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96字,读完约7分钟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2018年上半年最令人担忧的事情是新的资产管理法规何时正式实施。4月27日,中央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等于给了行业一个定心丸。
早在2017年底,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就强调近期要加强金融监管和协调,提高统筹规划和风险防范能力,更好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后,11月17日,央行等部委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一时间市场一片哗然。
在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新旧产品过渡期的设定、产品净值的管理、禁售期的错配对行业神经影响最大,因为这与资产管理行业过去繁荣的重要“奶酪”有关。然而,自2017年以来,监管当局频频“出手”金融业的各个领域,传达出严格金融监管的趋势已经结束,这使得市场不得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因此,在《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各机构积极提交了修改意见,更重要的是,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开始采取行动调整资产管理业务。
据报道,在为期一个月的咨询期结束后,监管机构收到了来自市场各方面的2000多份修改意见。央行副行长潘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央行已与各部门认真研究并合理吸收了修改后的意见,将在如何解决资产管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以及新规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资产管理机构的趋势和监管当局的宏观审慎性,使得新规定的正式实施“适度”超出了预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征求意见稿》发布到正式版本出台,用了近5个月的时间,市场已经完全吸收了新资产管理法规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新规的正式实施将对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证券和基金而言,在新规定发布之前,新规定的所有精神已经或正在得到贯彻。相比之下,商业银行、信托和其他机构可能不得不经历痛苦的调整过程。
该组织有话要说:
bosera资产管理公司
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影响,但总体上消除了金融机构间的机构套利,规范了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魏指出,就实质性影响而言,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对商业银行、信托和互联网金融的影响较大,对证券、基金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影响较小。
首先,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应全面转型。在过渡期,要打破银行财务管理的刚性赎回,将无担保财务管理从预期收益转向净资产,逐步清理和收回资金池和表外业务,逐步规范以前存在的套期、杠杆化和违规资产管理业务。为了改造对接银行现有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可能是大势所趋。
其次,信托的资产管理业务必须经受更大的考验。由于银行理财和表外业务收缩,信托的资金来源和渠道业务将受到很大限制。此外,由于消除套期保值、控制杠杆和期限错配的监管政策的影响,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将大大降低。
第三,“网络金融”应逐步规范化。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并不太关注互联网金融,但它们无疑将被纳入监管范围。新的资产管理规定还指出,如果非金融机构非法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清理。对于互联网金融,2016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仍然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监管文件。结合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要求,严格的金融机构资质管理将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投资资格和资产管理资格,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机构将被清理和撤销;在业务操作上,将逐步清理资金池,淘汰套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严格执行投资者识别标准。
四是证券基金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改善。由于证券基金的资产管理运作相对透明和规范,总体而言,需要改变的地方并不多,主要是进一步收紧公开发行和私募的差异化管理,继续清理分级基金和嵌套产品,特别是在分级产品和定制公开发行到期后。由于新资产管理条例出台后,监管套利空期已不复存在,证券基金子公司的渠道业务已基本结束,业务转型势在必行。
第五,它对保险机构的责任方有很大影响。对于保险机构来说,主要是打破以往对万能保险等产品的刚性赎回,使其转化为净值产品。对保险资产或基金的投资和使用没有太多限制,我们将继续消除现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多层嵌套和杠杆问题,充分发挥其在基础设施融资等非标准资产中的投资管理优势。
摩根士丹利华新基金
本周,当新规定发布时,主要指标喜忧参半。沪深300指数收于3756.88点,同比下降0.11%;上证综指收于3082.23点,同比上涨0.35%;深圳成份股指数收于10324.47点,同比下降0.81%;创业板指数收于1805.60点,同比上涨1.28%;中小板指数收于6998.77点,同比下降0.94%。
短期而言,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温和。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内容没有超出预期,有些条款甚至有所放宽。然而,延长过渡期并允许符合特定条件的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可能会有效缓解市场此前对缓冲期不足导致流动性“硬着陆”的担忧。此外,在条例出台之前,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和保持相对充裕的资金,货币政策略有放松。
中长期来看,《资产管理新规定》的颁布标志着银行理财业务野蛮扩张和广义货币快速增长时代的正式结束,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具有合理风险回报率的高质量流动资产将继续受到欢迎,而定价明显不合理或存在明显泡沫的资产的资产价格可能难以继续增长。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新《资产管理条例》根据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产管理业务做出一致的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限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的空空间,为资产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标准提高了,但固定收益产品的认购起点降低了。合格投资者投资单一固定收益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这一政策调整提高了投资者的投资便利性和分散性。
预计将发布《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暂行条例》,以进一步改善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总体而言,新的资产管理规定有利于“稳定的私募基金经理”和“独立的基金销售机构”,在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优势更加突出。
这项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风险、降低杠杆和支持实体经济。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主要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股权投资市场肯定会长期受益。
首先,上市公司的银行融资和杠杆M&A基金的夹层产品难以维持。分级私募产品应根据被投资资产的风险程度(优先股/次优股、包含在优先股中的中间股)设定评级比例,股权产品的评级比例不应超过1:1。分级资产管理产品不应直接或间接为优先认股人提供资本保全和收入保护安排。低杠杆率使得上市公司缺乏设立分级基金的动机,这使得它们无法提供资本保全和收益保护安排,也使得相当一部分银行对优先持股望而却步。结果,“银行融资(+夹层)+上市公司”的传统产品模式宣告结束,上市公司的杠杆M&A基金模式难以维持。此类产品的投资者应密切关注。
二是强化了渗透监管,为进入中后期项目提供了更好的机会。通过监管,对于多层嵌套的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银行融资无法穿透合格投资者的计算,使得银行资金无法进入股权市场,从而减少了股权市场的资金量,结束了近两年股权市场资金的井喷局面。对于投资者来说,影响将表现在:一方面,资产价格在股市中有望下降,尤其是在中后期项目中,为投资者进入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另一方面,前两年的一些母公司基金,由于资金来自银行资金池,或者无法满足后续投资的标的股票型基金,催生了二手股票交易机会。如果有一些顶级gp基金持有二手股票,这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
标题:资管新规落地 以后机构要真干资管了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