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62字,读完约8分钟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俄罗斯各地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从昔日剑拔弩张到今天的战术伙伴,中俄两国的友好邦交离不开老一辈外交工作者的努力。 1982年11月,黄华同志赴莫斯科出席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葬礼,与苏联外长格罗莫夫举行中苏关系破裂20年来的首次外长会谈,由此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1 .给予我特别的礼遇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勃列日涅夫去世前三天的1982年11月7日,他主办了纪念10月革命65周年的活动,登上红场检阅台阅兵,在庆功宴上发表了演说。 所以,当我得知勃列日涅夫在11月11日去世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邓小平同志着眼中苏关系长远大局,为做好苏联新领导人的工作,让苏联人民了解我改善关系的诚意,不断思考和采取措施。 中央的决定是我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去莫斯科出席勃列日涅夫的葬礼。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11月14日,苏副外长伊利切夫在机场迎接我时,他特别介绍说:“15日上午9时在红场举行大型葬礼,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和共产党代表团站在红场列宁墓左侧的检阅台上,非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安排在右侧的看台。” 他问中国代表团希望站在哪个看台上。 他回答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苏方是主人,客人是主人的自由。 叶利切夫听了,表示苏联会给中国代表团最好的安排。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事实确实如此。 苏方不仅妥善安排了我们的代表团参加葬礼,而且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受到了周到的照顾和礼遇。 离开机场时,我代表团的队伍是摩托车队出发的。 苏方媒体在比其他国家代表团更突出和突出的位置报道了我们的活动。 在所有的仪式和活动中,把我们安排在社会主义国家排在前面的位置。 在红场追悼大会上,所有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只有一名成员上了检阅台,中国代表团的四名成员上了检阅台。 各国代表团只有苏联方面的一名翻译同行,但我们团有副外长伊利切夫同行。 葬礼结束后,苏方安排苏联新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礼节性接见各国代表团团长并致谢。 因为来参加葬礼的代表团数量太多,时间有限。 这个安德罗波夫和各代表团团长见面的时间很短,因为只有和我见面的时间很长。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另外,根据苏方的安排,17日上午,中国代表团应邀参观了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星城”的国立加加林太空飞行训练中心。 这个航天中心是为了纪念乘坐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但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而命名的,是一个非公开的秘密机构。 作为特别的礼遇,苏方计划让我们参观这个中心。 我们有趣地参观了该中心庞大庞杂的设备,训练了宇航员的失重和各种各样的升天和返航操作技术。 经常陪伴我的是苏联空军第一副司令官叶非莫夫空军元帅和其他五位荣装笔挺的将军。 我在加加林纪念碑前献上鲜花,衷心祝贺苏联科学家的杰出成就,感谢主人对我们的非常友好和热情的款待。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苏方对中国代表团的这种特殊礼遇和照顾,有些不是表面文案,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方对中国和中苏关系的特殊重视和希望改善两国关系的心理状态。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2 .苏方逐字对照我和安德罗波夫的谈话记录

1982年11月14日晚7时,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圆柱大厅参加了勃列日涅夫遗体告别仪式。 勃列日涅夫遗体周围布满花朵和花环,大厅内十多盏大型水晶吊灯被黑线覆盖,烛光微弱,气氛肃穆悲凉。 布什副总统前来吊唁100多个国家的政要,各国代表列队对遗体依次表示哀悼。 根据苏联礼宾官的部署,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们站在长队的前面。 中国代表团排名靠前,我们团赠送的花环最大,摆在显着的位置。 在列队前进的过程中,突然后面不远的客人大声说:“这是匈牙利的卡塔尔。 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同志。” 我马上举手向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人致意。 因为排队的人很多,很密集,所以当时没能和他握手。 杨守正大使等5人和勃列日涅夫遗体约5米前鞠躬表示哀悼。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11月15日上午9点,我们去红场出席了有10万人参加的葬礼。 莫斯科当时天气晴朗,但很冷,气温约-14℃。 我穿着毛皮大衣、毛皮帽子和靴子,不觉得冷,但很多参加者都冷得发抖。 我们按照主人的安排,站在列宁墓观礼台一级台阶的左侧,周围是社会主义和个别亚非国家代表,右侧主要是西方和亚非、拉各国代表。 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苏联共产党政治局成员和勃列日涅夫夫人站在我们后上方的列宁墓中央观礼台上。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勃列日涅夫的遗体被放置在炮车上,被花、黑、红缎子包围,旁边站着几十名护卫军官,场面严肃壮观。 勃列日涅夫的棺材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外的墓地后,与杨守正大使等人步行进入克里姆林宫,进入乔治·霍尔,参加了安德罗波夫的接见。 遵照国内指示精神,我向他表示哀悼和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安德罗波夫紧紧握着我的手,观察地听了李凤林同志的翻译后,他很高兴,相信中国党和政府派黄华同志参加葬礼,两国关系一定会变得友好起来。 我对安德鲁·波夫说的话确实比其他人长,花了三分钟翻译完。 会场的人,特别是媒体特别观察中苏两家亲切握手和时间较长的对话,而安德罗波夫与其他国家代表的对话时间通常为30分钟。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参加葬礼回到莫斯科酒店后,苏联翻译也匆匆赶到酒店,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我和安德罗波夫对话中的俄语记录。 这就是上级逐字报告。 这个小插曲反映了苏联方面尽量抓住了中方对中苏关系态度准确消息的严肃性。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莫斯科人民对我们出席葬礼反应很好,许多普通人给驻莫斯科的总公司记者打电话,赞扬我们的友好态度和出席莫斯科的葬礼,热切希望中苏关系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日子。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3 .“中苏两国谁也不能搬家”

这次访问莫斯科的使命是参加葬礼和苏联新领导人的共同努力消除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三大障碍,改善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重大问题。 与苏共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格罗莫夫的正式会谈是此行的重头戏。 这是20年来中苏外长首次直接接触,也是两国关系恶化以来两国外长举行的首次政治会谈。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会谈于11月16日下午在苏联外交部举行。 中方与会者为杨守正大使、马叙生司长、王气卿副司长、李凤林办公室主任,苏方与会者为伊利切夫副外长、贾丝才司长。 会谈从下午4点开始,到5点50分结束。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格罗莫夫先生感谢我来吊唁。 他也欢迎借此机会举行会谈,讨论两国关系中的问题。 他说,我和你见面去见总书记,我负责苏联领导人,代表安德罗波夫,我们可以主张改善中苏关系。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他说,改善中苏关系需要消除三大障碍。 他指出,苏联在中苏边境屯驻扎重兵,占领中国邻国阿富汗,支持越南出兵占领柬埔寨,这些行动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 我们希望苏联尽快从中苏边境减少军队,撤出阿富汗,劝越南撤出柬埔寨,让东南亚和平。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格罗莫夫还表明了苏联对改善两国关系的积极角度。 他认为改善关系是中苏两国利益的需要,国际形势的迅速发展也要求改善关系,这也完全符合苏联外交政策。 他可以负责任地声明。 苏联一切都依赖于他们的事件,使苏联关系正常化。 改善关系最后能否成功,取决于双方的努力。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在会谈中,我期待他就中苏边界苏联军队的减少和撤出作出具体的承诺和表明,将协商推向实际步骤。 但是,格罗莫夫看起来并不重视中方要求的消除北、西、南方对中国安全的威胁问题。 他说,如果不能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就可以采取迅速发展贸易、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具体交流的步骤,为两国关系增加新的空气体,增加温度,讨论者认为应该研究问题 他说,我们把还不一致的问题放在一边,首先讨论和处理我们现在的力量能做的、现实的、依赖中苏双方问题的问题。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在会谈结束时,我要再次强调,中苏是两大邻国,谁也搬不动,应该从根本上处理我们两国之间的重要问题。 格罗莫夫赞同我说的话,但他强调中国没有必要害怕苏联。 苏联一点也威胁不到中国。 我回答说:“我们必须担心自己的安全,但还没有到睡不着觉的程度。”

“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会谈结束后,没有笑容的格罗莫夫向我露出了友好的笑容。 走了近30米的走廊,把我们送到电梯旁,握手道别。 他的这种表现据礼宾官们称很少见。

至此,我结束了对苏的使命,在与格罗莫夫会谈的第二天11月17日晚上离开苏联回国。

(:节选自《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未完持续)。

标题:“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