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7字,读完约2分钟

洛阳新闻社青岛2月13日电(记者张旭东,徐冰)“胶州秧歌首先是“扭曲”字,脚和腰一定要扭曲。 ”。 “扇子更贵。 哦,是的! 》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胶州秧歌传承人吴英民这2日上午忙于准备新年用品,下午跳进村里的文化大院,帮助村民们练习春节期间演出的秧歌。

记者最近进入山东省胶州市胶东大街事务所斜沟崖村文化研究生院,有20多名秧歌队在练习。 大女儿的小媳妇晃红丝绸,优美多彩。 头上围着围巾的男人,挥舞着棒槌,突然双手交叉,逼迫眉宇之间的英气。 “这是‘包袱皮’,这是‘提鞋’,这是‘抢扇’……这些都是胶州秧歌的经典动作。 ”吴英民说:“从大年初三开始,我们去邻村跳秧歌变老,其他村子也来我们村,祖辈们在秧歌上互相变老。 ”。

这个秧歌队中年龄最小的是9岁,年龄最大的是70岁的李杰。 “过去正月穿新衣服吃。 现在什么都不缺,过年看看大秧鸡吧。 我老了,好几年没扭了,所以今年心痒。 ”。 李杰笑着说。

“听到锣鼓声,放下筷子放下碗。 听秧歌,放下工作看秧歌,拼命看吧。 ”。这几个顺口说的是胶州秧歌的魅力。 胶州秧歌起源于300多年前,与商河鼓子、海阳秧歌齐名,是山东三大秧歌,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三曲九动十八状态”舞蹈优势迷住了人们。 近年来,胶州市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民间剧团的迅速发展和胶州秧歌等非遗传传承,已经在村、社区等地建设了1000多支基础文化队伍,在811个村村村有健身秧歌队。

标题:“山东胶州:扭起非遗秧歌 备好文化“年货””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