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2字,读完约8分钟
许多人不知道如何证明假币来自自动取款机。银行真的能“在离开自动取款机时否认它”吗?
根据央行的调查,48.77%的人不知道人民币皇冠的功能!当提款机具有冠号记录功能时,冠号查询系统将会找出哪张钞票是从哪台提款机中取出的,得到假币的人可以进行追溯检查。
此外,央行的调查还发现,只有41.39%的消费者会仔细阅读并清楚地理解这份声明;对于财产保险索赔的理解,只有33.11%的消费者回答正确…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7月31日发布的《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所示调查内容的一部分。
这是关于消费者金融素养的第二次全面调查。在该报告中,从每个省级行政单位中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全国共有18,600个样本。本次调查从消费者的态度、行为、知识和技能等角度全面、定性地分析了中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消费者态度:80%以上的群体能够意识到金融教育的重要性
报告显示,88.27%的消费者认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或“更重要”,比2017年高1.22%。当被问及消费者对校园理财教育的态度时,总体而言,82.52%的消费者认为在校园开展理财教育非常有价值,只有5.76%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
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友平指出,“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在集中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中,针对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将与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群体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他进一步指出,金融教育应侧重于早期和小型。一方面,中央银行与有关部门沟通和合作,将不同年龄的金融知识纳入教育大纲;另一方面,中央银行正在准备一本金融教科书,希望教育一个孩子辐射一个家庭,并在全社会创造一个学习、理解和使用金融的氛围。
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金融教育司司长吴越认为:“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相应的金融知识,逐步灌输健康安全的金融意识,提高理财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不仅对金融教育和校园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好的认识,而且对审慎维护信用也有了更好的态度。88.05%的消费者同意“信用是一种终生记录,所以信用不应过度扩张,而应谨慎维护”的观点,但只有5.13%的人不同意。与2017年相比,总体积极信贷态度提高了1.26%。
消费者行为:对信用卡还款声明和行为的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
根据该报告,在调查消费者对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声明的使用情况时,发现41.39%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仔细阅读声明并清楚地理解它们,18.01%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仔细阅读声明但难以理解它们,30.00%的消费者简短地阅读声明,4.43%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声明,6.1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从未收到声明。
在调查消费者信用卡还款行为时,发现54.69%的消费者使用全额还款方式,14.12%使用分期还款方式,3.87%使用最低还款额方式,4.31%使用自己有多少钱,19.91%没有信用卡,3.1%有信用卡但不知道如何还款。
分析指出,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看,消费者需要从整体上加强其理财行为,在阅读合同条款、为孩子上学存钱以及使用atm机时的密码保护行为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家庭支出的规划和实施、对报表的理解以及信用卡还款,在处理意外支出方面普遍存在不足。
消费知识:贷款、投资和保险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从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来看,消费者对整体金融知识有一定的把握,银行卡、储蓄和信贷知识的正确率较高,均超过60%;贷款、投资和保险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不同群体对各种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差异。
根据该报告,消费者的平均正确率为53.99%。在知识点方面,调查消费者对保险购买金额的理解时,56.23%的消费者回答正确;当消费者理解财产保险索赔时,33.11%的消费者回答正确;在调查消费者对无条件投降的认知时,64.72%的消费者回答正确。在调查消费者是否能够识别投资保险产品的风险时,61.90%的消费者回答正确。
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保险知识平均正确率提高了0.17%,无条件退保和投资保险风险意识平均正确率分别提高了4.01%和0.49%;购买适当保险和财产保险索赔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下降了1.13%和2.67%。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最感兴趣的金融知识是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36.72%)、银行理财产品(35.70%)、住房贷款(33.32%)、基金股票投资(27.25%)、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26.55%)、保险产品(17.89%)、养老金计划(15.22%)、汽车贷款(15.22%)
消费技巧:对假币处理的掌握相对较好
从消费者的金融技能来看,消费者对金融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产品风险和利益以及假币处理有较好的把握。调查显示,误收假币后,73.02%的消费者选择将假币交给银行或公安机关,10.74%的消费者选择自行保管,13.88%的消费者选择撕毁假币,2.36%的消费者选择使用假币。
对识别非法投资产品和渠道、比较金融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把握。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能否正确区分合法和非法的投资渠道以及产品和服务?根据报告的调查结果,67.77%的消费者选择“是”,14.81%选择“否”,17.42%选择“我不知道”。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合法与非法投资渠道、产品与服务的区分度明显提高,增幅为5.39%。
但是,冠号的功能和银行卡的使用有待加强,新版人民币防伪特征的掌握水平有待提高。根据“报告”的数据,当消费者被问及是否了解皇冠号码查询功能时,16.25%的消费者选择“非常清楚”,34.98%选择“大致知道”,48.77%选择“不知道”。
所谓“冠字号”,是指人民币上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一组符号代码。一般来说,自动提款机有冠数记录功能,并可以打印。在提款机提取伪钞后,可以通过皇冠号码查询系统对其进行追踪,通过检查皇冠号码可以知道从哪台提款机中取出了哪些钞票。
收银员从提取设备提取现金后,屏幕上将显示“打印皇冠尺寸”选项,选择后将打印一张收据,如银行收据。如果你怀疑假钞是从自动取款机上获得的,打印皇冠大小将有利于你的权利保护,因为它们不会被复制,也不能被伪造。
综合分析:数字技术对消费者金融素养的促进和滞后效应
随着数字技术与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融合,消费者的数字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充分享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好处,也将影响金融素养水平的变化。
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金融教育处干部华认为,数字技术对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整体影响是积极的,其影响机制可以概括为促进效应和滞后效应。首先,一些群体(年轻人、高学历、全日制学生和全日制、高收入、城市)可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并利用它轻松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显示出促进作用;第二,一些群体(老年人、低教育、低收入、农村地区)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或者由于缺乏数字素养而缺乏信心,导致滞后效应。
尹友平表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要继续跟踪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变化,为金融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二是要继续关注重点群体和地区的金融素养水平,结合群体特点开展相应的金融教育活动,重点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改善消费者的金融行为;第三,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利用数字技术的优良特性,开发更多与数字时代和人口变化相适应的金融教育工具。”
据他介绍,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金融素质教育;着眼长远规划,稳步推进金融知识教育的系统化和程序化;关注重点热点,协调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注重常态化;在数字时代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重视智力;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和协调金融消费者教育,注重科学化;整合各部门教育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教育宣传格局。
标题:ATM取到假钞可以这样追回损失 近5成消费者不知道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