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94字,读完约14分钟
“我们将面向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律师挑选法官。 今年,提出了两名高级法官的岗位进行招聘,但有点遗憾的是,律师没有申请。 ”。
10月27日,在上海市各界青年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这样说道。
《新出的》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建立从律师、法学专家中招聘法官、检察官制度”。 上海的司法改革实践,已经在探索的道路上。 虽然困难重重,但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改革“触及利益集团”,也试图回答“现有法官“不想被退出”、优秀律师未必“入行”的现实问题。
“必须惹恼”700多个“法官”
改革最困难的事情,不是“惹人生气”。
根据6月16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上海司法改革方案,未来上海法院将只保存33%的“精英法官”,与占法院工作人员52%人数的司法辅助人员和占15%人数的行政人员相匹配。 33%中,有面向有经验的优秀律师、法学教师等“体制外人士”招募的名额。
据碧华介绍,这项“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措施,最困难,也必须进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司法就业规则,符合司法职业优势,建立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法官管理制度是我们改革的目标。 他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光是上海地区的法院,就必须惹恼至少700名以上的现任“法官”。
据碧华介绍,上海全市目前有3665名“法官”,但存在比较严重的“人员混同录用”问题。 其中,综合部门包括政治部、办公室、行政管理等共497人,审判部门分为审判一线部门和审判二线部门(包括起草庭、执行局、投诉协调中心、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前者2083人,后者1086人。 在审判的一线部门,有413名中层干部。
也就是说,“不调查的人大多也成了法官”。 真正在一线工作的法官约1670人,约占“法官”总数的45.5%。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与律师对“精英法官”地位不太感冒的情况相比,另一些人则忙于维护“法官”的称号和待遇。
根据现行改革方案,审判一线部门中的2083人最后将被“砍”至1200人左右(即3665人中的33%——记者注),至少700人以上将卸任“法官”一职。 更难的是,即使剩下的1200多名“精英法官”来自审判的一线部门,也必须在现有的1669名一线实际案件法官中裁减400多名。
“这把刀‘切’给谁? 谁评价,如何评价,采取什么步骤? ”。 邹碧华说,这是上海司法改革最困难的地方。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中有人从法官成为司法辅助员,“着手”现在的法官。 这个问题怎么处理? 不容易做到。”
一些律所收到了青年法官的简历
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根据上海改革方案,一线案件的法官必须从原来的45.5%减少到33%,但是案件每年要达到5%到10%,未来如何保证案件的效率?”
座谈会上,也有人委婉地提出了上述问题。
邹碧华回答说,改革后,办事员总数不会减少。 之所以在第一线进行调查,是因为实际上也包括一部分“司法助理官”。 改革后,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比例从原来的1.6上升到1.2,不损害案件的能力。
但问题是,即使在一线闹事也不能成为“法官”的年轻人队伍,能否稳定居住。 据记者采访,面对改革的不明朗,一点一线青年法官做出了反应。
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部顾问黄荣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律所最近收到了很多来自上述集团的简历。 “年轻人可能有点着急,但我担心改革后,如果从审判部门的一线办事员中除去一部分人,‘被退出’的可能就是自己。”
担心的不是“空空穴来风”。 此前8月25日,上海市4家司改试点法院任命了首批“法官助理”,也就是“52%司法辅助人员”之一的30岁左右的年轻人。 他们首先在法官的指导下“协助”法官审查诉讼材料、接待诉讼参与人、准备相关参考材料等各项审判辅助性业务。
按照改革前的晋升途径,这些最初的“法官助理”3~5年后就可以成为“助理审判员”。 后者不仅是法官,还有一定的独立审判权。
此外,根据未来的司改报酬案,进入“法官”序列的人将获得较高的报酬。 对“法官助理”来说,可能还在做琐碎的案件工作,但由于序列下降,“报酬减少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薪酬改革方案上海高院方面已经初步制定,但尚未批准。
律师和教授为什么不想成为“法官”
改革中备受瞩目的方法之一是从优秀的律师和法学教师中选出“精英法官”。 让什么样更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审判工作? 但是,一旦实施,现实就有点“骨感”。
邹碧华没有掩盖目前“招募”陷入的不自然局面。
文案开头说“没有律师注册”,是不自然的一个。 从律师到法官的“薪酬待遇差距太大”是难以绕开的原因。
邹碧华表示,当选高级法院法官的条件是:担任法官5年以上,具备二级法官以上等级,或10年以上律师、法律学者和其他法律工作经验。
根据律师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年上海有律师16692人,人均收入56.3万元,居全国首位。 黄荣楠进一步解读了这个数据背后律师的实际收入:“律师的创收通常在60 %~70 %之间,通常有3~5年经验的律师,光提成部分就可以领取20万~30万元。”
相比之下,青年法官的收入并不多。 黄荣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上海毕业3~5年后进入副科或正科级青年法官,年收入约在15万~20万元之间。 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的洪亮管理协助人在座谈会上说:“妻子可以做法官,但是收入不会太低吧? ’笑了。 邹碧华也坦言,这次改革肯定会提高法官的待遇,但“提高不会特别高”。
但是黄荣楠律师和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姚建龙认为,“收入低”不是律师,是教授们不想当法官的最重要的原因,“缺乏荣誉感”才是。
在世界其他国家,法官的平均收入比公务员高一些,但实际上没有达到律师的高收入水平。
例如,美国、地区法官的年收入约为17.4万美元,与地方参议院收入相同。 “美国白发法官的收入远远少于同龄律师,但法官很有尊严。 ”。 黄荣楠说:“越是上了年纪的老法律界人士,这种尊严越受重视。”
美国犹他州的法学家也告诉姚建龙,在美国,许多有名的律师、教授一生中最后的职业是法官,在中国,这是许多年轻人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 “事件多到不行,累得要死,被当事人气恼,不被尊重,谁想做?”
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刘正东向记者表示,如果法院能够拥有面向资深律师的有吸引力的岗位,即使薪酬很低,律师们也未必会动心。 他认为:“如果有拥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律师,他应该为了理想、荣誉感而到法院工作,诚实且耐腐蚀。”
刘正东表示,目前律师们暂时“按兵不动”,但另一个因素是担心改革仍在进行,进入法官队伍后能否与司法辅助人员合作。
“根据改革方案,一些人有可能从法官成为司法协助者。 他们能没有偏见地和新律师们合作吗? ”刘正东说,越来越多的律师可能关心这个“心理隔离墙”,还在观望中。
“我们将面向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律师挑选法官。 今年,提出了两名高级法官的岗位进行招聘,但有点遗憾的是,律师没有申请。 ”。
10月27日,在上海市各界青年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这样说道。
《新出的》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建立从律师、法学专家中招聘法官、检察官制度”。 上海的司法改革实践,已经在探索的道路上。 虽然困难重重,但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改革“触及利益集团”,也试图回答“现有法官“不想被退出”、优秀律师未必“入行”的现实问题。
“必须惹恼”700多个“法官”
改革最困难的事情,不是“惹人生气”。
根据6月16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上海司法改革方案,未来上海法院将只保存33%的“精英法官”,与占法院工作人员52%人数的司法辅助人员和占15%人数的行政人员相匹配。 33%中,有面向有经验的优秀律师、法学教师等“体制外人士”招募的名额。
据碧华介绍,这项“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措施,最困难,也必须进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司法就业规则,符合司法职业优势,建立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法官管理制度是我们改革的目标。 他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光是上海地区的法院,就必须惹恼至少700名以上的现任“法官”。
据碧华介绍,上海全市目前有3665名“法官”,但存在比较严重的“人员混同录用”问题。 其中,综合部门包括政治部、办公室、行政管理等共497人,审判部门分为审判一线部门和审判二线部门(包括起草庭、执行局、投诉协调中心、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前者2083人,后者1086人。 在审判的一线部门,有413名中层干部。
也就是说,“不调查的人大多也成了法官”。 真正在一线工作的法官约1670人,约占“法官”总数的45.5%。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与律师对“精英法官”地位不太感冒的情况相比,另一些人则忙于维护“法官”的称号和待遇。
根据现行改革方案,审判一线部门中的2083人最后将被“砍”至1200人左右(即3665人中的33%——记者注),至少700人以上将卸任“法官”一职。 更难的是,即使剩下的1200多名“精英法官”来自审判的一线部门,也必须在现有的1669名一线实际案件法官中裁减400多名。
“这把刀‘切’给谁? 谁评价,如何评价,采取什么步骤? ”。 邹碧华说,这是上海司法改革最困难的地方。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中有人从法官成为司法辅助员,“着手”现在的法官。 这个问题怎么处理? 不容易做到。”
一些律所收到了青年法官的简历
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根据上海改革方案,一线案件的法官必须从原来的45.5%减少到33%,但是案件每年要达到5%到10%,未来如何保证案件的效率?”
座谈会上,也有人委婉地提出了上述问题。
邹碧华回答说,改革后,办事员总数不会减少。 之所以在一线处理案件,实际上也包括“司法协助者”的一部分。 改革后,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比例从原来的1.6上升到1.2,不损害案件的能力。
但问题是,即使在一线闹事也不能成为“法官”的年轻人队伍,能否稳定居住。 据记者采访,面对改革的不明朗,一点一线青年法官做出了反应。
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部顾问黄荣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律所最近收到了很多来自上述集团的简历。 “年轻人可能有点着急,但我担心改革后,如果从审判部门的一线办事员中除去一部分人,‘被退出’的可能就是自己。”
担心的不是“空空穴来风”。 此前8月25日,上海市4家司改试点法院任命了首批“法官助理”,也就是“52%司法辅助人员”之一的30岁左右的年轻人。 他们首先在法官的指导下“协助”法官审查诉讼材料、接待诉讼参与人、准备相关参考材料等各项审判辅助性业务。
按照改革前的晋升途径,这些最初的“法官助理”3~5年后就可以成为“助理审判员”。 后者不仅是法官,还有一定的独立审判权。
此外,根据未来的司改报酬案,进入“法官”序列的人将获得较高的报酬。 对“法官助理”来说,可能还在做琐碎的案件工作,但由于序列下降,“报酬减少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薪酬改革方案上海高院方面已经初步制定,但尚未批准。
律师和教授为什么不想成为“法官”
改革中备受瞩目的方法之一是从优秀的律师和法学教师中选出“精英法官”。 让什么样更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审判工作? 但是,一旦实施,现实就有点“骨感”。
邹碧华没有掩盖目前“招募”陷入的不自然局面。
文案开头说“没有律师注册”,是不自然的一个。 从律师到法官的“薪酬待遇差距太大”是难以绕开的原因。
邹碧华表示,当选高级法院法官的条件是:担任法官5年以上,具备二级法官以上等级,或10年以上律师、法律学者和其他法律工作经验。
根据律师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年上海有律师16692人,人均收入56.3万元,居全国首位。 黄荣楠进一步解读了这个数据背后律师的实际收入:“律师的创收通常在60 %~70 %之间,通常有3~5年经验的律师,光提成部分就可以领取20万~30万元。”
相比之下,青年法官的收入并不多。 黄荣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上海毕业3~5年后进入副科或正科级青年法官,年收入约在15万~20万元之间。 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的洪亮管理协助人在座谈会上说:“妻子可以做法官,但是收入不会太低吧? ’笑了。 邹碧华也坦言,这次改革肯定会提高法官的待遇,但“提高不会特别高”。
但是黄荣楠律师和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姚建龙认为,“收入低”不是律师,是教授们不想当法官的最重要的原因,“缺乏荣誉感”才是。
在世界其他国家,法官的平均收入比公务员高一些,但实际上没有达到律师的高收入水平。
例如,美国、地区法官的年收入约为17.4万美元,与地方参议院收入相同。 “美国白发法官的收入远远少于同龄律师,但法官很有尊严。 ”。 黄荣楠说:“越是上了年纪的老法律界人士,这种尊严越受重视。”
美国犹他州的法学家也告诉姚建龙,在美国,许多有名的律师、教授一生中最后的职业是法官,在中国,这是许多年轻人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 “事件多到不行,累得要死,被当事人气恼,不被尊重,谁想做?”
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刘正东向记者表示,如果法院能够拥有面向资深律师的有吸引力的岗位,即使薪酬很低,律师们也未必会动心。 他认为:“如果有拥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律师,他应该为了理想、荣誉感而到法院工作,诚实且耐腐蚀。”
刘正东表示,目前律师们暂时“按兵不动”,但另一个因素是担心改革仍在进行,进入法官队伍后能否与司法辅助人员合作。
“根据改革方案,一些人有可能从法官成为司法协助者。 他们能没有偏见地和新律师们合作吗? ”刘正东说,越来越多的律师可能关心这个“心理隔离墙”,还在观望中。
标题:“上海:优秀律师“变身”法官,路在何方?”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