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81字,读完约6分钟
最近,边肖发现,很多投资者在申请新基金时,都想出了贷款额达到本金4倍的“上帝操作”,而这只是在配售结果出来时才归还的。
然而,在火热的市场和频繁的产品爆炸的背后,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是否真的是理性的急于爆炸。
购买5万元,借4万元
“我向同事借了4万元,买了5万xxx新基金。今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订阅1万600元,只是为了把借来的钱还给我的同事。”周五,白领周晓高兴地告诉朋友们,她如愿以偿地买了一只受欢迎的新基金。
最近,市场人气高涨,新基金的发行也是高潮迭起。周三,一个著名的公开募股在新基金上市,周晓,他早就计划购买,早上买了10,000元。然而,当天下午,她从社交网络上了解到,该基金最多只筹集到300亿元,而且一个上午筹集的资金远远超过上限,于是周晓主动向同事借钱买了一个基金会。
“我要为这个基金买10000元。最近,出现了许多新基金。我之前又买了一只新基金,投入了43%,这笔钱还在赎回,所以我转了过来。”小周说。
明星基金经理和明星产品越来越多,有配售经验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并受到市场的教育。周晓告诉边肖,她经常参与新基金的购买,偶尔也会遇到配售。
“因为赚钱,所以买它。我今年2月购买的新基金现在是30%。今年,只有一个基数,最后我只匹配了10%。因此,当我看到报道说爆炸是有根据的,我果断地借钱。”她说。
十亿订阅水
自今年年初以来,爆炸性的模型相继出现,许多明星产品已售出数百亿甚至数千亿天。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这1000亿订阅可能不含水。
新发基金的筹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时机合适,流动性充足,而且渠道助推了“人与人的和谐”。
从渠道的角度来看,很多渠道会重点介绍某些产品,从而引导客户到特定的基金。然而,一些公开发行为其产品设定了筹资上限,这无意中助长了饥饿营销氛围,导致更多资金进入,进一步提高了筹资规模。
“我们在推销时通常会告诉顾客,我们可能会按比例摆放产品。”在一家中型经纪公司上海销售部门工作的J女士说,J女士最近一直忙于向客户销售产品,最近的几款爆款车型也在她的主要推荐范围之内。
“我觉得最近有相当多的基金配售。最近我每天都很忙,主要是忙着卖产品,还有很多客户要处理业务。前来询问的人数显然比以前多。”j女士说。
一些渠道基金经理直言不讳地表示,产品在推广时会按比例摆放,所以如果他们想购买自己喜欢的规模,就必须购买更多的基金。
事实上,边肖从行业中了解到,许多公司在发行新基金时都限制了规模。例如,在本周一些基金被出售之前,该公司预感到它们将超过上限,宣布调整筹资期限,并调整了渠道。此外,一些基金公司的公告还提到,公司将根据30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采用末日比率确认法实现规模的有效控制。
"依靠从众心理和饥饿营销来实现爆炸式增长是不值得提倡的."一家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说。
爆炸背后的推手
据业内人士总结,基金爆炸的背景是:牛市发行、公司品牌+明星基金经理、渠道实力,这往往导致巨大的初始筹资规模。
对于一只爆炸性基金的诞生来说,基金经理过去的表现必须具有代表性,至少是市场上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此外,火爆的市场和强大的渠道也是重要原因。
上海证券基金评估研究中心对2001年至2020年2月29日发行的爆炸性基金进行了研究,共有209只爆炸性基金,发行规模超过50亿(结合a股统计)。不难发现,发行的基金数量与市场状况高度相关。2015年股市火爆时,融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截至6月30日,上半年新增基金677只,总规模1.063万亿元,其中部分股票型基金募集7132.75亿股,仅次于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
此外,各种信息和社交网络的高度流行也促成了一些新基金的销售热潮。
以周三的爆炸基地为例,销售后一个小时内销售额超过150亿元,一个多小时内筹集了300多亿元,到11: 00时达到约400亿元。招聘还没有结束,这些数据已经在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告诉投资者,如果他们想扩大规模,就必须借钱购买。
然而,上市基金公司正越来越多地将营销策略转向关注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和产品,这有其自身的逻辑。从新基金的发行结果来看,发行规模远非非爆炸式的,几乎是天上地下。
一位大V最近表示,在过去两年里,即使在市场不热之前,也有频繁的资金爆炸。这在基金数量超过股票数量后是不可避免的。对投资者来说,选择基金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在这种供过于求的背景下,银行和其他渠道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过去从基金公司的角度进行销售,转变为站在普通人的一边,帮助大家挑选基金。
买个新基地还是旧基地?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购买基金通常是为了投资闲置资金,用他们不需要的闲置资金购买基金,从而获得价值和收益。借钱买基金,如果只是亲戚朋友的临时周转,是可以接受的,但有些人用信用卡、蚂蚁花园现金或贷款买基金,所以他们应该三思。
一家国际知名资产管理集团的高管表示,在国外,基本上没有爆炸性的基金,基金规模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不会在认购的第一天就达到很高的数额。投资者倾向于观察基金一段时间的收益,或者直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前设定的基金。然而,在中国,经常有基金在第一天就大量买入,然后逐渐缩水。
此外,很多投资者忽略的是,新基金的管理费往往不打折扣,达1.5%,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很多基金的管理费仅为10%。同时,新基金的开仓时间仍然很短,短期内很难兑现。一些业内人士直言,“如果你看好一个基金经理,为什么不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前直接购买他的基金套呢?”
标题:千亿爆款新基金的背后:申购5万元 4万是借的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