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9字,读完约4分钟
原题:诗的心至今不能发声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人气选手武亦姝在节目中表示惊讶。
武亦娅这个名字,被突然过去的春节假期刷了。
她不是大明星,是上海复旦附的16岁高中女孩。 在央视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这个少女表现出色,以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情,强烈打败了北大女博士陈更,成功成为了本期的兰德主。 一票观众钦佩她的才能,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一切幻想”。 很多观众说自己的孩子看完节目后,开始无意识地背古诗。
在第一环节的个体追逐战中,武亦娅9道题全部答对,赢了百人团中的308人。 赢了一个人得了一分,她也成为了《中国诗词大会2》播出以来这个环节的最高得分获得者。 在竞争攻防资格的“飞花令”中,小姑娘的活跃引人注目。 武亦娅和对方围着“月”字吟诗,说“月在几点,酒问青天”后,反复被提醒,但不慌不忙,笑着说“诗经”中的“七月野,八月在宇,九月在门,十月在我床下”。
作为本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新环节,“飞花令”源于古人诗词的趣味,原本是古人举行酒令时的复制游戏,源于唐代诗人汉翁的名文“春城无处放花”。 据节目颜芳总教练介绍,在每场比赛的“飞花令”环节中,关键词不仅是“花”字,还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这是真正的高手竞争,挑战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摆诗,
也有人担心选手只重视背诵诗的数量,疏忽理解。 中央民族大学的蒙曼副教授说,这完全是想得太多了,“唐诗300首”的原序中有“熟读唐诗300首,即使不能作诗也会吟诵”的话,“吟诵过程中诗的真善美渗透到了心中。 武亦娅的谦虚不是假装的,而是诗意地在她心里,她有诗的理解,不需要怎么读她的一个字,一个字不需要怎么解释,她站在那里小心决定闲暇的样子,诗意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
事实上,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像武亦姝这样的高手还有很多。 13岁的初一学生叶飞擅长用文言文写作,从年轻开始就积累了粗俗的诗词。 北大博士陈更虽然出身工科,但充满文采,是几场比赛的胜者。 但是,这些“行走诗词库”有共同点。 就是把诗词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其他“00后”不同,武亦娅的偶像不是很熟悉的“小鲜肉”,而是诗人的陆游。 她在节目中,古诗的话能让她兴奋。 “我的书架上只有一种书。 是陆游的诗词。 我觉得古诗中有很多现代人不给我的东西。 ”。
选手们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节目的魅力决不仅限于此。 王立群、康震、蒙曼、英波四位评价嘉宾,以精确独特的视角为现场和观众解读了诗词背后的故事。 节目选择的古典诗词也多与典故相关,这也给了4位嘉宾进一步的发挥空。 蒙曼解释毛主席“天若情天也老了,人的正道是沧桑”时,这是毛主席引用李贺的诗,“李贺早世,只传了240多首诗。 其中被毛主席评价的有80首”。 北师大教授康震解读辛弃疾的“万字平荣策,变成了东家的木本”时,即兴说“辛弃疾的心情就像歌《悟空》唱的“我对这根铁杆有什么用”一样,没有怀孕”。
前期的《中国诗词大会》仅限于唐诗、宋词,而本赛季入选节目的诗词始于中国诗歌的吉利《诗经》,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到现代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了中国文学史, 蒙曼说,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文化快速发展史上的两个顶点,但必须考虑诗歌的历史流动性。 “中国人来唐很有诗意,不是来宋才得到词的审美,从《诗经》到现代中国,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方法。 ”。 观众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唱,也佩服中国人的诗心挥之不去,只是需要外界的力量,“这就像原来存在种子一样,只要有一滴水和一阵风就能发芽”。
(本报记者徐颧哲)
标题:“《中国诗词大会2》受热捧 16岁高中生武亦姝才情折服观众”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