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63字,读完约20分钟
王红近照
炮声隆隆,脚下的红土被炸飞,一踩就到了脚踝。 王红用力打开枪,踉踉跄跄地走向阵地。 因为太累了,全身都痛醒了。 他发现自己躺在家里结实的床上,就放心了。 这是和平的年代。 从那场战争过去了25年。 1985年底,作为摄影干事,王红跟随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去边境轮战,1987年7月撤退。 刚下战场的头几年,每次除夕放鞭炮,他都有点不安。 特别是长哨声二踢站起来空的时候,走在马来西亚的路上,他甚至有跌倒的冲动,但渐渐好了起来。 在梦中,他多次躺在白色的床上,组里的摄影报道员袁熙是他最喜欢的学生,站在他面前,腼腆固执地说:“师傅骑着,不可能做不了徒弟。”随后,袁熙照了半身像 “是不是应该去看心理医生”,然后他自己开朗地笑了。 掀开上衣,发现左侧肋上有铜币大小的伤疤,肋骨下和下腹深深地刻着两条10厘米以上的伤疤,那是给他留下巨大痛苦的纪念。 1986年10月14日,前线突击队执行“兰剑-b”行动,王红冲向前沿,冲出战壕在战斗中拍照,被炮弹片击中重伤,战后荣立一等功。 每年的10月14日是王红的第二个生日。 天海北的战友们经常选择在这一天聚会,纪念那场战斗,他会找个僻静的地方,烧几张纸,唱几句话。 1996年,王红以海军中校的级别转业到珠海的报社,但从事着他喜欢的摄影工作。 不久他后悔说:“我天生就是军人的材料,不应该离开部队。” 他的恋人杨鹰也说:“这么多年来,有那么多转业的战友适应了地方,但他还不太适应。” 一 1985年底,随着部队到达老山前线时,王红不知道真正的战争是什么样的。 10个月后,自己丧命于兰州军区第一野战医疗所,将中断的肋骨刺入脾脏,没想到弹片停在肺里,离心脏只有2厘米。 “我摘下摄影界的‘高山下的花环’”的兴奋在他身上蔓延。 王红说。 但是,直到1986年8月,他才找到感觉。 作为集团军的摄影干事,与他想拍摄的战地照片相比,越来越多的拍照任务是接送、军民共建等副本。 当时,王红从事摄影已有9年,摄影技术娴熟,一点作品也获得大奖,但他的摄影理念却有点被无形的枷锁所禁锢。 有一点拍照的痕迹。 他好不容易跟着运送物资的军工走到前沿阵地,看到路边有美丽的瀑布,为了拍照漂亮,王红说,哥们,到水里去,“这叫‘跋山涉水’”。 “在当时的气氛中,我们拍出的军人都是毫无防备,所向披靡的诡计式人物,出来的都是剧照、传播图画的效果。” 他说 到了前沿阵地,王红吓了一跳,没见过这样的部队——都是一色的短裤,光着背,胡子挂了嘴。 “印象不好,不能用,完全没拍,只拍了几张‘要去这个旅游团’的纪念照。”他摇头说,“中毒太深了! ’说。 一点地方摄影界的朋友在给王红写的信中,羡慕他去前线,鼓励他关注战争中的人和人性,“快点成长”。 “长大是需要代价的哦”王红说:“无形的生活变长了,直到我8月遇见了突击队这个团体。” 王红所在的某集团军回合战中出击3次“拔点”作战,某“特功五连”担任敌方604、968阵地“拔点”任务的是集团军的第一战,也是规模最大的战役。 这次任务被命名为“兰剑-b”行动。 突击队在距离老山前端数十公里的大坪町选择了与敌军阵地相似的高地,构筑了相似的战壕、工程,反复进行了模拟演习。 王红跟着军长去突击队视察时,接触到了这个特殊的队伍。 突击队队员训练量非常大,除了白天的实兵演习外,早上10公里,晚上5公里,每人至少要背20枚手榴弹、6个夹子、1把枪,还有1个5公斤炸药包或多个爆破筒。 “此时,你已经不忍心折腾他们了。 我一时对他们产生了敬畏之心。” 王红说。 演习结束后,军长去看望大家进行座谈。 他说在宣誓大会那天之前,我们会为你们开红花,喝壮行酒。 突然河南籍士兵小声说,那能请我们吃茅台吗? 当时,茅台对很多人来说是“奢侈品”。 本来很轻松的情况下,军长马上严肃起来,马上叫来物流部长讲话,接过文山州所有的茅台,我们的士兵没有给我待遇这个军长的谈判条件。 只是想在出征时喝茅台。 如果这个要求得不到满足,我的军长就白搭了。 誓师大会当天,气氛很沉重。 王红的战友,当时的演出队队长张璋带着几个女兵为士兵们倒酒,他记得王红在现场“蹦蹦跳跳”地拍照。 站在突击队前排的“特功五连”辅导员徐俊接过首长寄来的茅台,瞪大眼睛喝了下去。 20多年后,看到这张表情“夸张”的照片,徐俊的恋人“开玩笑”说:“看你这样的,喝茅台,瞪眼睛。” 但是,当时在场的人的心情并不那么轻松。 “这些都是活着的烈士啊。 ”。 张璋说。 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向突击队队员干杯时,由于紧张兴奋,队员握枪的手在发抖,听到了从骨节传来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主任说疼,忍不住喊道。 突击队的队员突然“啊——”的叫了一声,一下子停了下来。 王红的佳能a-1照相机记录了这些珍贵的画面。 多年后,王红见到了当时向突击队队员敬酒的老军长,送来了自己的战地照片图画书。 老军长晚上读完了。 第二天见面,他说:“王红,日期错了,壮行酒是12号,不是13号。” 再版时,王红很快就改了。 在誓师大会上,“特功五连”被授予了写有“攻不克”四个大字的军旗。 王红当时以为我会跟着突击队,拍摄军旗刺伤敌阵的精彩瞬间。 但是,真正的战斗一点也不浪漫。 二 多年后,王红知道了给自己带来一生荣誉和疾病的战斗为什么会在10月14日打响。 “1014”是谐音,是“洞或四”,意思是“要动他们就死”。 在誓师大会的晚上,突击队前往最前线潜伏待命。 王红13日抵达老山主峰指挥所。 没有人要求他上战场,但他为这次战斗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个摄像头,长焦,短焦,傻摄像头,几十个黑白彩色胶卷。 王红整理了装1000毫米镜头的大铁盒,准备轻装上阵时,团防卫系长瞥了一眼铁盒里的胶卷,羡慕地说。 哎呀,这么多胶卷啊。 王红说,想要吗? 股长说,可以吗,请给我两个。 王红说,行,派两个人把我送到最前线。 王红就这样用两个胶卷换取了“通行证”,来到了最前线。 一到那里,“军队里的摄影干事王红听了命令马上回来! ”。 王红想了想,对谈话员说,你报告说“王红收到了”。 他给出了自己认为巧妙的回答。 参加“兰剑-b”活动的队员有200多人,除第一二三突击队外,还有穿插、救护等5个队伍。 出发前,各队员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给每个人留下了遗书、遗像、录像、录音。 激战前夕屯兵施工很安静,王红拿出采访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但一时不知道怎么下笔的。 送他上前线的时候,妈妈对他说:“上战场,机灵点,能拍就拍,不能拍就不拍。” 25年后,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依然害羞地说:“当时的觉悟不好。” 但王红又想了想,我活着回来,为什么要写遗书,他干脆把采访本收了。 13日晚,后来成为王红“救命恩人”的团拍发言人尚侯风也来到了前线。 王红在前线组织了摄影教室,但侯风还是他的学生之一。 现在,陕西华阴市安监局书记兼副局长尚侯风当时觉得他对战争“麻木”,那天晚上他坐在子弹箱里,踢着子弹箱就睡了,睁开眼睛的那天已经蒙亮了。 战斗本来预定在清晨开始,但14日早晨雾蒙蒙,敌人阵地被雾笼罩,战斗不得不延期。 中午左右,云层散开,阵地出现,奇袭强攻,战斗开始。 王红不停地按快门,说:“在战场上拍什么?” 这时,第一突击队副队长吉卜赛人握着枪走出屯兵洞,胸前挂着沉重的弹跳和手榴弹,王红把镜头对准了他。 吉卜赛人对着照相机挥手,说不要拍,不要拍。 王红已经按了快门。 之后,在冲洗出来的照片中,吉卜赛人害羞地微笑着向镜头挥手。 那一刻过去后,王红和吉卜赛人进行过短暂的对话。 王红说:“为什么不拍呢? ”我问。 吉卜赛人说:“拍也拍不到。” 王红说:“我一定把照片给你。” 吉卜赛人是彝族士兵,上战场前班长刚举起来。 当时突击队有5名彝族队员,被誉为“彝族五雄鹰”。 王红知道,战后,按照彝族习俗,男人在出征前喝鸡血,在鸡头下抹刀子后,扔过来看鸡头的方位去占卜。 5人中,只有吉卜赛鸡被扔,鸡头最后对着自己是凶兆。 第一突击队队长马权斌后来说,吉卜赛人冲锋时背着鸡。 因为他听到了叫声。 吉卜赛人的战斗非常勇敢,他率领突击队队员炸毁了敌人的三个火力点,杀死了敌人的几个人。 在护送战俘的途中,敌人发现了,加上炮火的掩护,吉卜赛人扑向战俘保护他们,不幸做出了壮烈的牺牲。 王红留下了吉卜赛人生前最后的照片。 在后方医院,得知罗姆人牺牲的消息后,战壕里的约定成了他的“心病”。 2008年,王红联系了挖毛力等其他4名转业的“雄鹰”,萝卜基辗转来到大凉山深处的家中,打算将这张照片发给父母。 但是车到门前,有战友很担心,吉卜赛人的父母都七八十岁了。 他们可能无法忍受看照片。 撕开包着相框的报纸,看到吉卜赛人英勇的战地照片,战友们释然了,以为他们本来就是标准的遗像。 两个老人静静地在院子里等着,等王红和战友们进来后就排队,一起向老人行了军礼。 王红不由得说:“爸爸、妈妈,我们的退伍军人来看你们了。 ”。 看到儿子栩栩如生的照片,两个老人悲痛欲绝。 王红突然责怪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又撕裂了老人的伤口。 他说:“对不起,老人家,刺激了你们。 ”。 离别的时候,吉卜赛人的老母亲抱着王红的头,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脸,依依不舍。 三 炮火的准备于中午12时58分开始,整个老山地区都撼动了山。 “你听说过除夕晚上放鞭炮吗? ”王红说:“和那个一样。 ”。 然后,耳朵听不见声音,只剩下画面,从眼前的敌军阵地缓缓升起灰尘的烟雾,仿佛镜头缓缓释放,树枝和尸体被炸飞了空。 王红手上的照相机快门“滴答”地直响。 30分钟的炮火准备结束后,工兵面前出现了破障。 王红第一次看到74枚改火箭爆破器,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装着炸药的消防软管一样粗的绳子飞了很远,落地爆炸,清除了地雷、障碍物,打开了通道。 第一突击队马上冲了过来。 王红躺在战壕里,一个想法在胸腔内急速碰撞:上不去,上不去,上不去? ! 战斗开始后,恐惧渐渐被忘记,跳出了战壕。 阵地上的红土像棉花一样被炸飞,路边草丛的一只手突然伸向他,“用沾满鲜血的纱布只把这个伤员的头裹在两只白眼仁里,我不自觉地变成了两张,竖两张。 几名救护队员开始撤回他。 ”。 王红又看到不远的士兵吃力地背着伤员,他赶到前面接收受伤的战友,才救助到战壕内的救护所。 他在旁边深吸了一口气,四医大的见习军医告诉他,那个突击队队员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 王红又跑出了战壕。 受伤前,王红拍摄了突击队队长马权斌。 在这张“损害军人形象”的照片中,背着收音机,拿着计步器的马权斌带着恐惧的表情向司令部报告。 24年后,马权斌指着这张照片说:“这已经突破前沿阵地报告战况,突击队冲击后,敌人的暗火力点复活,死伤比较大。” 2007年,王红的战地照片参加了每年一次的平遥国际摄影展,马权斌的这张照片被做成了海报。 印刷厂的工人看起来很不可思议,这是什么电影? 王红邀请马权斌“鼓掌”。 多年不见的两人先行了军礼,马权斌抱着高个子王红。 这是马权斌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他用陕西话说:“你的照片是什么? 把我拍成这样,我这么丑吗? ”。 把这张照片放在海报上,我抱着微型冲锋枪冲锋的样子怎么没拍出来? ”。 王红说:“这是最真实的,人们心中的英雄都高大魁梧,但这就是战争。” 马权斌明白了,然后主动向别人解释。 在当天的激战中,马权斌指挥战斗时被子弹击中,弹片从下颚被击中,下巴脱臼,身体多处中弹。 他不下前线,反复指挥突击队员清除敌人指挥所,士兵们把手榴弹、炸药包扔进屯兵坑,敌人鬼哭狼哭,肉溅到脸上。 的敌人没办法,所以他转动了火器,里面的敌人惨叫了一声。 战斗结束后,马权斌立下了光荣的功,部队要授予他光荣的称号。 他坚决不干,把它让给了牺牲的突击队队员。 部队参战前,一名士兵的父亲去送行时,告诉连队干部,这孩子是兄弟中最孝顺的,希望他平安归来。 战斗开始前的晚上,这位战友一个人静静的朝北。 马权斌放哨的时候发现了他。 在第二天的战斗中,他壮烈牺牲,战友只抱着他的一只脚。 因为觉得无法面对任何烈士家属,战后不久,马权斌要求转业,但未得到批准,一直服役至今。 多年来,马权斌自己花钱在什么牺牲的战友家工作,所以有时间就去看望他们。 他对恋人说。 “这些是和我生死攸关的战友,如果我忘记了他们,谁会记得他们,谁会帮助他们? 我觉得不是觉悟高,而是应该这样” 在平遥国际摄影展上,一群年轻人走在马权斌的大照片上。 其中一人模仿马权斌的动作说:“地瓜地瓜,我是土豆,我是土豆,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 一个女人看着后面生气的王红,连忙说:“嘘,作者在你身边呢。” 赶快离开了。 王红终于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再次冲出战壕不远,子弹落在附近,王红突然觉得后背好像被打得很厉害,没有一下子卡住,他知道自己受伤了。 王红说:“那一刻,首先想到的是老母亲,我不听她的话。 之后,我打算去军事法庭。 因为我偷了。” 尚侯风看到王红受伤,被冲走,王红的背上是血,他用手摸了摸,发现了弹孔,撕开急救包围着肚子。 王红说了一点“英雄不够”的话。 “尚先生,全靠你了。 请你不要丢下我哦。 ”。 在高度紧张的战斗状态下,侯风还不记得王红说的话。 “但是,我不会丢下他吧。”他拖着背带,把王红救到战壕里,救护队员马上送走了王红。 从前线到老山主峰,路上几乎都是战壕,有些地方太窄,两面的人都睁不开身体,健全的人躺在地上,让战队抬着伤员踩着他们的身体。 躺在担架上的王红看到这样的画面不由得说:“我的照相机呢? ”我问。 救护队员说:“拉过来,保护生命! 」气喘吁吁。 王红被接力送往老山主峰,送往第一野战医疗所。 他本来分为轻伤,但也有人认出他是经常来这里拍电影的军方摄影干事,检查后,马上进行了手术。 他胸腹联合伤表面没有太多伤口,但内伤很严重,医生说再晚半个小时就帮不上忙了。 “兰剑-b”展开了近5个小时的激战,前指“打了漂亮的歼灭战”,“特功五连”后来被授予“攻防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战斗之夜,突击队队员撤回驻地,有点让人高兴。 因为活了下来,推进队来慰问了。 但是,不久就有人开始哭了,很多人开始哭,公演无法进行。 这么大的院子,平日里会议很挤,坐不下,这个时候看起来空很晃荡。 侯风的摄像机记录下了这样的场面。 那时,王红在野战医疗所的手术刚刚结束。 很快,王红被送往昆明空军队医院,随后被转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指甲盖那么大的弹片摘除了脾脏,切除了三分之一的肺。 王红的妈妈一直很珍惜木箱子里不生锈的弹片。 王红在昆明住院的时候,前线摄影教室的学生之一袁熙特意来看他。 袁熙很有摄影天赋,和王红关系很好。 下一战是袁熙所在的团,他决心跟着突击队拍照。 王红劝“必须去,子弹不长”,袁熙站在王红的床前说“师傅都上了,徒弟哪儿也去不了”。 王红说服不了,说那么千万人要注意炮。 3三个多月后,王红在医院收到司机陈先生的前线来信,在一封满是错别字的信中表示,袁熙在1月7日的战斗中牺牲,被子弹击中。 王红内疚异常地说:“我没有劝他。 ”。 几年后,王红从一位战友那里看到袁熙牺牲时的照片,下半身不见了。 由于受伤,王红失去了战场上的一部分照片,“每个画面都在我心中感光”受到打击,说“付出了、拼命了、电影没有了、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战后,王红有机会向当时的国防部长张爱萍报告工作。 王红说在战场上我能拍越来越多的时间照片,但我去救人,耽误了时间。 张部长说你是对的。 你首先是军人。 五 跟着部队撤退不久,边疆战争平息,之后王红没有回来。 “有一天一定要回去看看。 ”熟悉王红的人多年来一直听他说“吵”。 人们知道他说的是一座古老的山,那是融合了无数人青春和热血的地方,是千千万万灵魂连接着梦想的圣地。 1996年,王红转业到珠海的媒体事业。 这给同事留下了一种“业务好,工作努力”的印象,那是一位很少讲述自己经历的跳槽干部。 “很多电影中,一目了然的就是王红拍的。 ”。 同事李波说。 2003年,珠海首次出现疑似sars病例,王红三次进入重症监护室拍照,随后被告知“只有你的孩子敢进去”。 珠海航展,他骑着法国老兵的三角翼飞向高空拍照,同事们在地上为他捏了一把汗。 在澳门大三巴面前敲击狮子舞队,王红爬梯子或躺在地上,让狮子舞队从他身上经过。 “你们的王红吓了我们一跳。 他是个疯子! ’有人对李波说。 王红说,我的生命赚了,活得好,值得。 在1000公里以外的陕西安康军分区成为副政委的马权斌也说了差不多的话。 也有同事说王红脾气不好,“易燃”。 “可能是器官衰竭的缘故”王红的老爸为他分解。 有人要求他拍摄主题素材,于是他在旁边要求“指手画脚”,王红拂袖而去。 “不能拍这部电影。 ”。 一大群地方朋友吃饭,就有人否认其边境防御作战,仰起头说:“嘿,王红,你没有参加过战争吗? 请说话。 ”。 他心情好的时候,耐心地说,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能忘记这些人。 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不说话,着急的时候会突然爆炸。 “请让我这么说。 我现在有枪。 我马上杀了你! ’大家都很惊讶。 2007年,建军80周年,王红将他的照片发给平遥参加国际摄影展,这些战地照片亮相引起轰动。 “这简直是出土文物! 有人说:“。 王红最后被授予了优秀摄影家奖。 为了配合这次展览会,王红印刷了战地写真集《生命记忆》。 一位同事偶然看到这本书,翻阅了一下。 见到王红,以前不知道你有这样的经历,所以现在我了解你的脾气怎么样了。 国王鼻子酸了,眼泪差点掉下来。 2008年清明节前后,王红邀请尚侯风一起回老山。 去烈士陵园祭奠战友后,他们拿着照片拜访了当年的驻地,这些地方变化不大,只是成为了景点。 很遗憾,因为封山,王红没能去老山主峰,说“一定会再回来的”。 六 王红靠海的房子,专门的房间里放着数万张底片。 海边湿气重,这个房间的空调和加湿器总是24小时开放。 2007年从报社辞职后,他开始整理自己的照片,准备把越来越多的战地照片发给主人公。 “这些照片不是我的,而是在画面上幸存牺牲的战友和烈士家属的。 ”。 经过生死,王红当年拍照的“功利心”变得淡泊。 宽敞的客厅墙上镶着大大小小的画框,只有两张女儿儿时的照片、妻子的艺术照、家人的甜蜜照片,只有两张王红在战场上的生活照片。 “我对战争不感兴趣。 ’王红的女儿问:“我喜欢哪种文艺的照片? ”。 14岁的德国黑背“戴安娜”在客厅里晃悠。 因为身上的毛被剪了,所以头异常大,样子很奇怪。 王红的妻子杨鹰坐在沙发上说:“和他相比,我的边界遥远了。 他对生活没有要求,吃海参鱼翅和吃面条一样,穿十块钱的破衣服也没意见,能拍照就行了。 ”。 妻子心疼他“拼命”,说:“王红的疼痛点特别高,腰椎间盘突出症长了三根骨刺,平时一根也受不了,每年都要累住院。 ”。 这个坚强的人也很脆弱,“在电视上看到汶川、舟曲的救援,突然来了解放军的冲锋舟,他置身其中,热血沸腾,你呼唤他,转身,他会流泪。 ”。 夜深了,54岁的摄影师有点累,他舒服地靠在木制椅子上,就像在听别人说话一样。 老龙钟的“戴安娜”来了,“戴安娜,趴下! ”的命令。 当“戴安娜”的两条后腿颤抖着躺在地上时,这位二等乙级残疾老兵笑着说。 “年纪大了,连门口的两级台阶都上不去。 ”。 ①1986年10月14日,在激战中报告战况的突击队队长马权斌。 王红摄 ②1986年10月14日,王红(左一)拿着摄像机等待冲锋的命令。 尚风摄 ③1986年10月14日,彝族突击队队员吉卜赛人在战斗开始前离开屯兵洞。 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王红摄 ④1986年8月,突击队员实弹演习后的照片。 王红摄
标题:“梦回老山”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