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7字,读完约4分钟
《花舞大唐春:解读何家村遗宝》
齐东着
上海古典出版社出版
何家村遗宝是唐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其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也没有丧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齐东方教授将其冠名为“遗宝”,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这一发现在丝绸之路研究史上的重要性。
放眼西方世界,同样被称为“遗宝”的是1877年在塔吉克斯坦卡巴丁地区发现的“阿穆尔河遗宝”,遗宝与雕刻人、器皿、戒指、印章、手镯、硬币等各种遗物有关。 其重要性之一是希腊、波斯、西徐亚等许多文化因素聚集在中亚地区。 关于这些,《中亚考古之父》马尔沙克在《粟特银器》一书中也有同样的看法。 他指出,如果器物中含有东西方文化因素,该地区的来源很可能是伊朗和中国之间的某个地区,即中亚。 何家村遗宝的发现表明,这种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也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
以何家村出土的凤鸟纹、熊纹、双狐纹、龟纹、飞廉纹银盘为例,这些器皿的共通性都是使用中心装饰动物纹样,在周围留下空白色的方法。 齐东方先生认为这是参考西亚瑟珊、中亚粟特等外来艺术的方法,用以前从中国传来的主题素材创作的中西融合作品。
有兴趣的是,这种融合不仅表现在主题素材、形状等方面,还表现在稍微微妙的细节变化上。 萨珊和粟特器物中,中心部的单体动物和人物像的外侧多装饰徽章式的圆形框,也有少数没有框。 内蒙古青汉旗李家营子出土的猞猁纹粟特银盘上,猞猁纹周围几乎可以清楚地看到圆形框的轮廓。 但是,在何家村出土的这些银盘上,这个徽章式的圆形框已经消失了。 这可能与唐朝工匠喜欢在主题纹样周围留下空白色有关。
另外,在很多萨曼莎的器物中,主体动物和人物面向右侧,只有少数面向正面或左侧,后者往往可以进入萨苏末期或“后萨苏”时代,文化因素多种多样。 粟特器物中动物和人物向左的现象远远多于萨曼莎。 这可能和中亚文化有关。 因为很多中亚硬币人物都面向左边。 相比之下,哪个村庄出土的这几个银盘,由于上面的动物不同,证明了这个时期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现象非常盛行。
何家村遗宝中,狩猎纹的高脚银杯也有代表性。 狩猎图位于杯子的中部,可以分为两组。 一组前面的人回到后面射箭。 后面的人正向前面射箭。 两个猎人之间有一只奔跑的野猪。 另一组也协助狩猎,前者转身把弓夹在怀里,后者弓箭刚出来,是两个猎人之间奔跑的鹿和箭鹿,还有逃跑的狐狸,四个人都平均骑马,周围缠着树枝图案。
值得注意的是,马上的猎人形象从公元前后开始成为欧亚艺术中最流行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的素材来自亚述浮雕中描绘的王室狩猎图案,伊朗、中亚、希腊、罗马、中国、韩国、 猎物逃跑、受伤(死亡)的情况在瑟珊国王的狩猎图上更常见,就像在佩尔姆地区发现的国王的狩猎纹金银盘一样。
另一个有趣的器皿是何家村出土的锺金海兽水纹银碗,类似的器皿也在河北赞皇东魏李希宗的坟墓里发现。 不同的是,何家村银碗的中心是一只海兽,周围好像伴随着一对鸭子。 李希宗墓银碗的中心是六瓣莲花。 关于李希宗墓银碗的产地问题,有些学者认为莲花图案与中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认为应该从中国生产。 也有学者提出与旁遮普银钵的相似性,认为应该来自西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水波出现在罗马末期、拜占庭、萨尔马蒂、萨沙、索格多等不同类型的文化中,时空的范围极其广泛,因此在某些文化因素中不容易解释。 海兽一般也被认为是外来文化的体现,文化因素非常多,复杂。 因此,通过这个镰金海兽对水纹银碗的注意,我们可以从中一览大唐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总之,《花舞大唐春:解读何家村遗宝》的重要性之一是,这本书从无形文物出发,科学全面地解读多元文化的交流现象,对文物背后反映的许多细节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深入的探索,给我们何家村遗 正如齐东方先生所说,何家村遗宝不仅反映了盛世大唐的光辉,也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影子。 (附承章)
标题:“读《花舞大唐春:解读何家村遗宝》:闪烁盛世大唐的光辉”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