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49字,读完约9分钟
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和新的金融管理法规重塑了银行业金融管理行业。新规实施后,财务管理市场的格局如何?
就财务管理规模而言,2018年末银行无担保财务管理余额为22.04万亿元,与2018年初基本持平。
投资者喜欢购买什么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从风险水平来看,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主要为中低风险,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比例高达83.37%。
就资产管理行业而言,经纪资产管理、基金子公司和信托的规模大幅下降;公共基金、私人基金和保险资产规模明显扩大。
这是中国银行(601988)协会和北京银行金融登记托管中心8月28日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8)》中发布的数据。报告对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银行理财业务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据悉,这也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六年发布金融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梳理和总结了2018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成就,分析了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索了未来理财业务的改进轨迹和提升方向。
资产管理生态变化
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现有非担保理财产品,48000种理财产品,余额22.04万亿元,与2017年底基本持平。全年无担保产品融资118.10万亿元,其中开放式产品占84.83%,增长7.07个百分点。
资产管理行业各子行业的发展和差异化。截至2018年底,规模下降最大的是经纪资产管理、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分别下降了3.52万亿元、2.45万亿元和3.55万亿元,总计近10万亿元。
规模显著增长的子行业包括公共基金、私人基金和保险资产管理,分别为1.43万亿、1.61万亿和1.49万亿。银行非担保理财余额为22.04万亿元,与年初的22.17万亿元基本持平。
从风险水平来看,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中低风险产品。2018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非担保理财产品募集资金98.45万亿元,占比83.37%;风险等级为“四级(中级)”和“五级(高级)”的非担保理财产品募集资金0.2万亿元,占比0.17%。
同时,由于监管政策的影响,银行间理财产品的余额和比例下降,个人理财产品的余额仍呈现出高规模的特点。2018年,本行非担保理财产品向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92.72万亿元,占非担保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额的78.51%。机构专属投资者募集资金19.86万亿元,占全部非担保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16.81%;金融同业客户融资5.52万亿元,占全部非担保理财产品的4.68%。
从资本利用角度看,银行理财通过配置债券和非标准资产直接或间接进入实体经济,其中非担保理财资金配置债券资产的比例高达53.35%。
财富管理产品的转型
报告指出,2018年,银行融资符合监管要求,积极创新开发净值产品,加快建立投资研究团队和框架,推动金融技术在银行融资中的应用。
2018年,新《资产管理条例》和《财务管理办法》的实施,明确了新《条例》下银行财务管理的转型方向,要求财务管理产品在2020年后要彻底突破,转型为净值模式。
在此背景下,2018年净资产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加快,全年共发行了5609种净资产理财产品。下半年政策实施后,发行增速显著。
共有160家机构发行了净值产品,明显高于2017年;2018年,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分别发行了1580、1457、1617565和386种净值产品,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仍然是净值产品的绝对主要发行者。
与此同时,封闭产品的期限明显延长,期限为6-12个月且超过一年的产品比例有所增加。2018年,新发行的封闭式非担保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61天,比去年同期增加约20天。
此外,报告指出,面对业务净值转型的各种挑战,商业银行之间真正的竞争将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金融的全面融合,以及精准营销、全渠道客户体验、全面风险管理、精细资源配置、垂直管理等各种应用能力的竞争。金融技术将逐渐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新的生产要素,这将给我行理财业务带来深刻的变化。
财务管理子公司的设立
2018年,各行理财业务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业务协作,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加快公司管理体制转型。
总体而言,2018年,银行理财业务正在通过深入研究自身发展特点、体验目标、客户类型和业务优势,充分借鉴海外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系统的先进经验,逐步向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模式转型。
报告预测,国内银行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形成差异化的理财子公司顶层设计,并明确海外资产管理业务两种主流模式(综合资产管理和精品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依托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进行市场化运作,发展理财子公司。
同时,在现有基础上,本行财务管理严格执行监管体系要求,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构建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息技术风险在内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和多维度风险管控体系,促进本行财务管理业务更加规范健康发展。
此外,行业自律也是关键的一步。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管理专业委员会立足行业发展现状,通过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规范金融管理市场秩序;银行业金融登记托管中心发布银行业金融市场报告,全面反映银行业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加强金融产品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
银行间理财产品比重持续下降
从市场情况看,资产管理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银行理财(无担保理财)规模22.04万亿元,信托公司22.7万亿元,公募基金13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13.4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6.0万亿元(含养老金),基金子公司5.3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1249亿元。
在金融去杠杆化和防止资金转移的政策背景下,空的金融措施规定“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银行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
在这种影响下,银行间理财产品的规模和比例继续“翻番”。截至2018年底,全市场金融同业产品(包括保本产品和非保本产品)余额为1.22万亿元,同比下降2.04万亿元,下降62.57%,比2017年初下降5.43万亿元,下降81.68%;它占所有理财产品余额的3.80%,同比下降7.21个百分点,比2017年初下降19.08个百分点。
报告称,未来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将凭借其在不同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禀赋,在大型资产管理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在差异化竞争的同时实现广泛的业务合作,充分互补优势,提高最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能力。
如何促进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支付给客户的非担保理财产品累计收入为10566亿元。其中,个人理财产品累计客户收入8403亿元,占所有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客户收入的78.08%。
从机构类型来看,大型国有银行共支付客户收入3628亿元,占34.34%;全国股份制银行共支付客户4309亿元,占比40.78%。
报告显示,银行理财业务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投资者资本配置需求、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诸如业务运作不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卖方责任”为基础的“买方自身责任”等问题并未实现。
对此,政府和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和监管。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框架在不断完善,已经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和法规。2018年,监管部门出台了新的资产管理条例、财务管理办法、财务子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体政策,以细化银行财务管理的监管要求,增强监管政策的约束力和控制力,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银行财务管理业务的规范转型和稳健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财务报告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关键创新发展战略和业务转型方向。
同时,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财务管理发展同质化、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缺乏专业团队建设、长期资产处置困难等挑战。
报告认为,商业银行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和解决问题,从产品创新、投资者教育、投资和科研建设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独立的市场化风险控制体系,推动银行财务管理转型顺利进行。
报告称,随着资产管理业务新时代的到来,如何在新监管下有效实现业务模式转型将成为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2019年及未来资产管理业务的重点。资产管理市场也将发生九大变化,如统一监管、客户组织、营销网络、产品净值、多元化投资、分工专业化、业务国际化、金融技术和机构公司化。
标题:投资者偏爱买什么理财产品、资管生态变化如何这份报告告诉你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