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2字,读完约8分钟

男女平等:性别的博弈 对于“中性化”,60.8%的人认为这是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正常表现,只有10.1%的人认为这是性别角色混乱,无法理解 本报记者 唐勇林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2005-09-05 [打印] [关闭]

“男女平等:性别的博弈”

“谁说男人有地位,那是万恶的旧社会”。在辣味呛鼻的厨房里挥舞着锅铲,小强这样调侃着。一年前从大学毕业后,他和女友住在了一起,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家里的“大厨”。“这丫头片子什么都不会做嘛”,小强不无怜爱地“痛斥”自己的女友。 和上一代人相比,这一代年轻人的性别观念,无疑正发生着悄然却显着的一些变化。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央视资讯epanel会员调查系统实施的调查(共850人参加)显示,64.5%的人认为,和10年前相比,现在男女更平等了。

“男女平等:性别的博弈”

在8月29日召开的“北京+10”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表示,过去十年是“中国妇女发展最快、进步最大的历史时期之一”。 此前国务院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快速发展状况》白皮书用更详细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这本长达1.1万字的白皮书分9个部分,介绍了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女性迅速发展的情况。 本报此次调查显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21.9%的人认为中国男女平等程度“更高”,31.5%的人认为“更低”,越来越多的人( 46.6% )选择“不好” 此外,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就男女平等问题调查全球58个国家后发现,中国处于中间水平,在经济地位、政治权利、健康、教育等方面超过了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 什么是男女平等? “去性别化”还是责任机会平等 近日,北京大学在“多语言”招生中为男女考生设立了不同的分数线,经《望东方周刊》报道后成为公众话题。 在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中,发现尽管“男女平等”已成为主流语言,但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却意见不一。 “时代变了,男女都一样”的口号,是因为“男女平等”刚进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时被多家媒体转载,有点“铁姑娘”在体力劳动上与男性竞争。 实践这个口号的更极端的例子,可能是今年7月28日,一名女性站着小便厕所出现在西安。 设计者照顾着肢体残疾的女性,但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厕所充满了男女平等的象征意义。 类似的例子确实少见,但“性别化”的男女平等观念早就影响深远。 这一观点认为,男女没有本质区别,所有女性都不适合某一行业的工作的说法,都伴随着剥夺女性受教育权利的野蛮事实。 根据这次调查,26.5%的人认为,在他们看来,“男女平等”是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的。 女人能做的事,男人也应该做。 在这种“脱性别化”平等的背后,人们一直对女性的形象、气质抱有很高的期待。 从“我野蛮的女朋友”到“中性气质”称霸“超级女生”,超越性别气质的宠物似乎有无法阻止的流行趋势。 调查显示,关于“野蛮女友”,许多人否认这是对家庭男女不平等的纠正,认为这表明男女趋于平等。 “野蛮女友”现象被媒体热烈讨论,反映出实质上有话语权的男性“女性反抗男权社会”的潜在恐惧。 和“脱性别化”否定或最小化了男女的差异,另一种观点认为,过分强调男女的差异,只会促使女性努力成为男性。 正如中国哲学所说,男女客观不同,不可否认男是阳,女是阴,男是天,女是地。 天地各司的职务同样重要。 很难想象如果地球上只有一种树、兽和菌会怎么样。 这种鼓励女性回归自古以来流传的角色气质的看法也在很多人中得到了认同。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小组今年3月发表的乌鲁木齐市2750名职业女性调查,约8成的职业女性希望成为贤妻良母。 根据本报的调查,72.3%的人希望为家庭对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 另一种被称为“进步男性运动”的倾向似乎与“脱性别化”相呼应。 他们认为,男女不平等不仅是女性受到压迫,男性也受到压迫——因为男性必须完全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承受着更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 这项运动拒绝了男性气质以前的传统规则,鼓励人们表现出更慈爱、更体贴、竞争性、攻击性更少的男性气质。 关于男女两性的“中性化”,60.8%的人认为这是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正常表现,18.1%的人认为这是年轻人能够理解的替代行为,只有10.1%的人认为性别角色混乱,无法理解。 8月31日发表的《北京+10宣言》指出:“我确信男女平等是男女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平等。” 根据这次调查,89.2%的人认为真正的男女平等是平等的权利、机会和责任。 据他们说,男女平等本质上可能是作为人的平等,即作为人的选择和承担责任的自由。 男女哪里不平等? 从参政议政到家庭分工 人们可能无法就什么是平等达成一致,但在不平等问题上意见不太一致。 正如《白皮书》指出的,中国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快速发展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全面促进了性别平等和妇女的快速发展。 调查显示,70.8%的人认为目前“男女不平等”,特别是女性中,持这种看法的人达到81.4%。 根据此次调查,77.3%的人认为,在男女平等问题上,最亟待改善的是女性在获得工作或加薪时遇到的歧视。 经济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出发点,看到招聘会上或明或暗的“男性限定”规则,下岗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高的现实情况是,随处可见的同伴互助现象表明,就业天平总是向男性倾斜。 53.4%的人认为需要改善的问题之一是女性的参政议政。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中,妇女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但在省部级官员中,只有9.9%是女性,这次全国人大20.2%的代表是女性。 一位省妇联主席指出,“各级领导层至少需要一名女性”的规定在执行中“至少有一名女性”。 43.1%的人认为需要改善的问题之一是女性的教育机会。 在许多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最先辍学的往往是女孩。 37.1%的人认为需要改善的问题之一是女性的家庭分工和家庭地位。 今天,虽然女性很大程度上分担了男性养家的负担,但是男性对家务劳动的支付并没有停止。 在很多家庭中,女性除了工作之外,还经常承担着承担大部分家务的双重负担。 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婚姻的从夫居制,女儿在财产继承权上也存在着与儿子的实质上的不平等。 36.8%的人认为需要改善的问题之一是女性的平等生育权。 目前,中国男女出生性别比达到119.86∶100。 这首先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是女性的问题,也是男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成千上万的男性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娶到妻子。 进一步分解后发现,男性和女性目前需要应对的问题有很大差异。 女性在加薪、参政议政和就业方面受到歧视,男性认为处理女性生育权问题迫在眉睫。 如何实现男女平等? 最大的障碍还是观念 波伏瓦在其《第二性》中开头说,女性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教化的。 在处理男女平等问题时,给女性一个健康的环境可能更重要。 此次调查认为,促进男女平等最有效的是改变人们的社会观念。 是最有效的做法,也是最难的做法。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将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基本国策。 如今,十年过去了,正如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央视《决策者说的》采访节目时所说,这一基本国策甚至在公众中在各级领导中的知晓率依然非常低。 今天,我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保护国家各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规章在内的一系列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 但是,在这种曾经最古老流传下来的、最典型、存在时间最长、发展迅速程度最高的男权制社会中,中国女性的解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男女平等:性别的博弈”

【打印】 【关闭】

标题:“男女平等:性别的博弈”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