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33字,读完约7分钟

他身处异国,却致力于为中国留下一段历史,通过他的笔,多个被遮蔽的形象重新为人熟知。尽管这种努力曾给他带来巨大争议,但读他的作品,已经成为多个人研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今,他走了,但为人们留下了一段段—— 飘零在外的中国历史 本报记者 赵涵漠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2009-11-04 [打印] [关闭]

唐德刚想尽一生的力量,讲述完美的历史。 虽然这段历史还没有结束,但他的一生却结束了。 11月26日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东湾弗里蒙特市的住所,这位饱受肾脏病和中风之苦的老人向太太道晚安时,只说了“再”一声就停止了呼吸。 备受争议的华裔历史学家,在89岁的时候,带着他所有的故事离开了。 他留下的大部分着作都在重建越来越模糊的历史。 他在《梅兰芳传稿》中描绘的梅兰芳,不为许多国人所知的他在《袁氏本国》中讲述的,是与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完全不同的袁世凯。 作为历史的作者,他留下的最有名的称号,也许是“为胡适写历史的身体”。 1948年,他坐几个月的轮船去了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修读了欧洲史和美国史。 当时,他是一个在图书馆推着书车乱跑的小职员,胡适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最艰苦的时光。 这促使了“贫困的乞丐老僧与乞丐小僧的师生关系”。 因为原本是“学生学生”,他被胡适称为“小门生”,成为生活在海外的大知识分子在生活上所依赖的“小管理”:借书、还书、当司机、小 胡适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没有课,把这个年轻人当成台下的一千名听众。 这位唯一的听众猜测演讲者的脾性,老师越不同意自己的意见,老师越高兴。 于是,“他的老师滔滔不绝地说:‘哪里好呢? 哪里不舒服? “”大理“。 因此,在哥伦比亚大学原杜威研究室前的“大光尻铜人”雕像前,大多数夹着书匆匆走过的美国人,看到了一个个、两个黄种人,在那里口沫横飞,议论纷纷。 “唐德刚是胡老师最好的学生。” 胡适的夫人江冬秀曾经这样说过。 记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耿云志在1993年青岛举行的胡适研讨会上,邀请胡适作品传的学者作主题报告。 这位“最好的学生”上台了,双手空空,没有演讲稿,“我对胡老师说‘半肯半拒’,”他讲话的锋芒直指台北秘书,“王志维。” 唐德刚试图用历史来看待现实。 在美国排华鼎盛时期,他不停地训斥。 胡适之、陈衡哲一行人在《少爷小姐的歌和最快乐的时刻》中,无视了华侨的痛苦。 他心中也以胡适为荣,称胡适为近代中国“思想言论风靡一时,意识形态逆转万物的思想家”。 因此,在台湾作家李敖口中,这位年长16岁的朋友,就是胡适学生中的“伪犹大”。 据安徽大学教授陆发春回忆,多年后,这位了不起的交友老人还对陆先生说。 李敖第二次入狱时,他从美国回台湾探亲。 但是,他没有提到的是,除了“汝青、武慰先这些美丽的少女”之外,李敖没有见到包括他在内的朋友们,“唐德刚……白白来到土城看守所”。 上个世纪50年代,哥大设立了“中国口述历史系”,让唐德刚从纽约的众多“中国难民”中寻找采访对象。 校方包括他在内,“陈立夫更有魅力”。 尽管如此,这位忠实的学生还是推荐了自己的老师胡适,最终完成了《胡适口述自传》。 从此,唐德刚正式进入口述历史这个行业。 他为李宗仁写回忆录,两人断断续续谈了三年,经过整理、写作、编辑,成书是在七年之后。 李先生逃到美国时,身上不留纸,所以所有所谓的“历史”都靠他的头脑。 唐德刚只能一边记录一边考证,对于不可靠的部分,他说:“我害怕都记住。 必须提醒对方“在将来的国际版中,会引起笑话吧。” 随后,在纽约街头,牛毛一样的国民党流亡高官相继发现唐德刚,想要创造自己的历史。 张学良看完《李宗仁回忆录》后也找到了门。 因为他没见过李宗仁,但唐德刚看到“笔下的‘蒋’是100%的‘蒋’”。 尽管如此,当唐德刚想起张学良传下去的过程时,总是发牢骚。 他总是在历史学家的评价中对张学良说:“韩公,这件事你记错了。” “我的事件怎么可能是错的? ’那个说不二的将军反问说:“听我说。” 因为“不听话”,所以这本自传最终没有完成。 “口述史并不是对方说什么我都记得什么,校正需要很多资料。 ”唐德刚说。到今天为止,他在美国辗转了好几次,收集了珍贵采访带的铁盒,还留得很干净。 在很多人眼里,他还是老师。 有些学生至今还记得他的《中国现代史》课。 预定在校园里最冷清的周末下午3点到6点,落在这片海对面的生花课,说起话来,“有人停下脚步听着,直到窗外”。 即使是没有见过面的后辈,他也很亲切地对待。 1990年,一位读过《胡适口述自传》的青年学生写信给唐德刚,唐朝回信。 “我的民族非常优秀,将来世界上会再次有与众不同的一天。 这几年我收到了很多像你这样优秀的青年的信。 真是最大的鼓励。 ……我是退休教授。 但是还在学习,不久就要去沈阳了。 以后再通信吧。 ’ 但是,这个年轻人没有答应热情的唐先生的诺言,再次寄信。 因为他父亲听到后害怕说:“现在你给美国写信对人说胡适,就是惹祸。” 结果,这个青年成了律师,直到十几年后,他才能大大背诵这个回信的复印件。 唐德刚还当选为哥大亚洲学系系主任,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设了美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亚美文化冲突”、“美国政法冲突与亚裔移民适应的研究”等课程。 “他的国家感情很深。 》耿志回忆说,唐朝曾经因为研究对象是大陆“批判两胡”的目标之一,不敢回国,但1972年中美建交后,他成为了当年第一个回国的华侨。 唐德刚的侄子刘永生还记得那次相遇。 1947年,刘永生只有10岁,叔叔“穿着黄色军服,英姿焕发”。 25年后,叔叔又说:“我已经老了。” 回国的飞机刚飞入中国的高空时,54岁成名的大学者,拿着手帕躲在厕所里哭泣。 从那一年开始,唐德刚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 听过他的课、讲座的人都记得这位老先生说江淮官话,连英语都有安徽腔。 照顾他保姆的回忆,老人总是喜欢用方言开玩笑,同时主张唱安徽的地方戏,但唱起来总是“调子好听”。 “和他在一起绝不会寂寞。 他将永远成为话题”耿志这样说道。 有一次,他在苏州的报告中问大家:你知道李宗仁当年轻士兵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 然后说:“退伍回家养鸭。 鸭子长肉了,所以最好吃。 ”回答说。 全场大笑。 刘永生报道说,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79岁的唐德刚也加入了北大示威的学生。 那时,他只是应邀参加庆祝五四运动80周年的活动,竟然,在美国居住了51年的老华侨,和学生们一起去游行队伍,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 在纽约见过他的学者还记得唐德刚曾经发的感慨。 “我们中国人在美国几十年也不能融入当地的生活。 ”。 2000年,他最后回到家乡安徽合肥的时候,他在刘永生的桌子上,在一张纸片上写了这样的话。 “离开故乡,越来越远,回到了故乡。 ”。 这次,他真的去了。 骨灰将乘船从旧金山半月湾出发,最终撒在太平洋海面上。 说不定某洋流真的会把他生命的一部分送回他的家乡。 / h// h// h /

标题:“飘零在外的中国历史”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