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3字,读完约3分钟

藏书是我唯一的爱好,收藏的书籍杂志有上万本。 这些藏书中最早、经验最特殊的是1964年9月少年儿童出版社第四次印刷的散文集《荔枝蜜》,这本书第83页,5.4万字,价格为0.30元。

1964年,在抚顺县第六中学读中学二年级,新调来的于恒恩老师让我们接手了语文课。 老师当过志愿军从军记者,经常发表作品,以抚顺市的文教系统而闻名。 老师着重于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每次讲课,他都滔滔不绝地介绍文本作者的终身事迹、代表作品、文坛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听得入神。 老师有大量的藏书,讲《林教头风雪山神殿》,他带来了《水浒传》。 谈《我叔叔于勒》,他带来了莫帕森的作品集。 下课后,这些书成了我们的读物。 老师还剪下报纸副刊挂在教室后面供我们阅览。 这些措施,对我们农家子弟来说确实是破天荒的新鲜事,班里形成了浓厚的文学气氛。 我小时候受过图画书的启蒙,在语文学习上特别下功夫,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成为他擅长的徒弟。

10月的一个星期天,我进城在老师家欣赏他的文学藏书,他家的火炉断了,老师妈妈拿出两块钱,去给老师买新的。 他连声答应,我后来向百货商店走去,中途经过洛阳的新闻书店,被老师建议进去看看。 进了书店,他马上闪闪发光,抓住猎物通常向书架跑去,上下左右扫描,眼球盯着薄书,赶紧让营业员给他看,到处读作者的名字:杨朔,张志彤,金近,什么,韩映山,叶君健……散去 老师连声说:“好书,好书。” 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老师妈妈给的两块钱,买了六本,马上给我寄了一本。 我接过书,白色封面上印着一排鲜红的荔枝,披着几张绿叶,好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本书汇集了国内18位作家的散文代表作。 老师说,这本书有助于学习文章。 他必须自己留一本,剩下的给班上的文学爱好者。 我知道老师每月几十元的工资,老师妈妈不工作,三个孩子读书,生活没什么宽裕。

回到家,老师妈妈伸手要火格子,老师脸上露出笑容,连声道歉,指着《荔枝蜜》说这本书怎么好,学生们急着等着阅读。 老师母亲的脸没办法。 摆脱了不自然,让老师抓住挎包,把“荔枝蜜”放在包里,拉着我往外跑。 我怦怦直跳地说:“那个炉箅子怎么办? ”。 “你老师的母亲会处理的。 ”。 这么说,被老师嘲笑了。

到了学校,打开“荔枝蜜”,马上就佩服作家们优美的文章。 这些作品各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有的高尚,有的令人振奋,有的赋予人丰富的知识。 有些描写细腻,优美清秀。 有些人开朗容易亲近。 这本小书成了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脱不开身。

1968年底,我应征入伍,出发把“荔枝蜜”塞进包里。 置身于火热的部队中生活,我在忙碌中偷闲阅读《荔枝蜜》,受到文学的熏陶,比身边的战友增加了精神上的乐趣。 我结婚后换了好几次工作,每次都仔细地放在箱子里,又认真地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随时翻阅。

《荔枝蜜》陪伴我到现在已经56年了,老师滑稽的笑容藏在书里,也藏在我心里。 杨朔用“荔枝蜜”赞美蜜蜂“不求人,但给人很棒”。 于先生也像蜜蜂一样,认为“为自己、为他人、为后世子孙制造生活之蜜”。 (李国选)

标题:“《荔枝蜜》:酿造生活的蜜”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