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27字,读完约9分钟
一、“舍予”曾经是“字”,后来是“名”
中国现代作家多被称为“字”、“别号”、“笔名”、“堂号”、“室号”,而不是本名。 研究姓、名、字、号是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学问,从中可以窥见对象者的个性和人格的投影。
现代有名作家老舍的“字”“名”也很讲究。
“老舍”的真名是舒庆春,本来就没有字。 14岁左右进入北京师范学校后,拿起“字”说“醒痴”。 这个时候,登录全名的话,舒庆春,是个字醒的痴。 19岁左右成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的校长时,将“舍予”改为“字”。 这个时期登录全名的话,舒庆春,字舍预定。 23岁左右,接受洗礼进入基督教,把“字”改为“名”。 这个期间登录全名的话,是舒舍预定,没有“字”。 (以后还有用舒庆春)
老舍喜欢叫“舒舍予”,从那以后,本名“舒庆春”渐渐被遗忘了。
这里两个事实不应该混淆:“舍予”曾经是“字”,后来是“名”,两者有区别。
二、字迹小,改名体大
俗话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盖子取“字”很小,所以“名”的身体很大。 老舍在“舍予”取“字”和“改名”,各自在“接受洗礼进入基督教”前后,肯定有其理由。 这是本文想研究的问题。
舒乙是老舍的后代,他用“老舍的关坎和兴趣”提出“拔字”和“献身”说。
“从字面上看,他在玩简单的拔字游戏。 从《舒》和《舍予》中将自己的姓分成两部分,取舍我的意思,正好有意思……《舍吾》这个词,在中国的古书里已经有了。 佛教和基督教教义中也提倡这种思想。 年轻人在自己身边看到很多残酷的不公平。
取“字”和“改名”是两回事,应该分开讨论,舒乙的解体一步一步地跨越了。 “拔字”是老舍用来说明将“舍予”用作“字”的时尚,用来说明“名”是不妥当的。 “献身”是老舍用来说明把“舍予”作为“名”的时尚,取“字”很快。
21岁时,老舍担任小学校长,少年有志,想在教育事业上建立一点名堂,一旦改姓取字,可能会寄托兴奋有为的愿望。 22岁时,被提拔为京师事务局的建议学生,同年兼任北京北郊地方自治准备会会长,跨越“学”、“政”两界,擅长春风,但违背了初衷(参见《张先生的哲学》的描写)。 23岁时,他陷入官场这种味增汤,“烟、酒、麻雀”什么都通,“只是不卖淫”,设法遵守道德底线,其行为与“献身”的肯定意义完全没有关系(参见“小型复活”)。 24岁的时候,他患了大病,肉体和灵魂从毁灭的边缘挣扎下来,马上接受洗礼,然后改名为“舒舍予”,这个新的“名”很有自我警策的宗教意味。
关纪新研究老舍有年,他在专业书籍《老舍评传》中写道。
“入教前后,舒庆春是有点虔诚过激的表现,第一件事是他仔细启用了两三年前为自己取的“舍予”表字,从此,舒庆春的真名和舒舍予的字,开始被他交替采用。 ”。
观察老舍改名和领洗加入基督教的联系,强调“舍予”与宗教“虔诚”有关,但没有考证“字”和“名”的优先替代关系。
“舍予”是“字”还是“名”是应该区别的两件事,事实也是如此。 老舍接教前,复印件的签名是“舒庆春”或“舍予”。 入教后,所有着作的宗教文案都签了“舒舍予”。 不仅如此,在之后需要参加社会活动和宗教活动,提出名字的情况下,他礼貌地签了“舒舍预”。
三、“自我牺牲”的宗教寓意是自我救济
把老舍改名为“舒舍予”有什么宗教意义呢? 打开《圣经》吧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如果有人服从我,就抛弃自己背着十字架服从我。 (马太福音16:24 )
所以叫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 如果有人跟着我,就抛弃自己,背着他的十字架跟着我。 (《马可福音》mak8:34 )
以上段落都是基督教徒的入门宝典。 老舍很了解《圣经》,他从经文的《舍己》联想到曾经使用过的字“舍己”、“舍己”即“舍己”,产生了因缘偶然的一致感,改名为“舍预”,表现了自己宗教的虔诚。
但是,“舍予”在基督教的正义中有“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完全抛弃自己”或者“忧国忧民牺牲自己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吗? 不一定是这样!
西方神学家宾克( w.pink )在着作《十字架与自我》中写道:“放弃自我,就是放弃人的罪恶与毁灭的本性。” 也就是说,“舍予”具有自我救济的宗教含义。
众所周知,老舍入教是大病刚好之后。 过了“二十三,罗成关”后,他作了痛苦的反省。 “经过这种病,我开始检讨自己:我必须停止哪个爱好,从此必须特别注意。 这不是玩的! 但是,到底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坏兴趣呢? 是啊,因为本来每月有100元的收入,工作很闲。 那么,我不打算胡说八道,一定要做一些正经事。 闲暇报酬优厚的事件只能破坏自己。 ”。 (《小复活》)他坚决加入“洋教”,有根据上帝的制约抵抗外界声音诱惑的初衷吗? 让我们看看以下两个事实
1922年上半年,老舍领洗加入了基督教。
1922年9月,老舍辞去了推荐学生“闲暇报酬优秀”的工作。
谁能说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 他说,不久老舍就去南开中学教书,除了教育之外还兼任学校基督教团体的一点职务,整天忙碌,不再一切旧的“嗜好”,生活充实,心理满意。
“我的活动完全在学校,心地端正,生活有规律。 如果你能扔掉烟卷,你可以多次去礼拜堂,成为清教徒。 ”。
研究人员认为,老舍上的告白是“相当能干”是“还做不到”,渗透出与基督教相去甚远的感情。 这是个大误读! “清教徒”是基督教派之一,“他们比以前流传下来的改革派信徒过着认真神圣的生活(参见《灵修神学急速发展史》)。 老舍全心全意为主服务,不能怀着羞耻像清教徒一样生活,表现出无限的宗教虔诚。
四、“抛弃自我”的宗教寓意是“奉主为圣”
“舍己”在基督教的正义中有更重要的意义,即“奉主为圣”,传递福音。
神学家认为“基督徒是抛弃自己以耶稣基督为主的人”、“属于基督,又不可能为自己生活”。
老舍自教后,认真实践教义,传福音,衣食住行。
1923年初,老舍辞去南开中学的教职回到北京,同年2月担任北京教育会文件,8月在京师中担任兼职教师。 这两个职务加起来的月薪不过40余元,他已经不能维持和母亲的生活,还得自费去燕京大学自学英语。 但在这期间,他也积极从事宗教活动。
同年9月,他就任北京缸瓦特市中华基督教会的主日学总干事。
同年9月就任基督会北京灯市口地方服务团干事。
同年10月,就任基督会唯爱社书记。
教会的事件很多,说话,唱歌,唱歌,开女工工厂,救济受灾者,做卫生演说,印刷推广品,每天都很忙,报酬大致什么都说不出来。 今年冬天,老舍的经济状况陷入窘境,为了给母亲追加寒服和米面,他还卖了防寒皮。 朋友罗常培去看望他,看到他的窘境,责备他。 “你为什么不早点说呢? 我还能拿出这几个钱。 为什么三十九号自己结冰? ’”
“不,冷风使我的骨头更强壮了! 真的支持不了的时候,请再帮助我! ”。
老舍是这么回答的。
没有强烈的信念,老舍能说这句话吗? 那时,只有宗教事业和宗教信仰才能支持他。
五、“舍予”的哲学意识是“献身”
1924年7月,在宗教高层宝广林和伊文思的积极推荐下,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聘请老舍为该院中文讲师,聘期为5年。 老舍身陷囹圄,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英国,老舍受到许地山宗教观念的深刻影响,他的宗教信仰逐渐升华到哲学观念水平。 他在《唐代爱情小说》中说:“中国的宗教精神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精神不同。 有文化修养的中国人从哲学和道学的观念看宗教,这与欧洲人的宗教观大不相同。 ”。
1931年,老舍回国后,在公共场合几乎不说基督教,也不去基督会堂,但他没有改变宗教信仰,只是从口移到心底,从形式变成了形式。 资料显示,老舍与基督教会的密切关系持续到30年代中期,与宗教人士的接触没有中断,基督教的真义对他的影响持续了一生。
神学家宾克说宗教信仰意味着“心灵之旅,而不是信仰的目标”。
鲁迅更彻底地说:“不管爱什么——饭、异性、国家、民族、人类等——像毒蛇一样纠缠着,像怨鬼一样执着,在二十六点,已经没有时间的人可以期待了。” (《杂感》)
研究老舍早期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老舍为了狂热,可以证明他有为秉性的信念“献身”的内在愿望。 当新的信念在前面呼唤时,他可以自觉地承担新的责任,扩大和加权。 老舍一生中有过几次这样的爆发期——他的思想在新加坡“大势所趋”,所以回国做了《猫城记》。 抗战爆发,他从济南来到武汉,投身抗战,发誓成为“文艺界的一名士兵”。 建国当初,听到周恩来的呼吁,毅然回国等。
以幽默作家而闻名的老舍其实是以甘美为理想的献身斗士!
标题:“老舍的宗教虔诚与献身精神”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