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5字,读完约8分钟
民族文化当场保护,乡土人才拍摄乡土文化,进行文旅和商业“跨境”融合,构建了“博物馆+”多元的快速发展体系——2003年以来,广西选择自然文化遗产丰富、而且偏远的民族村寨作为建设场所,10
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梁志敏表示,在十多年的探索性实践中,广西民族博物馆将继续发挥领导作用,通过牢固的科研为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专业指导,提高广西生态博物馆的专业化、博物馆化水平,持续发展
保护当场的文化遗产
“吊床越来越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之家”石磊从小在苗寨长大,在他的记忆中,阿姨们穿着用蓝染布做的苗族服装,在独特的吊床和苗寨中构成了最美的风景。 但是,这种记忆逐渐远去。 关于以前流传下来的村落和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石磊有点无奈。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事业迫不及待,少数民族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的消失速度令人担忧”。
在此背景下,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于2009年开放,石磊成为第一任馆长。 十余年以来,该馆每年不仅召集了很多学者来研究,还让当地村民意识到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生态博物馆给了村民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向外宣传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机会。 ”。 石磊高兴地说。
“民族生态博物馆群的建立强调文化的当场保护,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这是与以前流传下来的博物馆的第一区别。 ”。 梁志敏说。
桂林市灵川长冈村位于“湘桂古商道”的要冲,明清时期的古迹很多。 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自2007年建成以来,以文物古迹保护为业务要点,召集专家对博物馆保护区内的古建筑群保护进行总体规划和消防设计,从多种角度反复论证,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经过政府、专家、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长冈岭村年在第一个中国传入之前被选为村落名单,年被明确为广西第二届历史文化名村,被明确为全国51个国保生态村之一。 ”。 灵川长冈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馆长苏惠媛说。
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社区居民参与生态博物馆的各项建设最终实现生态博物馆社区的自我管理是生态博物馆快速发展的长期目标。 年,龙胜各民族自治县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利用当地历来流传的“寨老”制度,成立了“龙胜龙脊生态博物馆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的乡规民约,成立了以寨老组织和乡规民约为纽带的管理委员会,生态博览
多元继承乡土文化
“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 + 10’工程’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生态博物馆通过“馆校共同建设”形式,开展了“民族文化进入校园”的活动。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编纂了《贺州客家励志故事》、《客家小故事》、《客家童谣》等民族文化教材,在保护区范围内的许多小学开设了客家文化习班,邀请民间文化传承人授课,深受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民族文化模范户”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复印件之一。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馆长杨全忠表示,“在建馆之初,在保护区选择了一些民族特征鲜明、没有遗传技能的村民家庭作为‘民族文化模范户’,通过‘博物馆+民族文化模范户+传承基地’形式,不定期地将居民组成游行户之家。” ”。 该馆还发挥了专业特点,帮助侗画文化模范户建设农民画艺术馆,激发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一弦琴是京族民族艺术的瑰宝。 东京族生态博物馆馆长苏海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独弦琴艺术”的传承者,她发行过两张独弦琴专辑《海韵魅影》和《海市蜃楼》。 为了更好地传承独弦琴文化,她与其他传承人合作开设了“京魅独弦琴歌媒体训练中心”,携手传授独弦琴的技术,已经招募了100多名学生。
年,广西民族博物馆将“参与式影像”理念融合到生态博物馆的“文化记忆项目”中,开展了培养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遗产收集、记录和整理的“乡村记录影像训练计划” 在此期间,广西民族博物馆专家进入10个生态博物馆社区开展系列培训,各生态博物馆社区居民拿到手中的照相机工具,参与社区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共150多个民族文化狂欢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的员工陆朝明是土生土长的“80后”瑶族年轻人。 年,他参加了《乡村记录影像训练计划》的第一次训练后,拍摄了《取浆》、《修理粮食仓库》、《寻找菌子》、《陀螺制作》等一系列民族志记录片。 他和同事及寨子的年轻人组成了“白裤瑶乡村影像小组”,制作了《呗》、《不织茧的金线蚕》、《远古千秋》等优秀电影。 年,“白裤瑶乡村影像集团”申报的“白裤瑶引导路歌”叙事项目获得了“中国叙事诗百部工程”的立项,这是这个国家课题中第一个由村民承担的子课题。
我们在村子里训练有志青年们,教他们用影像器材记录身边的真实生活和家乡的变化,用当地人的角度解释自己的民族文化。 陆朝明告诉记者,当地摄影人员已经完成了50份白裤瑶人文资料的纪录片,初步建立了白裤瑶文化影像数据库。
从年开始,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在白裤瑶以前举办了节日“年街节”的“白裤瑶乡村影像展”,多年拍摄的白裤瑶民族文化纪录片包括生态博物馆社区、南丹县里湖和八圩两个瑶族乡、贵州省
为了验证“文化记忆工程”的实施效果,年,广西民族博物馆创办了“广西民族志影展”。 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这个电影节已经从单纯的业绩展迅速发展成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民族文化推进展示和交流平台,探索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新形式、新做法。
文旅融合有助于乡村的振兴
“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继承地区文化的做法,也是推动地区快速发展的工具。 ”。 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横世扬说,将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建设融入消除贫困的攻防和乡村振兴战术,通过系统指导开展了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技能训练、文旅融合等事业,比较有效地推进了民族村寨的振兴。
靖西市旧州镇风景柔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2005年,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建成,展示了当地壮族的历史渊源、民族服装、生产工具、民俗节庆和以前传承的技术等经济、文化概况,增加了生态博物馆社区旅游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各地游客。 2019年,该馆接待了62万游客。
产业的迅速发展也是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的重头戏。 “旧州绣球花产业链已经有规模,旧州街大部分房子都做绣球花,年产量达50万个以上,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 馆长卢山告诉记者,该馆每年组织几次刺绣训练,使居民创新进步。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保护区推出“一村一企业品牌,一寨一特色”文化活动项目,举办“侗族山歌赛”“侗族多耶赛”“芦笙赛”“讲金”“月也”“百家宴”“民族画展”等文化活动,促进侗族乡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保护区龙脊村位于国家AAAA水平景区。 促进文旅融合的迅速发展,该馆建设了展示和新闻资料中心、民族文化传习场所等,完善和展示了梯田稻作、服装、建筑、歌舞、寨老制度等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 然后选定廖家寨和侯家寨两个百年老屋为“民族文化模范户”,修缮老屋,广西民族博物馆专家发掘百年老屋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对其户主进行简单的接待和说明妙招训练。
“民族文化示威者”的室内陈列,户主根据自己对文化的理解进行陈列和说明。 在帮助下,“民族文化模范户”成为了游客去的旅游胜地。 ”。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馆长侯文强表示,示威者的建设不仅实现了自主解释和保护文化所有者以前传达的文化的目标,而且比较有效地推进了社区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整个县50个“全村推进” (本报记者周仕兴本报通讯员吕妍)
标题:“看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广西模式””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