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12字,读完约8分钟

一个更年轻的电影创作群体跃跃欲试

第六代导演浮出电影时空

2005年07月04日 00:08:29

本报记者周凯 中国电影的“第五代”们,由于从过去的边缘走向了现在的中心,从底层走向了上游,不仅失去了观念的大胆性、艺术的创造性,还失去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新鲜体验。 更年轻的电影制作集团活跃在中国大陆。 他们试图在“第五代”电影主导的王国里找到一条路,把结束中国电影一个时代的使命放在了自己的肩上。 他们是中国电影“第六代”。 从地下到地上 20世纪80年代初贵州的一个小镇,当时的从支边来的父亲为了回上海老家,必须摧毁19岁的女儿青红和当地男孩的初恋。 青红在初恋的感情和家庭之间挣扎……这是王小帅的新作《青红》,被称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导人。 做了10多年导演的王小帅终于可以带作品去电影院了,可以堂堂正正地和观众见面了。 第一套广播体操、露天电影、花格小号、手工蜂窝煤、旧电台、广播传来政治思想等新闻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怀旧记忆。 2004年王小帅、贾樟柯等人集体出演上海国际电影节后,今年《世界》、《大红》等电影在国内上映,据说《第六代》“真的浮出了水面”。 一直“在地下”的王小帅们终于见到了天日。 “走向‘地面’是各方共同的愿望”,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迅说:“首先是这些导演自身的意愿,他们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理解。 而且随着《第六代》的作品越来越成熟,观众也想在电影院看他们的作品。 ”。 徘徊在主流边缘的 “第六代”镜头长驱直入,直击“生存”“人生”这堵墙,探索人性深处的秘密。 作为替代,他们一直在为自己的电影寻找梦想的温床,这也成为了他们和“第五代”最大的不同。 在如此执着于生存本质的“第六代”群体中,他们的“浮出”经历了崎岖的道路。 这些被称为“第六代”的导演,有不一致的思想根源,作品的复制品、形式也千差万别,但他们拍摄的电影大多价格低廉,正视社会底层和边缘人物,在海外频频获奖。 虽然不能在国内正式上映,但这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大奇怪现象,媒体和业界人士经常提到“故事”。 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 “第六代”包括陆川的《可可西里》、贾樟柯的《世界》、王小帅的《大红》……无论在海外还是在国内上映,“第六代”给人的印象似乎都不再是“地下电影”的制造者。 面对艺术、市场,夹缝苦斗的“第六代”依然徘徊在主流的边缘。 《 代目》的导演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 音乐制片人兼电影人黄钰原说,60年代出生的人,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现在电子时代出生的“后辈”有很大不同,与50年代的“前辈”不同,他们几乎都是在被压扁的锻造工厂成长起来的。 迷茫、生而无奈、生而勇敢、生而团结——在那张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他们无知无畏地成为了人……60年代的人赶上了70年代的样板戏,但没能赶上文艺繁荣的80年代,所以, 票房让“第6代”切肤之痛 “第6代”导演的道路并不好走。 贾樟柯的《小武》、娄烨的《苏州河》、张元的《东宫? 西宫》等电影只是通过CD和互联网拥有小范围的观众群。 这些被称为“文艺片”的作品由于缺乏故事性和娱乐效果,对票房贡献不大。 票房收入一直被认为是“第六代”切肤之痛。 从张元的《绿茶》到娄烨的《紫蝶》,票房全部惨败。 陆川的《可可西里》受到好评,但其票房不及《天下无贼》的零头。 贾樟柯的《世界》在全国的推广不遗余力,但票房也只有200万人以上。 “这是现实啊。 国内观众还没有艺术电影的习性。 就像原来喝粥的人,突然给他喝汤一样,要养成新的习性总是需要一个过程。 ’贾樟柯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一位电影评论家指出,“第六代”重复着艺术的本质。 文案说,他们的选择有足够的正义力量,其作品在海外多次获奖是肯定的。 但是,从形式上看,他们缺乏更大众化、更现代化的形式。 他们的采访往往过于单一,大部分表现了社会改革时期小人物的内心冲突、矛盾和无奈。 无论是《站台》的崔明,还是《苏州河》的马达,都是如此。 他们也过分追求风格的个人化,让贾樟柯将长镜头进行到了最后。 国际电影节手持芯片 《世界》在国内上映时,出现了“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中国唯一参赛作品”的字幕。 国际电影节似乎真的成为了“第六代”年轻导演手中唯一的筹码。 他们在创作初期不自觉地是否进入取悦西方观众的中国模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正如他们前辈张艺谋在充满活力的创作初期,被批评为“取悦西方”、“丑化、猎奇”等一样,张艺谋现在确实用“中国模特”来取悦个别评委的水平和结构,他现在用“中国模特”来取悦西方观众和市场。 路学长说许多“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是艺术电影,按商业规格要求不太容易。 要拍电影大家排队看,目前没有这样的基础。 “但是,大家都在吸引观众,寻找把小电影变成大众电影的方法。 ” 上海交通大学电影系主任李也中说:“票房非常重要。 到了地上需要更多大众的接受和同意。 现状是,观众不会进入电影院,所以没有不能接受的问题,人也没意思。 “第六代”的观众依然太小。 ” 被称为“现代电影的拯救者”的米拉? 马克斯企业主席哈维? 韦恩在参加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士国际论坛时暗示:“对于中国的‘第六代’来说,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如何把故事讲得漂亮。” “不管是第几代,都很难” “第五代”的周晓文导演对“第六代”导演的综合印象是“他们很有才能”。 一接触市场,他就说:“老百姓喜欢先看刺激的东西,但我们的电影目前不行。 有些导演想到了大众,但票房当然不错。 让观众喜欢确实很难——不管是第几代,都很难” 著名导演侯勇认为,对于“第六代”集体井喷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现象,但票房确实非常重要,“第六代”导演能够顺利成长, 贾樟柯说,1990年以前的中国电影观众很好。 但是,在之后的15年里,随着好莱坞的大热,由于电影产业化等因素,票房至上的价值观盛行,观众的口味出现了偏差。 他说:“一个民族在文化欣赏中出现的心智低龄化的趋势,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都令人担忧。” 中国观众被培养成好莱坞、港台的剧情片,但《第六代》的导演还没有明确这个方向。 是用自己的电影改变观众,还是让观众改变自己的拍摄方法,他们需要和中国的电影环境接触。 还需要10年或20年 “看了帅气的《胭脂》,国内票房很好,年末可能会上映卢烨的电影。 我真的很高兴。 那么多导演一起努力,慢慢变成艺术电影的气候,观众的品位就会提高。 ”。 贾樟柯说。 “中国的‘第六代’导演面临着市场的严峻考验,市场的强大力量也促使他们走向成熟。 ”。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迅说。 王小帅说:“投资者对投资《第六代》导演没有信心。 因为他们不知道市场对“第六代”的回答。 只有在我们的作品进入主流市场之后,才可能得出一个结论” 现在,“第六代”也开始分别拍摄了。 张元从《绿茶》投身商业片大潮,管虎带着《生存民工》在电视界大热,娄烨启动的新片《颐和园》必须去德国拍摄…… “分拨是必然的。 说实话《第六代》应该早点解散,大家早就不同了”王小帅快人快语。 他认为,个人化电影是中国电影的趋势。 “第五代”的代表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一直在拍个人风格的电影。 贾樟柯说,现在被称为“第六代”的导演们,在各自拍摄的状态下,无法用集体的概念来看待他们,因此就像年轻导演一样,创作方法古老。 相反,一些上了年纪的导演思想新颖,不能一概而论。 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贾樟柯对年轻导演们一句话评论说:“任重而道远。” 他说,要改变一个民族的电影文化习性和欣赏品位,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只有《第六代》的导演才能做到的。 “可能需要10年或20年”。

标题:“第六代导演浮出电影时空”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