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62字,读完约9分钟
与业内一些投资经理谈论陈嘉林时,大家总是称他为“查理老大哥”,言语之间有几分亲切和尊敬。
查理是石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加林的英文名。他是业内第一位管理数百亿美元基金的投资经理。在掌管全球最大的主动管理qfii基金(富通长江)期间(2004年底至2007年9月),他实现了550%的高收益率。
2007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牛市让许多投资精英“私有化”。回顾当时的情景,陈嘉林还是忍不住自嘲:“公司是在a股历史高点成立的,人生第一次大失败。”
过去10年,许多私募已经消失,但世诚投资稳步前进。陈加林工作了24年,一直投资于一线业务,但他从未涉足打雷。凭借稳健的业绩,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获得了“金色阳光十年杰出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奖”。
近年来,a股市场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风格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陈嘉林在投资上变得越来越单纯。他善于思考,不断地做减法,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找到自己的路——选择一个高质量的成长企业。
谈到市场前景,陈加林之前相当谨慎的观点有所改变。他说:“你可以更加积极乐观。市场正在消化预期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lpr机制的改革带来了新的风险偏好,政府债券收益率持续下降对“分母端”的积极影响,以及业绩弹性提供的估值都是未来的积极因素。”
在具体的投资布局中,科技、增长和业绩弹性成为他关注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失去的东西,失去的东西。
人们总是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石城投资的开始并不那么顺利。
从2006年到2007年,a股市场诞生了前所未有的牛市,上证综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10月达到6124点。
“在2007年,牛市的后半段和10,000点理论很热,市场情绪非常激动。石城此时入市,但第二年a股下跌,第一次投资以彻底失败告终。”回忆开始时,陈嘉林充满了情感。
事后,他理性地分析道:“事实上,根据2007年a股的最高点,即使按照市场的预测涨到10000点,涨幅也只有50%,你的投资能否得到50%的回报还不得而知。如果a股在3000点,同样的涨幅是50%,风险将小得多。”
一错再错,一个人会获得智慧,今天的损失可能不会在后天获得。
陈加林承认,投资中的误判是每个投资者或公司都会经历的事情,但失败后有必要反思。他会考虑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如风险控制、投资理念、方法、流程和框架,哪些股票或行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下次做得更好。
金融分析专业的陈加林更相信客观数据。他喜欢挖掘数据,从数据中观察现实世界,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据他说,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投资数据,而在挖掘数据时,它往往会关注三个问题:首先,哪些交易实现了利润或造成了损失,为什么?第二,石城擅长的投资是什么?第三,哪些田地适合长期深度耕作?
石城投资有很强的反思和总结意识,用史料说话是石城的传统。过去,它指出了后续投资的方向。
谈到近年来投资的演变,陈加林坦言:“石城投资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对很多投资都很感兴趣,比如价值投资、主题投资、并购等。但是,石城的投资现在更纯粹,更注重价值投资,这纯粹是连续数据挖掘的结果。”
在陈加林看来,投资应该是确定的,而不是由市场热点带动的,同时,人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市场上赚钱的方法有很多,但机构投资者能控制的投资方法很少。“我们必须用历史数据告诉自己,哪些投资在过去赚了钱或亏了钱,哪些投资理念有更高的收益率,并为未来的布局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投资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和集中。”
企业家精神破釜沉舟
每一轮a股牛市都会催生公共基金经理的“私人热潮”。然而,这个似乎没有高门槛的行业正面临着极其激烈的竞争,淘汰率非常高,很少有人能够最终脱颖而出。
许多基金经理都向陈加林学习,他们都关心同一个问题:石城投资为什么要实现“长跑”?
陈嘉林总结了三点。首先,足够坚定地经营一家公司是非常危险的。他说:“如果你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退路,前面的路会变得非常崎岖。”
其次,在陈嘉林看来,投资应该是纯粹的。如果所有类型的投资都想“参与进来”,那么能源和资源就太分散了,很可能最终什么也做不了。据悉,石城投资成立12年来,陈嘉林不断总结公司的重点领域和投资理念,找到了自己的路——选择一家高质量的成长型企业。
最后,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想法。陈加林认为,核心员工应该认同公司的理念,这样他们才能与公司一起成长。
“目前,公司的规模和业绩不匹配,但出于持续经营的想法,没有盲目扩大规模。许多公司发展太快,但他们的管理能力跟不上,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公司的员工也普遍认同这种经营理念。我希望公司能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指望靠赚取更多管理费来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人们常说从头开始需要很大的勇气。陈加林深刻理解从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到私募基金的董事总经理的含义。
在创建石城投资和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他不断强调创业精神。他认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创业精神,跳出工作状态,时刻意识到危机,把每一天都当成第一天。
陈嘉林笑着说:“刺激创业不容易。我经常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感染同事,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
有志者事竟成。目前公司的团队非常稳定,过去四年半离开公司的员工数为零,这在人员流失率高的私募行业是不容易的。
陶谦万路金莎县
在工作了24年后,陈嘉林再也没有出过风头。在采访陈加林时,他会不时地举出一些生动的投资案例,告诉记者如何“排雷”。他没有回避告诉记者哪些被市场追捧的白马股有潜在的“雷霆”风险,以及如何提前识别它们。
在陈加林看来,要避免踩雷,清楚地研究公司的治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a股市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90%的公司都有实际控制人。如果你想彻底研究一个公司,你应该研究实际控制人,找出实际控制人的真实想法,注意公司是否有其他资产在体外,是否披露了关联交易,定价是否合理。许多上市公司“大发雷霆”并不是因为管理不善,而是因为实际控制者反复无常。”
其次,有必要考察管理层的创业精神、公司的发展战略、执行力、风险控制和财务实力。
最后,在股票层面评估其估值水平。许多核心资产的领先地位相对稳定,但估值水平是否合理、交易结构是否拥挤、是否存在推高股价的催化剂等因素也需要考虑。与此同时,阅读公共信息并与同行和买家交流也可以消除一些风险并抓住一些机会。
在投资圈里,每个人面对的都是同一组投资目标,投资方式相似,智力相同,行为差异不大,但投资业绩却有很大差距。陈嘉林认为,原因在于投资理念。
“想想你是想赚长期资金还是趋势资金,进一步关注性价比最好的股票,拥有一个好的投资框架来获得稳定的幸福感。”陈嘉林总结道。
市场上既可以预期进攻,也可以预期防守
谈到市场前景,陈加林之前相当谨慎的观点有所改变。他说:“你可以更加积极乐观。”
8月初,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主流a股指数一度下跌超过5%,但最近略有反弹。陈嘉林观察到,市场正在消化预期的不确定性。同时,lpr机制的改革带来了风险偏好的重新增加,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的趋势对“分母端”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业绩弹性提供的估值可接受性都是未来的有利因素。
对于具体的投资布局,陈加林认为,科技、增长和业绩弹性是主要方向,也是获得超额回报的主要来源。他认为,风险偏好的提升更有利于科技股在业绩和估值方面更具包容性。无风险回报率的下降对长期资产来说更好,a股市场与行业和个股的部分增长相对应。表现弹性的典型代表是消费领域的领先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陈加林建议,今年要警惕表现突出的核心资产估值过高、交易结构拥挤的问题。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根据公募基金份额的尴尬状况,陈加林认为,核心资产的拥堵正在加剧。尽管这种拥挤的交易结构不利于相关股票的短期表现,但不存在机构在短期内崩溃的风险——毕竟,从根本上说,这些公司是a股市场的最佳代表。
此外,就估值而言,我们不应简单地将当前市盈率与历史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还应考虑估值水平与盈利水平的匹配程度。在陈加林看来,如果一个公司或行业的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那么估值也有理由呈下降趋势。这不是所谓的“降价和打折”,也没有必要“抢购”。
陈加林坦言:“前25家公司的交易活动和股价涨幅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的想象。从目前的实际交易情况来看,科技板块和主板(包括中小企业)有可能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平行系统,并长期维持。与此同时,科技股和主板形成明显的分层,包括投资者分层、资本流动分层和估值分层。”
在他看来,这种分层意味着超过50%的估值溢价(与在非科技板块上市的类似股票相比)不会提高主板的估值。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即使在互联机制开放几年后,a股/h股溢价指数也没有大幅收窄。当然,很明显,科学和技术委员会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某些部分,这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标题:24年没“踩雷” 投资如何做到更科学更理性更聚焦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