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0字,读完约4分钟
酒店房间300元卖给老顾客380元?最近,一些微博用户报道称,他们被大数据杀死的经历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关注。当熟人经济从线下走向线上时,“不同人不同价”的电子商务定价模式正被“是否道德”所折磨。
《国家商报》记者在梳理网民评论时发现,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扼杀熟悉度”的行为不仅出现在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和出租车软件上,还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套餐、电影预订和网上购物中。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冒消费者信任的风险呢?使用大数据“扼杀”整个行业的后果是什么?
大数据“杀人”被网民唾弃
最近,一些网民透露,他经常通过旅行社网站在特定的酒店预订房间,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之间。偶尔,他通过前台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左右。在查询了一个朋友的账户后,他发现是300元;但是用你自己的账户去查,还是380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关于此事的多媒体报道,网民们抱怨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一时间,日常消费,如通讯、购物、娱乐、住宿、旅游等,很快被卷入舆论漩涡。大数据扼杀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为同一产品的不同消费者提供不同价格的代名词。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王建国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企业利用大数据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不对称,因此他们敢于在道德底线上做出逆向选择。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表示,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大数据进行不道德的操作是平台的悲哀。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准确识别、分类和杀死不同的消费者。曹磊向《国家商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基于老客户对平台的信任和忠诚度,以不同的价格对待它,这显然是价格欺骗。它的行为也是可耻的。技术不是用来伤害用户的。它是用来为用户服务的。”
不同的顾客对不同的产品价格有不同的敏感度。“大数据扼杀暴露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对称性和不透明性。”曹磊说:“这个平台通过“扼杀”大数据的现象只获得了很小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最终对平台是极为不利的。这种现象和行为应该受到严厉打击。”
依靠企业意识和政府控制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裸奔”,大部分数据都保存在互联网上。只要数据控制者有心,他们就有可能通过大数据获取非法利益。
巧合的是,在2000年,亚马逊对68张光盘的差别定价进行了一次“测试”,结果导致支付高价的老顾客纷纷投诉。随后,一些互联网公司会根据用户的信息,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使用的不同设备或购买历史,设定不同的价格。例如,2012年,在线旅游网站orbitz试图引导mac用户去服务和体验更高的酒店。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汉华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扼杀大数据既是偶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据说这是偶然的,因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法律、商业道德和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可避免的是,在大数据环境下,由于企业掌握了消费者数据的隐私,他们将进行差异化营销或服务。然而,大数据挖掘的底线是它不能歧视价格,甚至不能出售给第三方来犯罪和实施其他非法行为。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对生命财产造成伤害。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葛表示,按照市场规则,大数据平台是一种商业趋势,但现在这种功能已经“离线”,被用作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捷径,这是对整个行业的损害。“当消费者不再选择这种消费方式,或者不再信任平台或渠道时,原本应该是双赢的局面就会被打破。”
在曹磊看来,避免“杀菜”现象仍然有赖于企业的自觉和政府的控制。
标题:300元的房间卖给熟客380元? 大数据也能"杀熟"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