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8字,读完约4分钟

可以。

《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多家银行,了解到“团体贷款”只是近期银行消费贷款的一种奇特促销方式,一些银行还在分期付款业务中“盈利”或推出低利率消费贷款。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那么,银行“促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花哨的“促销”

记者梳理了公众信息,发现最近许多大银行的消费贷款利率低至4.35%。

根据工行官方网站信息,截至3月31日,符合条件的客户可享受4.35%的超低优惠年利率,最长贷款期限可达三年。这是一种无担保、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可以尽快实时收到,最高限额为80万元,最长期限为5年。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据工行诸景支行相关人员介绍,在本月底之前,您可以享受2.7%的网上分期还款年利率,最长贷款期限为5年。“利率很低,10万元的贷款每月只需要不到2000元。但是,它仅限于消费,不能提取现金,只能在网上打开。”该工作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分期付款的原始利率为6%。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无独有偶,建行“快贷”的最低利率也降至4.35%。建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下调了4.35%的最低利率,但客户享受的利率不同,有的享受4.35%,有的享受5.4%。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据建行官方网站介绍,“快速贷款”是建行推出的面向个人客户的全流程网上自助贷款。对于信用良好的个人客户,只要在建行办理业务(如存钱、购买理财、国债、基金、贷款、支付工资等)。),他们可能会获得配额,而且他们处理的业务越多,配额就越高。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除了大型国有银行之外,一些中小银行也加入了“推广”行列,“团体贷款”应运而生。例如,南京银行(601009,诊断部)推出了名为“你好电子贷款”的全行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根据活动页面显示,参与者必须是“Hello e-loan”的新用户,并且在该组开放后的72小时内,该组的参与者人数应达到3人或以上,该组将被视为成功。会员人数少于8人的一年期优惠利率为6.08%,会员人数在8至15人(不含)之间的为5.88%,会员人数在15人以上的为5.58%。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南京银行七宝支行信贷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你好网上贷款”最高额度为30万元,利率最终根据公积金基数和公司情况计算,为中低利率,更具成本效益,客户和银行可以合作的团体数量。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此外,许多银行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吸引用户消费和开通信用卡。例如,交通银行信用卡计划在3月20日全面启动“恢复计划”,提供消费者补贴,每天有机会享受95%的折扣。兴业银行(601166,诊断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月份,推荐了两个人申请信用卡进行颈椎按摩,推荐了七个人购买华为手机。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消费萎缩

为什么银行喜欢盈利?

这可能与疫情导致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萎缩有关。

根据央行最近2月发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从1月到2月,家庭贷款增加了22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了5653亿元。2月份,家庭部门贷款中的短期消费贷款减少了4504亿元。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从宏观数据来看,1月至2月,住宅行业新增短期贷款大幅收缩,表明疫情对居民短期信贷尤其是消费信贷的影响非常直接。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陶金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一方面,消费需求本身下降,另一方面,银行审慎经营增加。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国家统计局3月1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下降23.7%)。其中,除汽车外的消费品零售总额48476亿元,下降18.9%。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王新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别研究员董希淼分析了《国际金融新闻》记者。从总量上看,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的申请量和消费量明显下降,预计不良贷款率和信用卡欠款将会增加。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事实上,许多人正陷入逾期还款的困境。记者在黑猫投诉网站上搜索“信用卡逾期还款”,发现有2000多条投诉。许多人说,由于疫情,他们没有收入,希望银行能推迟。

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花式贷款”会给银行的风险控制带来压力吗?

陶晋强调,银行必须做好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更紧密地结合客户的具体消费场景,确认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无论是消费金融还是信用贷款,其长期风险控制都应该依赖于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的不断优化。

标题:贷款也能“拼团”!银行“花式”让利 全因个人消费贷业务缩水?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