拯救中国的道路。 从农民运动到改良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先进人物都在探索社会变革,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如果是西方的新道理的话,什么书我都读。 (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69页)这种以西方民主主义为首要思想启蒙,在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中达到了高潮。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矛头直指封建皇权统治的封建专制文化,起到了开放思想桎梏、启发民智的积极作用。 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打破着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真正目的不是帮助中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也不是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使中国长期处于西方列强的附庸。 当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历新文化运动的一时兴奋,再次陷入苦闷和迷茫之时,“十月革命响起,将马列主义送上了我们”。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71页)俄罗斯十月革命胜利,展现了马列主义的伟大力量,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夜晚的曙光。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象征着五四运动,找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在迷茫的夜晚,首先看到俄罗斯十月革命曙光的,是李大钊同志。 他从10月革命开始最先看到未来中国的希望,振臂高呼:“20世纪初以后的文明,一定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它的萌芽在今天的俄罗斯革命的血潮中茁壮成长。”(《李大钊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598年版) 他在中国率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推动许多具有激进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了世界观的根本性转变。 李大钊同志所代表的方向正是五四运动的方向。 他推行的道理正是五四运动所追求的真理。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民主专政论》一文中所言,“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先进分子,把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注意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了自己的问题。 走俄罗斯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71页) 历史的必然规律总是由大小偶发的事情发挥作用。 俄罗斯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找到了新的历史支点。 五四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爆发了。 二、五四运动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鲜明勾结,不彻底妥协,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主题反帝国化,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殖的迅速发展中,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集中精力的原动力。 屈原、岳飞、文天祥等许多民族英雄,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化身。 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随着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深入和迅速发展,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时代主题的爱国主义精神逐渐形成。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近代的继承和迅速发展。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期间有不同的具体拷贝。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注入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时期主题。 五四运动中和五四运动中,革命青年为拯救灭亡而保存,为振兴中华而奔走,奋不顾身,展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勇敢的革命英雄主义。 他们提出“在外争夺主权,在内除国贼”的口号,冒着坐牢的危险,焚烧赵家楼,殴打章宗祥,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 反动军警的镇压,不但吓不倒爱国进步的青年,反而促使他们决心走动员民众的道路。 此后,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发展成为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阶级为第一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罢免学生、罢工工人、罢免商人等结为一体,“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一个巨大的阵营。 这就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阵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558页)。 充分显示了觉醒和团结的中国民众的巨大力量。 这样的情景在辛亥革命和以前的任何革命运动中都没有。 充分展示了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时代主题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威力。 五四运动为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时代内涵,建立了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由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第一矛盾决定的,五四运动提倡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指向性。 这里所说的爱国,就是要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奴化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 这里所说的进步,是反对一切阻碍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腐朽没落势力,用社会革命的手段实现解放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根本目的,使中国社会迅速发展。 这里所说的民主主义,就是要冲破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勇敢追求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快速发展道路。 这里所说的科学,是指冲破封建愚昧思想的牢狱,为改造社会、拯救死亡而勇敢追求保存下来的科学真理。 显然,提倡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是实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需要,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时代主题的具体体现。 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在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时代主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发挥划时代的作用,是因为有了初步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具有激进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积极奔走,是改造社会的新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 最重要的是,这些青年学生受到俄罗斯十月革命的影响,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开始走上了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很快完成了世界观和角度的根本转变。 这种现象本身有力地说明了通过爱国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迅速发展的必然和主流。 有人说五四运动最终选择了革命道路,中断了现代化正常快速的发展道路,在现代化的历史上出现了异常的“拐点”。 这实际上是对现代化快速发展道路的误读。 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为新的生产方法快速发展的束缚,如果不打破它,就不能为新的生产方法快速发展扫清道路,社会革命就会成为社会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要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道路,正因为有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等一系列革命运动,才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法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扫清道路,才有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中国近代以来实际面临着两个历史任务:一个是要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清除障碍物,创造必要的前提。 如果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看成是一个具有不同快速发展阶段的完整快速发展过程,那么通过民主革命完成最初的历史任务,建立新中国,是其序幕,新中国成立后60年的快速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开始。 两者是有机的统一。 有人说 五四运动引起了中华文化从以前流传下来的中断。 这实际上是文化传承迅速发展客观规律的误解。 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史上,文化传承与文化变革总是相辅相成的。 就西方近代文明的迅速发展道路而言,如果没有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挑战,就没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就难以发生宗教改革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同样,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迅速发展的产物,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总要求。 因此,在那个时代,有着强烈呼喊“民主与科学”时代的音符,拯救“亚洲沉睡狮子”摆脱封建专制文化统治的历史进步的意义。 历史的迅速发展,总体上遵循着否定的否定规律,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也是如此。 我们今天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享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 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全面认识祖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之适应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这是毛泽东同志说的“从孔子先生到孙中山,我们要给予总结,继承这个宝贵的遗产”(《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534页)。 。 要履行这一历史责任,“全盘西化”不行,“复古主义”也不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不行。 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人民认真选择社会主义的新起点 中国近代历史,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结束,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迅速发展阶段 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高举着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给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迅速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新希望。 新气象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新生力量是五四运动将工人阶级推向了历史快速发展的前面。 新的希望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和组织基础 从那以后,中国的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从资产阶级转交给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渐被多种多样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定位于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毛泽东思想。 快速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各种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路线图促使我国走上了经由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 历史的迅速发展表明,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做出这些正确的选择始于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方面的旗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显示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历史的必然性。 根据社会的迅速发展阶段、文化的历史背景,对民主主义和科学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如上所述,是由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第一矛盾决定的,民主和科学在五四时期有其决定的方向性。 提倡民主和科学,必须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必须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必须处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五四运动的实践有力地说明,在各种救国救民的理论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实现这种旗帜、理论、道路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后,中国的历史命运将会发生改变。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创新成果,实现了领导中国人民开创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大历史性成果。 五四运动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必要准备,表明了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是必然的。 五四运动后,仅仅两年,中国共产党就宣布正式成立。 这绝不是偶然的。 五四运动表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工人阶级也只有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自在阶级”转变为“自行阶级”,才能实现这种指导。 在五四运动造就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而且在不断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以思想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始终把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是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激烈冲突的产物,也反过来推动了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的消长变化。 在这个漫长的曲折过程中,社会实践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揭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同样要付出困难,同样要经历曲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反复说明:“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悠久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90年前发生的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产生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指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上做出了决策 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配合科学快速发展观,共同克服困难,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原载5月4日《光明日报》总公司发行)
标题:“纪念五四运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