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44字,读完约8分钟
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9日报道,当地时间4月25日,李效黎( Hsiao Li Lindsay )在华盛顿去世,享年93岁。 西方媒体关注李效黎老人去世,也必须从他年轻时就支持英国丈夫和八路军抗战说起。 抗战时期,在李效黎和燕京大学任教的丈夫林迈可向八路军输送药品,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夫妇赶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支援抗战。 1949年以后,李效黎随丈夫辗转英美各地,成为英国首位华人贵族夫人,1975年加入美国籍。 1994年丈夫去世,李效黎回到中国。 2003年她去美国和孙女一起生活,直到死。
1 .被列入黑名单,远走北平避风头;
李效黎原名李月英,1916年7月17日出生于山西离石的富裕家庭。 她的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参加了辛亥革命。 父亲的进步思想让李月英的童年和当时其他大家闺秀的童年完全不同,她很小便学骑马飞。 当家里的老人说李月英到了该裹脚的年龄时,父亲立刻出来制止。
之后,李月英进入太原的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1934年秋,当局以“应试”压制学生抗日活动,学生组织停课示威,轰动全国。 李月英作为女子师范学校的代表,勇敢地走上街头示威,向山西省教育厅请愿,要求立即停止考试。 为此,李月英引起了当局的观察。
一天,哥哥挚友的父亲、山西省教育厅厅长俞贡泉通知李月英。 “你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单。 他们说你是共产党,准备逮捕你。 我相信你是无罪的,但必须马上离开太原! ”。
李月英买了第一时间去北平的火车票,踏上了逃亡之路。 为了隐瞒身份,她把名字改成了李效黎。
到达北平后,在挚友的帮助下,李效黎进入北平贝满中学读书。 1937年夏天,李效黎进入燕京大学学习社会学。 燕京大学的英籍教师迈克尔·林赛(中文名“林迈可”)计划将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引入燕大,使李效黎成为林迈可首批招收的8名学生中唯一的女学生。
林迈可出身于教育世家,父亲是哲学家,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院长长达25多年。 林迈193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拥有自然科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学位。 第二年,他绕过美国,坐船去了中国,和他坐同一条船的是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当时,在中国抗战全面爆发之际,憎恨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人民的林迈可与一点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结为好友,进行秘密抗日活动,并在冰心的建议下取名为“林迈可”。
.燕京大学第一位与外国教授结婚的中国女性
燕京大学所有学科都是用英语教学的,习惯于美式英语李效黎,不太听得懂林迈浓重的牛津口音。 林迈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请另一位英籍教师的太太指导李效黎,自己给她补课,放学后和她一起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渐渐地,李效黎喜欢上了这个戴着小眼镜的洋教师。
此时,她的领导人并不知道日本人在极力与丑陋的“赤共”交流,1938年暑假前往晋察冀根据地,会见了与八路军一起从事的白求恩大夫,约定“在华北重逢”来到中国的船。
在这次会面中,林迈感到了根据地战争物资的不足。 回到北平后,他设法为根据地采购物资。 他还把进口化学品和药品的订单交给李效黎,请她翻译成中文,但他没有透露这些订单背后的事件,李效黎也没问。
1939年暑假,林迈打算再次去晋察冀根据地,对李效黎说了这件事。 在李效黎,他认为去敌后根据地很危险,他说:“林先生同意你去吗? ”表示担忧。
李效黎之所以认定林迈可结婚,是因为她在林迈可借给她的书里看到了“林夫人的指示书”一词。 林迈可对她说,那个“林先生”是他妈妈,他还是单身。 听了这话,李效黎心里产生了莫名的喜悦。
今年11月底,林迈从晋察冀根据地返回北平,继续为根据地收集物资。 他对李效黎说:“我想如果英国对日本开战的话,我会参加八路军。 因为英国像我这样的人很多,但八路军中只有极少数人有技术知识。 ”。 李效黎更仰慕林迈可,不久两人就建立了恋爱关系。
1941年6月25日,李效黎和林迈可结为夫妇。 当时,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说:“中国学生和外国教授结婚,在燕京大学是第一次。”
3 .夫妇冒险为八路军收集物资
婚后,李效黎继续协助林迈可为八路军运输紧缺物资,日寇对这些紧缺物资——第一是西药和无线器材,控制得尤为严格。 例如治疗疟疾用的奎宁在药店以“克”为单位出售,林迈每次都为八路军购买六七十斤。 即使是因为特殊关系购买,由于日军重卡,要安全地运到根据地也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从北平运物资,林迈想尽办法,司徒雷登的车和他自己的摩托车被用作运送物资的工具。 他还为地下党发出信息,掩护地下党进军北平。 1941年秋,晋察冀社会部平西信息交通站长王友(即解放后煤炭部副部长钟子云)到北平检查工作,林迈可以骑摩托车带他进城。
1941年12月8日凌晨,李效黎打开收音机,想听设在上海的英国广播电台的信息,但听了别的语言的广播。 林迈可听到广播拷贝很惊讶。 这是设在上海的德国电台播放的,说日本在和美国打仗,日军在燕京大学周围布置了哨兵。
林迈告诉李效黎赶快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北平去晋察冀边区。 因为突然的事情,他们没太多时间收拾东西。 他们离开10分钟以上后,得知日本宪兵到达了他们的住所,找到了传送器。 因为没抓人,生气的日本宪兵把他们的家具全毁了。
经过几天日夜兼程,李效黎和丈夫终于到达晋察冀平西抗日根据地。 司令部里,肖邦将军热情款待了他们。 到达司令部不久,林迈可就开始为肖邦修理收发器。
过了农历新年,夫妇来到晋察冀军区总部。 林迈决定留下来,利用所学的无线知识,八路军重建收音机,训练技术人员。 李效黎表示支持丈夫的决策。
4 .对毛泽东的两次宴会记忆犹新
在聂荣臻的安排下,林迈可成为晋察冀军区通信部门顾问,举办无线通信培训班,培训了多名专家。 李效黎在这个培训班教英语,她把头发剪短,穿着八路军军服,看起来特别精神。
1942年10月15日,李效黎生下女儿,取名“艾丽卡”,中文名为林海文。 1944年5月底,他们一家到达延安。 几天后,林迈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通信顾问,也是本通讯社对外广播部顾问。 林迈可将本公司的英语广播跨海传到美国,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活动和主张。 今年6月,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7月,美国军事注意组抵达延安。 李效黎参加了这些重要活动,向六名美国军官负责学习中文。
另外,李效黎在大生产运动中学习纺织和栽培地,把土豆、玉米、烟叶等开垦到小块土地上,收成好。
延安、李效黎和丈夫参加过两次毛泽东的宴会,她晚年也对这两次宴会记忆犹新。 一次是她和丈夫到延安两周后,毛泽东在杨家岭举行晚宴欢迎他们,刘少奇、周恩来、贺龙、叶剑英等全员平均出席。 席间,林迈可不擅长毛泽东的湖南口音,李效黎成了“翻译”。
第二次是1945年11月7日,林迈可夫妇带着1945年1月出生的儿子詹姆斯回到英国,毛泽东和江青设宴款待。 李效黎再次做了丈夫的“翻译”。
在此之前,林迈可写了一份报告“延安有什么问题”。 根据李效黎晚年的回忆,林迈可在报告中对他面临的工作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作风提出了批评,特别是对陈伯达教条的文案提出了批评。
5 .晚年在中国住得很久
1952年,林迈可从已故的父亲那里继承了伯克勋爵的爵位,李效黎成为英国第一位华人贵族夫人。
虽然继承了爵位,但是他们在英国的生活并不如意。 国民党政权驻英国大使馆通知英海外交部,李效黎夫妇与中国共产党高层关系密切。 李效黎夫妇必须去澳大利亚,林迈加入了澳大利亚籍。 1959年,他们到达了美国的华盛顿。
1949年至1954年期间,李效黎和丈夫两次回到中国。 每次回国,李效黎都“不由得想留下来定居”。 1958年,林迈可的小小发言,让夫妇被拒绝入境。
1975年,李效黎加入美国籍。 1983年,夫妻俩来到中国,受到肖邦等老朋友的款待。
1994年2月13日,林迈科在美国去世,享年84岁。 他去世六周后,李效黎在中国定居,中国政府为她在北京提供了公寓,感谢她当时对抗战的支持。 2003年,李效黎回到美国,和孙女苏珊一起生活。 她的女儿埃丽卡和儿子詹姆斯十年前去世了。
今年4月25日,李效黎在华盛顿去世。 斯人已经走了,但她对中国抗战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未经《青年参考》报纸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信息故事》版的稿件,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标题:“英首位华人贵族夫人支援抗战写传奇”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