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7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中国最早的基层人民之一,陈蒙已经到了认识命运的年龄。1998年,作为一名新妈妈,她投资了她人生中的第一笔基金--"储备基金",为她新生的孩子将来上学做准备。
那一年,中国的公共基金刚刚诞生,老百姓只是一个“少数”群体。目前,我国的公共基金规模已达13.7万亿元,基金管理已经被投资者所接受,并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陈蒙投资基金已经有20年了。她笑着说,她很快就会成为“基金理财专家”。
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无数像陈蒙这样的人伴随着公共资金一起成长。他们见证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分享了财富增值带来的喜悦。
从零开始,公开募股一直在涨跌
1998年3月23日早春,第一批证券投资基金启动,国泰基金金泰和南方基金开元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当时,投资者“将基金投机为股票”,1600多亿元的资金蜂拥抢购上述两只新基金。但是,这两只基金的发行规模都只有20亿元,只能通过抽签的方式来抽取,平均中奖率只有2.48%。
回想起当时的盛况,老张(化名),一个普通市民,笑得满脸都是。“我一大早就呆在商务大厅里。金泰基金一开盘,就涨到了1.45元,那天我赚了44%。这只基金有一个连续的每日涨停板,没过多久就涨到了2.43元的高点。”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基金的业绩长期低迷。如何再次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已经成为许多基金从业者最头疼的问题。
这种转变发生在1999年。得益于多项优惠政策,“5·19”市场和“五朵金花”市场意外出现,一批敏锐捕捉经济发展脉络、潜心研究基本面的基金经理应运而生。出色的投资表现让投资者刮目相看。这也是公共基金首次打出a股价值投资的旗帜。
牛和熊会变化,会感觉到“火和冰”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基金的魅力。人们一大早就在主要银行网点排队抢购资金。”2007年初,刚来上海上大学的李强(化名)选择了金融专业。在周围人的影响下,他把自己的零花钱投资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基金。李强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
在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中,上证综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6124.04点的历史高点。在这场财富盛宴中,公共资金光芒四射,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随着股指的上涨,新基金上演了“天全”发行的盛况。2006年10月,12只新基金共募集资金442.88亿元;11月,6只新基金募集419.63亿元;12月,5只新基金筹集了792亿元...
公共基金行业正在经历爆炸性增长。数据显示,2007年底,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58家,9家公司的基金管理规模进入1000亿元的行列。基金持有人账户总数超过1.1亿,比2006年增加了约10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a股也大幅波动。基金净值“跳水”,基金发行再次跌入冰点。
全民理财时代即将到来
2013年6月底,刚刚参加工作的90后女孩张艳(化名)从一个新闻故事中了解到余额宝。她听说这种产品的收益率比银行的存款利率高得多,不禁大放异彩。
2014年春节,当她回到家乡过年时,身边都是亲戚,每个人都争相通过手机向她咨询如何投资余额宝。
随着余额宝的诞生,中国居民的理财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银行存钱”到追求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余额宝大获成功后,各种公募基金争相铺开,许多“宝贝基金”相继推出,唤醒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财意识。
经过几轮熊市周期,中国公民的投资理念逐渐成熟,一些优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再次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公共基金的规模稳步增长。2014年10月,公共资金管理规模超过4万亿元;2015年12月,超过8万亿元;2017年,中国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截至2019年7月底,公共基金总规模为13.7万亿元,基金公司数量达到126家。
公共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支柱。展望未来,中国基金业在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养老体系方面仍有巨大的空空间。广大中国公民将继续书写自己的财富故事...
标题:中国基民的财富故事:当基金理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