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7字,读完约5分钟
厦门岛南部,黄厝海岸。在柔软的沙滩上,许多正在拍结婚照的新人流连忘返,厦门迷人的风景足以让他们铭记。新人们希望在厦门呆很长时间,因为这个城市已经成为他们一生幸福的见证。
厦门岛西部的一栋办公楼里。洪欣创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强为《国家商报》记者倒了一杯茶,靠在沙发上。他看着窗外的天空空:“现在和我在一起,很多人都想离开厦门。”李强的语气略带凝重。
厦门,一座高价值、好气质、高温度的城市,在新一轮“抢人大战”中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群老板的焦虑
萧也,他的家乡是泉州,曾经是厦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在厦门呆了两年多之后,他决定于2015年3月离开这里,去北京寻找新的机会。两个月后,萧也收到了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聘用通知,该公司提供的工资是原公司的三倍。
事实上,像萧也这样的劳动者在不同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是正常的。但近年来,厦门的一些老板发现招聘越来越难。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的需求特别敏感。“现在,劳动力招聘的压力很大,厦门市场的供应实际上正在下降。”来自新加坡的齐金昌已经接管赫比(厦门)精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近八年了。在过去的八年里,他带领公司实现了销售额从2亿元到7亿元。凭借厦门的工业和地理优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是在过去的两年里,招聘足够多的员工已经成为齐金昌和他的人力资源总监头疼的问题。
“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增加,我们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过去两年中实际上一直相对稳定。政府也一直在为我们提供招聘渠道,但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看,运营商的招聘仍然相当严峻。”祁金昌介绍道。
成熟的大企业缺人,处于成长阶段的初创企业也缺人。90后老板洪庆亚和他的团队为短片创作者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现在,这个名为“视频兔子”的一键式短片发布平台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赫比公司不同,洪庆亚缺少的不是熟练的操作人员,而是像应届毕业生一样的“新鲜血液”。
“在我们这个行业,人才很少。厦门地方高校很少,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也不多。他们中的许多人去了其他地方,其余大部分被大公司招募。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人才,但在招聘人才时,我们无法抓住那些大公司。”此时,洪庆亚似乎无可奈何。
人才难找,一些无法招聘到合适人才的企业只能选择离开。厦门的rq空间是一个致力于为初创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其创始人曾荣群几十年来一直深入厦门的互联网圈。根据他过去几年的观察,随着招聘难度的增加,厦门很多好的公司都逐渐全部或部分转移到北京和其他大城市。
洪欣电子R&D团队的调动(300657,诊断单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强透露,R&D高端人才的缺乏对他们的企业影响很大,他们只能在其他地方建立R&D基地。“深圳、武汉、成都和Xi都将有我们的R&D布局。李强坦言,“作为一个公司,你只能适应市场,而不能改变这个城市的环境。”"
两组不可避免的矛盾
经营者、应届毕业生和高端R&D人才的缺乏,以及三家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渴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厦门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
《国家商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厦门人才发展始终存在两个矛盾。一是低收入水平与高生活成本之间的矛盾;二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高需求之间的矛盾。
谈到收入水平和生活成本时,齐金昌指着厦门的房价说:“厦门的工资水平在中国并不高,属于中游地区,但房价相对较高,所以这个比例是错误的。”如果我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我会选择一个能负担得起房价的地方,而不是选择一个工资低但房价高的地方。”
在离开厦门的萧也看来,房价不是他离开厦门的主要原因。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后,萧也离开北京去了杭州。在他看来,北京、杭州和厦门的生活成本差别不大。
“说实话,租房子和吃喝这三个地方其实并不太远。当时我在Xi二七,租金大约是1500~1800元。如果我在厦门租一套一居室,可能需要1500~2000元。现在,我住在杭州稍微好一点,房子每月大约2600元。"
根据曾荣群的观察,很多人才离开厦门是因为厦门的发展机会比很多大城市少。厦门火炬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厦门社会氛围好,气候好,生活舒适。“很多硅谷人会觉得这里的环境很美,出去就是海边。”不过,该负责人也承认,厦门确实是一个比较小的地方,虽然产业发展不如北上归线和深圳那么大,而且成熟度也有差距。“而且,在厦门,大型企业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还很少。没有像华为和腾讯这样的知名公司。”她说。
萧也举了一个例子:“以互联网行业为例。从2013年到2015年,我们看到了很多热情。无论是o2o还是人工智能,你都会看到许多企业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发展,但在厦门却是如此。看,好的公司实际上仍然是那些。”
曾荣群认为,产业成熟度和集中度是吸引人才的一个方面。此外,有必要形成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创业环境。“人才到了一个地方,不是说你给我高薪,给我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就足够了。现在人才考虑的是,我到贵公司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有没有机会跳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呢?”
三项重要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就总常住人口而言,厦门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势头。
根据厦门市统计局的公开信息,截至2017年底,厦门市常住人口为401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根据统计局的分析,2017年,厦门市的出生率在前一年大幅上升的基础上继续上升,而死亡率略有下降,导致自然增长率大幅上升。同时,统计局认为,随着生育第二个孩子热情的充分释放,预计未来几年生育率将回落,回归将逐步达到往年的正常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吸引人才并实施已成为厦门需要完成的任务。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提到,厦门计划到2020年总人口为500万,预期人口为800万。换句话说,从2013年到2017年底,厦门在五年内增加了28万人。从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里,厦门将再增加一百万人口。厦门未来的“吸引”压力可见一斑。
吸引人口当然是为了支持产业的发展。早在中兴事件之前,厦门就将注意力集中在集成电路行业。2016年6月,《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相继发布。厦门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的布局是从区域规划、资金投入、配套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的。
发展厦门的工业,无疑应该以人才为基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年)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但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仍存在40万人的人才缺口。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拓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在中兴事件和国家芯片的讨论中,他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差距,而不是人才问题。他认为,国内芯片的研发和应用供不应求,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国计算机人才的“头重脚轻”培养。
正因为如此,厦门要想在未来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哪里可以找到集成电路人才?这对厦门来说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厦门除了建设自己的产业生态之外,在推动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发展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教授早前撰文指出,发挥厦门在台湾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央政府赋予厦门经济特区的特殊历史使命。
年轻人是两岸关系的未来,逐渐成为两岸交流的生力军,他们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在新形势下,厦门如何做好两岸人才交流工作,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和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的待遇,促进厦门台资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这是厦门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李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厦门应该如何面对民族劫掠战争?”
四项倡议的努力
厦门正在努力吸引人才,解决人力资本问题。
2017年7月25日,厦门市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厦门市45项新人才政策》)。在这项新的人才政策中,“真金白银”将大力吸引人才。对新引进的全日制硕士以上学位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按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发放生活补贴。
今年4月,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促进外商投资增长的若干措施》。措施是明确的。2018年至2022年,厦门市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及以上,投资厦门市重点工业发展项目。对符合特定条件的职工给予税收地方留成补贴,参照本市户籍人员条件在厦门购买商品房(可购买2套,不受社保缴费年限限制),并允许结算等优惠措施。
这项政策出台后,有一种观点认为,能享受这项优惠政策的人才寥寥无几。有人甚至质疑,对于年纳税8万元(含)以上的职工,应该给予地方留成税补贴,这有“补富济贫”之嫌。
对此,曾荣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关键是如何界定人才。不久前,许多人都在讨论什么样的人才被认为是人才。是高学位吗?我不这么认为。后来有人建议,企业愿意给他高工资,这一定是人才。因此,政府会支持这件事,并希望优秀人才留下来。”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金源研究所所长戴认为,厦门的抢人战略应该与郑州、长沙和安不同。“厦门太小,不能抢像Xi这样的人。”厦门应该抢高质量、高净值的人。我们应该向深圳学习,拿出真金白银来资助这些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
厦门海沧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才应该与产业互动,从产业的方向聚集人才。“当人才到达一个地方时,当地条件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吗?它能满足他们的就业和发展需求吗?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此,人才政策是开放后不再尊重人才。”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应该把工业和人才结合起来。厦门市政府颁布的《加快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细则》对吸引集成电路人才做出了特殊安排。据了解,厦门将为高端集成电路人才提供30万至100万元的一次性安置补贴,集成电路行业相关紧缺专业毕业生也将享受安置(租赁)补贴。
厦门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和生活发布的另一项具体政策(60篇文章)也很有诚意。4月10日晚,厦门市正式颁布了《进一步深化厦门与台湾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若干办法》,在台湾事务办公室“31办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合作和社会领域。
虽然有目标和政策,但如何通过人地互动和差异化吸引,真正解决“人才焦虑症”,仍然是厦门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毕竟,年轻人已经开始厌倦“共同资助齐飞户籍”的人才引进政策。如果他们不表现出一些诚意,恐怕就很难赢得未来城市之间的战斗。(实习生王姝婷也参与了这篇文章)
厦门的土地与人:资源配置的突破之战
据统计,本月初五一假期期间,厦门接待旅客133.12万人次。据厦门高速交警监测,仅在节假日前两天,进入厦门的自驾汽车和中巴车(包括厦门牌照汽车)数量就达到255,400辆,同比增长26.94%,显示出该岛的资源承载压力。清明节的第一天,厦门岛上的“四桥一隧”车辆拥挤不堪,翔安隧道从天黑到凌晨一直被封锁。
《国家商报》记者发现,即使在节假日之外,游客没有集中在厦门岛,岛上的资源承载压力也非常突出。厦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孟永平表示,由于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集中在岛上,全岛的出入口变得越来越拥挤。“海曙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等几条对外通道基本修复并封闭。"
目前,厦门也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优化其空厅的布局,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成为厦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图为厦门园博园大桥。资料来源:新华社
“高经济密度”下的工业迁移史
厦门岛面积158平方公里,不到厦门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据《国家商报》记者测算,2017年,全岛经济密度(即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高达16.79亿元/平方公里,岛外经济密度为1.35亿元/平方公里。岛内经济密度是岛外的12.4倍;岛内人口密度为12,900人/平方公里,岛外人口密度仅为1,278人/平方公里,是岛外人口密度的10.1倍。
2014年,占地不到1/10的厦门岛,已经承载了1/3的全市工业产值。
基于此,厦门岛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会受到空.的限制“例如,像软件园一样,位置有限,目前已经饱和。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需的空空间会越来越大。最初,它需要2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但完成后,它需要3000平方米。但这里没有地方,所以你只能搬走。”rq空间的创始人曾荣群说。
厦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岛上的产业转移到岛外,让空留在岛上发展新兴产业。
2013年8月,厦门市政府颁布了《厦门市推进岛外工业企业搬迁暂行办法》,通过土地储备和搬迁补偿等政策,推动岛内工业企业逐步向岛外工业园区转移或异地建设工业园区。如果岛上的工业企业搬到岛外发展,他们可以得到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
在2014年3月发布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很明显,该岛未来不会有工业发展。
岛上的许多工厂已经搬走了。如何规划留下的土地?为了解决闲置工业厂房的使用问题,2014年5月,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工业仓储建筑使用功能临时变更审批管理办法》,规定原工业仓储用地可以临时变更,转变为政府鼓励的第三产业,如办公、商业、酒店等,并放开了束缚工业仓储用地的“制度枷锁”。
经过一系列的鸟笼组合改造,厦门产业开始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向岛外的主要工业园区集聚。厦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国家商报》记者透露,2017年,岛外生产总值占全市的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也占全市的71%。
岛外:寸土寸金背后的土地管理新理念
赫比(厦门)精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比(厦门)公司)近年来在厦门岛外发展迅速。2010年,其厂房的土地面积只有1.6万平方米,但现在已增加到3万平方米。赫比(厦门)公司总经理齐金昌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他们非常重视厦门的区位优势和政府对企业的支持,预计未来三年将继续扩大厂区用地面积。
不过,齐金昌也表示,虽然周边土地资源丰富,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赫比(厦门)公司来说,他们在获得土地的方式上仍然需要做出重要的选择,即“买地”还是“租地”。
“现在房租大概是每月60万元,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祁金昌算了一笔账。“我们在苏州也有工厂,那里的土地是买的,因为那里的土地转让期是50年。当时我们也想过在这里买地,但是这里的土地转让期只有20年。经过评估,我们觉得不划算,所以我们租了土地使用。”
齐金昌提到的政策是指2014年10月底厦门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工业用地的出让年限从过去的50年缩短到了20年。厦门对工业用地试行“先租后放弃、租让结合”的制度,并结合工业生命周期对工业用地实行灵活的年度流转制度。
事实上,近年来,不仅厦门,上海、广东、北京、海南等地也相继调整了工业用地的出让年限,进一步加强了工业用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今年5月3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总部项目选择和土地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作为市政府2018年第1号文件正式发布,规定总部用地出让年限按30年确定。
将工业用地出让年限缩短至20年的考虑是什么?厦门某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商业日报》记者解释说:“据我们调查,20多年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其实很少。如果企业在使用寿命之前关闭,将导致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和闲置。如果土地出让期限仍为50年,当城市进一步扩张时将会非常被动。这项规定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只要企业发展得好,就不用担心政府不给企业提供土地。”他强调。
布局:从“海岛城市”到“海湾城市”
早在2002年,厦门就提出了“跨岛发展”战略,以解决厦门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厦门提出要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的集群式海湾城市格局。“一岛一带多中心”分别指厦门岛、环湾城市带和区级中心。其中,环湾城市带可串联海沧、集美、同安、翔安,辐射漳州开发区、龙海、胶美、南安、金门。
因此,近年来厦门岛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厦门市发改委向《全国商报》透露,2017年,岛外四区完成总投资1518.5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0.3%,是全岛投资的2.4倍。
如果我们想实现跨岛发展,建立更多的通道是最实际的方法。在2002年之前,厦门只有两条进出该岛的路线,即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2008年后,厦门先后建成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和翔安隧道,确保行人和车辆通行。
以rq空间中创空为例,它在岛内外都有创业基地。“起初,由于交通不便,大家都不想去岛外,但当交通畅通后,很多人都愿意去岛外。”rq太空Zhongchuang/きだよ 0号的合作伙伴贝贝说。
在完善岛内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冠新路、集九路、同济路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已经完成,厦成高速、厦安高速等重大项目已经建成通车,“两圈八炮”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就增长率而言,2017年岛外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岛内。据厦门市统计局统计,近年来,岛上大部分工业搬迁企业都搬到了同安区,该区承接了大量工业工人,导致人口急剧增加。
至于未来厦门市空的结构如何调整,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曾写道,调整城市结构不仅是产业的重新定位,也是核心功能的重新定位。厦门需要搬迁岛上的货运站和整个城市的行政中心。
2017年6月,厦门港务局局长吴顺斌在回答厦门市市长专线后透露,厦门港杜东港区将适时搬迁改造,远洋集装箱和散货运输功能将转移至海沧、刘武店、赵胤港区,散货运输功能将转移至后石港区。杜东港区仍保留300万标准箱的容量,同时可靠地靠泊近海航线。
赵燕菁写道,只要港口迁出,岛上的交通压力可以立即减少20%;相关物流和工业用地可分为三类;邮轮、展览、旅游和娱乐经济应运而生。
居民:岛上的优质资源
尽管岛上的高人口密度给居民带来了压力,但岛上的许多人仍然不想搬到岛外。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该岛在教育、医疗保健和就业方面的资源优势。
杨先生在厦门工作十多年,目前没有厦门户口。作为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他每月可以拿到一万多的工资,但是住在厦门岛,这个工资水平对他来说还是有点压力的。为了挣更多的钱来补贴家用,他会在业余时间出来打点滴。
你为什么坚持留在岛上?他承认他主要希望他的孩子在岛上的公立学校学习。
“厦门岛的房子现在是首付100万,而且还是一栋又小又旧的房子。”杨先生直截了当地说:“我的孩子在岛上读书是通过积分入学的方式。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在公立学校学习,我们可能已经离开了。如果你去像漳州和龙岩这样的城市,你的工资会少一两千,但你会生活得很舒适。我们主要是希望孩子们在这里有一个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虽然他们很苦,但他们仍然可以坚持下去。”
2016年初,厦门启动了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之一是推动厦门一中、双石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和厦门实小学在岛外设立校区。
但《2017年厦门市高中招生计划分配表》显示,厦门一中、厦门六中、双石中学、湖滨中学、白松中学等厦门著名学校主要招收厦门岛湖里区和思明区的学生。
据公开信息,2018年秋季,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初中和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将开学,每所学校4个班级。然而,这两所学校的划线范围尚未公布。
在杨先生看来,更多的教育资源将被部署到岛外,这可能会给像他这样的普通父母带来更大的压力。“如果孩子被分配到集美区和同安区学习,我们必须把孩子送到岛外学习,然后跑回岛上去工作。大人和孩子都筋疲力尽了。"
不仅是杨先生,还有在祖国大陆生活了12年多的台湾女士,都认为“厦门是一个居住功能发达、气候宜人、节奏缓慢的宜居之地。”近年来,厦门推出的各项对台优惠政策,对台湾人才极具吸引力。”如果厦门能进一步完善其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它将更具吸引力。
“如果将来有好机会,我会选择全家搬到厦门定居。”她说。
标题:人才为何纷纷离开厦门?就业面窄房价高 产业量小名企少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