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04字,读完约6分钟
许多人在谈论登城镇时会感到奇怪。该镇位于河南省商水县西北部,总面积72平方公里。之所以叫登城,是因为三国时魏国将军邓艾在此驻扎军队。
登城镇现在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中原煎饺之乡”。据河南都市报去年报道,登城镇有6万多人,其中2万人靠祖传油条经营早点摊,每年收入近9亿元!
源地图
每个边肖人都注意到,最近,登城镇组织了一年一度的油条比赛。这些富有的专家决定在油盘前走得高低...
从大工业中“煎”出来的小油条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月9日,登城镇广场沸腾芬芳。混合面团,烧制,切条,揉捏,烹饪...当选手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舞台时,黄灿灿的油条从锅里出来,让观众们大吃一惊。
▲图像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
据大河网报道,竞赛评审团成员魏宏说:
“我们判断了油条的颜色、体积、味道、形状和吸油率,最终选择了今年的‘油条王’。”
对于参赛者来说,这样一个"高排名"的评分标准肯定会考验他们的技巧。“从吃面条到掌握热量,再到在锅里滚,如果你不注意,就会失去分数。”一位在油条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村民余师傅说。
余师傅介绍说,他从事油条已经有40多年了。面条一样、油一样、锅一样的油条会有不同的味道和颜色。区分油条是否添加添加剂的标准是,添加添加剂的油条入口较硬,而不添加添加剂的油条入口较软,易于咀嚼。
油条是一样的,难道登城人炸出来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吗?当地人会自豪地说:是的。余大师说:
“油温必须控制在160℃到200℃之间,用40℃的温水和面,并在里面加入白糖。醒来时加生油,开始切面条时倒上热油,把擀面杖放在热油锅里。”
据一位在山西经营一家早餐店的参赛者说,油条被用来卖粥、热汤和包子,每天的总收入约为500元,一年的车钱。
据中华龙都。所有的比赛都在同一天12点结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五个"油条致富带头人"在比赛中被授予。捧着这个奖,“油条致富的领袖”范伟充满了感慨:
“放学后我出去跟别人学油条。学习了三年后,我出去创业,去了很多地方,赚了钱,在家里盖了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自己买了车,存了几十万美元。我今年第一次参加油条比赛。我很高兴能和我的兄弟们交流经验。奖品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参与。”
登城镇有6万多人,2017年有4500多人贫困,1262人通过合作帮扶和巧妻工程脱贫,其中油条行业脱贫成效显著。为了鼓励这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登城镇鼓励更多的贫困家庭通过技术培训和资金援助来学习油条技术,从而通过技术摆脱贫困。该镇镇长陈国平说:
“举办竞赛可以使更多的人,特别是贫困家庭,从事这一行业,从而摆脱贫困,致富。在此之后,它将继续组织和组织,使更多的人可以加入这项工作,并促进邓城的“油条之乡”的声誉在全国。”
油条背后的生意
登城镇成为“油条镇”的故事应该由一位下岗厨师来讲述。
根据中华龙都的报道。2014年,70多岁的张友芝早年在登城镇拉麦庄粮食局当厨师,后来粮食局倒闭,张友芝被解雇。下岗后,吃了多年“商品粮”的张友芝(音译)吃得很困难:农村人有土地收粮,妻儿不愁吃不饱,但我靠什么养家?经过几次思考,张佑之决定用他的油条技术赚些钱来养家。
三十年前,油条对于刚刚达到温饱水平的农村人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油炸饼是非常油炸的。我能在哪里卖它们?思来想去,张佑之把目光投向了平顶山。为什么?因为张佑之经过几次询问了解到,平顶山有煤矿,人民富裕,而且煤矿里的工人有早餐和晚餐吃油条的习惯。于是,张佑之带着试一试的态度,带着家人来到了平顶山。
在平顶山,张友芝通过油条摆脱了贫困,变得富有。随着眼界的开阔,张佑之先去了郑州,然后又来到了Xi安油条店。张友芝的经历也引起了登城镇村民的效仿。
张海江是邓镇“油条军”的代表。他说油条应该买得起,他应该每天早上1点起床,然后混合面团,火锅和烧油。油条炒好后,民工们会在早上四五点来吃,六七点,学生和上班族会陆续出来吃早餐,他的小吃摊将迎来用餐高峰。之后,他会一直忙到十点多。接下来,考虑第二天在附近市场使用的材料。
如今,登城镇的农民虽然还很简单,但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面向黄土,面向天空”的传统农民了。凭借所学的油条技术,他们不仅拓宽了南北旅行的视野,还以独特的眼光在全国各地寻找新的商机。
在山东省单县炒面十多年的陶明健问他为什么选择一个县,他说得很清楚:
单县位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人流量大,地方相对富裕,油条当然很容易卖。
还有安徽阜阳土家族村的张华东油条。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商业经验”:
阜阳是皖西北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居安徽之首。“如果你受欢迎,你就会有生意。”这是他的总结。
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愿意学习油条工艺。据大河报道。正如许多年轻人一样,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徐文龙曾经有过“成为一个高个子男人”的理想——在南方的一家工厂当工人。15岁时,初中辍学后,他去了很多地方工作,但一年到头他都不满足。他决定回到父母身边,学习如何做油条,并通过继承父母的油条技术安顿下来。父子俩祖祖辈辈通过提前分享两个摊位,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我的(手艺)是祖传的。20多年来,我一直在外面煎油条。我过去在山东和陕西工作。我也下定决心要靠这种烹饪技术发大财。”徐文龙说,当他比他大一岁的妻子嫁给他家时,她对油条感兴趣。“在我的地区,不管年龄有多大,能够油条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出去的时候,有人指出,如果你这么年轻,你只会炒一个油条,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也依靠我的双手来改变我的命运。”
春节过后,这里的“油条军”将踏上寻梦之旅,用勤劳的双手去全国各地点燃小康之梦。
标题:别小看早餐摊!村民靠祖传炸油条手艺一年挣9个亿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