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3字,读完约4分钟

武汉纪事/李春雷著/江西大学出版社/年8月出版

自古以来,人类在与苦难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瘟疫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共同敌人,历史上多次改变过人类、国家的命运。

刚入年,在中国的己亥和庚子之交,武汉突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凶猛,全国震撼,世界瞩目。

疫情一开始,人们对这种新病毒了解不多,对于新病毒的传播速度、危害强度,有谈论毒色变化的感觉,所有人都避之不及。 但是,在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开始时,一些逆行者进入了封城的武汉,他们有:

进入武汉对疫情进行正确的分解评价,提出了紧急应对措施的院士、专家

指挥疫情对策,会见慰问群众和医疗工作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从四面八方向公众介绍疫情对策斗争现场的情报记者

支援抵抗武汉疫情的人民解放军队和祖国各地的医疗救护队

建设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

运送来自祖国各地的抗疫物资的商家

支持武汉抗击疫情的志愿者。

也有一个特殊的团队,是深入采访疫区创作的中国作家。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是这支特殊队伍之一。 他是中国合作组织武汉作家小分队的成员之一。

逆行者们有节奏的脚步声向疫区民众传达了爱和自信:党和政府,全国人民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有了这样强大的后盾,封城的武汉就不是孤立无援了。

资料照片:作家李春雷(左)正在采访中

疫区的采访创作与以往不同,尽管进入疫区的作家们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实状况比他们想象的要严峻。 普通的一日三餐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面包和水。 宽敞的写字台不见了。 也没有座位。 我只能用纸箱赶上。 外出采访不是什么轻妙的事件,采访者冒着感染病毒的大风险,除了口罩,还进行从头顶到脚底的最严格的消毒。 最难的还是孤独:除了采访和写作,工作日一个人坐在不好的房间里,没有了普通的人际交流,连电视、广播、报纸都没有,整整一个多月。

但是,在这种非常状态的、回国也坚持延期的困难环境中,李春雷写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报告文学作品,听取了他在现场采访的所见所闻,传播了武汉对疫情的真实消息,向人们展示了不屈不挠的武汉。

在他的笔下,人们听到了最先治疗新冠引起的肺炎感染者,一共治疗2220名新冠引起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渐冻症院长张定宇在大灾害中临时好好地指挥全院治疗患者的坚定呼声。 首先发现疫苗的苗头,多次报告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非常男性,听到了被称为“继兄”的爽朗的声音。 人们援助武汉,尴尬穿纸尿布的男护士张明轩听到了一点腼腆的声音。 人们听到了救助患者方便、剪干净头发、剃在头上的“90”后女护士肖思孟清脆的声音。 作者在武汉创作期间听到的春鸟叫声,和他对这次严重疫情所想的心语声……通过这些有特色的声音,我们看到了李春雷与个性人物在武汉大瘟疫期间万人合作战斗瘟疫魔的情景。 这种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和疫情期间武汉奋斗的生命力,只能经过面对面的对话、近距离的注意来写,不能写闭门车。

这种创作态度,让人联想到汉代的史官司马迁。 司马迁为了写历史,不怕路途遥远,前往发生历史事件的地方考察采风,拜访了很多有口传历史的老人,写了一本有温度的历史书《史记》。 因此,《史记》成为后世文史的典范。

李春雷在武汉疫情严重时入汉,收录的有血有肉的报告文学作品相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一些主流媒体上发表,受到广泛好评。 现在,李春雷从武汉创作的作品中选出18篇总结成《武汉纪事》。 这是他,也是中国作家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向党和人民提出的优秀回答! 就像作者说的,“在大瘟疫期间,逆流向武汉可能是我一生最重要的决定。 有恐惧,也有反感,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真正的纪实作家见证历史,记录历史的最佳位置! 义理不辞,死不辞! ”。

这是中国作家的使命和负责人,他们留下了武汉人民抗疫斗争的真正记录。

我们很高兴武汉抵抗瘟疫,中国作家没有缺席。

我们祝全球消灭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早日取得胜利,恢复人类健康、幸福、平安的生活。 (文/柳斌的作者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科文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信息出版局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注:本文原是《武汉纪事》的序言,标题是编者加的。

标题:“柳斌杰:武汉抗疫,中国作家没有缺席”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