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11字,读完约9分钟
在人们的认知中,消费需求不足是国内经济的一个标签。
正因为如此,随着“消费升级”的提出,促进消费、提高消费率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然而,根据民间估计,中国的消费显然被低估了。
50%的消费率太低了
近十年来,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消费和内需不足,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结构长期失衡。
事实上,如果我们看一下官方统计数据,中国的消费率(相当于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略高于50%。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2008年至2011年期间,消费率持续低于50%。2017年,根据支出法计算的中国最终消费率为53.6%。
相比之下,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消费率为80%,美国高达88%,欧盟超过80%。即使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圈国家高速增长,消费率也远远超过60%,新兴经济体的消费率几乎不低于60%。这样,中国的消费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明显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根据这种比较,中国的消费似乎严重不足,这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然而,不管这种“不平衡”的观点是否正确,这些评论都是基于官方统计的消费数据。
问题是,官方统计数据真的反映现实吗?中国的消费被低估了吗?如果真的被低估了,它被低估了多少?
消费被低估了多少?
一些经济学家不时质疑我国的官方家庭消费数据,因为它与其他国家太不一样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欧商学院的烛天教授和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他们在2014年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中国的消费率被低估了多少?”.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家庭消费数据问题。他们认为,中国的实际消费率可能比统计局的数据高出10个百分点,后者约为61%,这一数字大致相当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水平。
然而,他们计算出的消费率的时间轴只是到2009年。现在,10年后,对消费的低估有所改善吗?
在这里,笔者根据上述两位教授的计算思路,重新计算了中国近年来的实际消费率,发现消费率仍然被低估了约10个百分点。
消费数据是如何被低估的?
官方统计中对消费数据的低估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居民生活消费;
2 .企业缴纳的民间公共资金;
③在年度住户调查中,高收入群体的代表性不强。
这三个方面要么被统计局低估了,要么被忽视了,简言之,它们没有被纳入国内生产总值。但这些都是居民的真实消费,而不一定是现金。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居民消费被低估
首先,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居民买房(甚至是买新房)并不包括在消费需求的gdp支出方法中。在住房消费方面,居民的租金支出包含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话虽如此,你可能会有疑问:如果一个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子,没有租金支出,那它就没有生活费用吗?
实际上没有!在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这类人(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消费是根据他们自己房屋的实际租金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这相当于人们把自己的房子租给自己,自己付房租。这种“虚拟”租金被计算为国内生产总值。
在统计局每年进行的城乡住户调查中,住宅消费指数被计算在内。然而,统计局只根据住房成本计算所谓的住房虚拟折旧,而忽略了自有住房的市场价值,大大低估了住宅消费。
有一个粗略的算法:按2%的租金收益率(即年租金约为房价的2%)计算,中国自有住房的总价值可达200万亿元,而中国的gdp数据可按4万亿元计算,相当于2018年按现价计算gdp增长4.4%。
当然,这个估计太粗略了。根据“用户成本”,我们重新计算了城乡地区的“虚拟”租金支出,这与市场价值大致相符。
所谓“用户成本”是指尽管居民拥有自己的房子不需要支付租金,但仍然存在成本,包括利息成本、折旧和维护成本等。(因为计算过程非常复杂,具体的计算过程就不在这里进行了)。
遗憾的是,由于2017年及以后相关数据太多,无法计算最新的实际居民消费数据。然而,2016年,租房的实际支出比统计局的数据高出5万多亿元,导致消费率被低估了3个百分点。
(2)企业公款消费缺失
常见的公共资金消费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资金的消费。但正是这部分消费被纳入了国内生产总值,并没有被低估。
遗漏的是企业账户支付的私人消费。例如,老板把各种消费支出记在公司的账上,而公款接待和高管或员工出差的费用也记在公司的账上。对于国有企业高管来说,公共资金支付的实物消费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福利,这也大大节省了公司和个人的所得税。这些基本上是个人消费,但没有反映在数据中。
除了吃、喝、宴、公费旅游和公费购物之外,“私用公交车”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许多企业主或高管通过公司账户购买私人汽车,这些汽车的购买成本将计入企业的资本支出,而不是居民的个人消费。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公共汽车的私人使用已经包含在政府消费中,所以不会导致对总消费的低估,但企业公共汽车的私人使用并没有计入居民消费。这些私人公交车的购买成本和运营成本应计入居民消费,但由于它们是公交车,因此被归类为企业成本或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果不纠正这些因素,中国居民的实际消费率将被低估。
当然,不可能确切知道这种消费有多少。借鉴许多学术论文中的有识之士的猜测,作者估算了民营企业缺失的公交车购置费和维护费,以及企业的公款接待费和差旅费。2016年,企业支付的私人消费规模达到1.68万亿元,导致消费率低估约1个百分点。
(3)高收入样本被忽略
低估居民消费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与家庭调查方法有关。
统计局每年都会在城市和乡村进行家庭调查。在全国1,800个县(市、区)共选择了16,000个调查区,对选定区的160多万个家庭进行了彻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随机选择了约160,000个家庭参与簿记调查。被抽样的家庭每个月都详细记录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得到的报酬很少。
首先,尽管住户调查中有20%的高收入家庭,但可以想象,这些高收入家庭没有动机报告他们的收入,也没有努力记录每一笔支出,这导致了对全国人均收入和消费的低估。
其次,记账的家庭很容易遗漏一些支出记录,特别是一些相对较小的支出,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动机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最后,实物消费可能被低估了,要么是因为家庭没有准确记录这种消费,要么是因为这种消费的实际价值是以过低的价格计算出来的。
那么,如何估计实际收入水平呢?
幸运的是,收入法gdp中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数据,这可以在国民收入核算的资本流动表中找到。与家庭调查不同,收入法的数据来自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其准确性会更高。
事实上,我们还发现,收入法中的可支配收入比家庭调查中的几乎高出40%。额外的可能是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将额外收入乘以适当的消费率,就可以计算出这部分消费的低估规模。2016年,因收入低估导致的消费低估可能达到7.32万亿元,导致消费率低估约7.4个百分点。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对消费的低估并没有改善,官方统计的消费率被低估了约11个百分点。
消费率是高还是低?
这实际上是经济学学校的问题,或者说是经济高年级学生的短期、静态和动态分析之间的区别。
对低消费的担忧主要源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流行。它的分析框架是短期和静态的,并且有一个强有力的假设,即经济没有“充分就业”。
凯恩斯在提出所谓的“储蓄悖论”时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个非常繁荣的蜜蜂巢,每只蜜蜂整天吃喝。后来,一位哲学家告诉他们,不要浪费,要节约。听了这位哲学家的话后,蜜蜂们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他们很快实施了这些话,并且每个人都努力成为一个拯救的榜样。然而,结果出乎意料,整个殖民地迅速衰落,陷入衰退。
大萧条是储蓄悖论的一个生动而可悲的例子:因为对未来没有希望,每个人都试图储蓄更多,消费更少。然而,消费的减少导致收入的持续下降。
然而,一旦我们跳出这个框架,着眼于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当经济长期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消费只是结果,收入是原因。
收入的增加取决于经济中用于购买和升级生产设备、投资教育、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储蓄。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居民收入增加时,才会带来消费的健康增长,否则就会被怀疑入不敷出。
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如果消费需求能够促进长期经济增长,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贫穷国家。
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高储蓄(低消费率)会损害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国近30年的快速增长伴随着高储蓄和高投资。高增长、高储蓄和高投资密切相关。
现在看来,中国的实际消费率并不比其他国家低多少。这对判断宏观经济波动和制定宏观政策有很大影响。
回顾结构性失衡,它似乎也不存在。相反,官方统计的低消费并不是因为居民消费意愿的缺乏,而是因为居民的许多消费需求已经“悄悄地”实现了,但统计数据并没有看到。盲目刺激消费的边际效应有多大?
当然,对经济的持续高投资会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和资源的浪费。如何平衡?有必要弄清楚投资的内部结构和所谓的“黄金储蓄率”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请期待我们随后的分享。
标题:中国的消费被低估了多少?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