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93字,读完约10分钟

最近,知名出版社斯普林格决定撤回107篇同行评议造假的论文。 这些论文都来自中国学者。 学术不端再次成为焦点。

职称评定、晋升、晋升、评选的各类称号与论文挂钩的体制,催生了一系列灰色产业。

有人对“冰点”的记者坦率地说,复制到sci上,“只完成流水线上的产品”。

被买卖的sci竞赛

记者郭路瑶

|陈卓

sci居然被卖了。

面对这个简短的消息,29岁的“sci打字机”陆志明完全没有想到。 这位微生物学博士毕业生拒绝了两个被视为“香饽饽”的高校副教授的角色,自愿成为“枪手”。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全名“科学引文索引”,59年前由美国人建立的数据库是非常“高级”的“硬指标”。 但是,对陆志明来说,上面给出副本的只是完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最近,加拿大汤普森路透社集团宣布,将把包括sci数据库在内的知识产权和科学新闻业务高价出售给与科研无关的投资企业。 据报道,美国微生物协会很快就拜拜了这个“扭曲科学”的指标。 陆志明在网上看到sci被提问“会对国内乃至世界学术圈造成怎样的影响”。 他毫不犹豫地写道:“有毛线的影响。”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在校园里有代写论文的广告。 视觉中国供图

“现在科学本来就是产业,是功利的。 ”陆志明说。 兼职两年间,他拿到了25篇sci论文,结婚和房子的首付钱就是这样存下来的。 他知道的另一个小团队,一年的业务流水量达到了2000万元以上。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与灰色市场繁荣相呼应的是,我国在这场“国际sci大赛”中顺利跳跃的得分。 年,我国的sci论文数量达到25万篇,仅次于美国,是英国的两倍。 中国在这个竞赛上的投资也越来越大。 在科研经费比较上,中国屈居第二,但年均16.6%的增长速度不及其他选手。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然而,这是科技论文“第二大国”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也是创新指数在40个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8位的不自然的现实。 有学者呼吁“论文崇拜支撑不了科技强国”,简单要求论文发表的期刊和数量,只会浪费大量的科研经费。 但是,对另一个学者来说,在我国国情下,量化的评价指标总是比人为主导强得多。 在sci论文代工厂的流水线上,不到一年就能生产博士毕业论文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随着我国sci论文量日益庞大,陆志明所在企业的业务也日益高涨。

销售部,市场部,产品部,实验部,技术支持部,只看部门结构,他们的企业和其他企业没什么不同。 但是,从这些管道中产生的是sci论文。

建立权威引文数据库,sci以科研论文被引用的频率,对科研成果和学术杂志的影响较大,每年都会发表收录刊物的影响因素排名。 陆志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影响因子5分以下的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半年到9个月内可以处理所有的实验量。 在他眼里“没有技术含量”的实验“体力工作”交给了本科和专科生的团队。 他们大多“连实验原理都不擅长”,但“操作技术相当高”。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其次,包括博士和硕士在内的技术支持部门花了约2周的时间,根据数据“从零开始撰写1篇可以发表的sci论文”。 从数据的观察、文章的绘制到语言的润色,他们像积累树木一样熟练。 除了前期的实验和后期的投稿外,他们还在sci国际英语期刊上印刷了最多1年半满足博士毕业要求的论文。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像招揽客户这样的“打杂”不需要他们的担心。 在这个严格高效的业务链中,一个部门之间有一个环路。 销售小组与顾客联系。 市场部通过调查了解诉求,同时收集顾客反馈的产品部根据顾客通知的研究方向,在一周内列举该行业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同时提示给顾客。 之后,陆志明所属的部门给出了详细的实验方案和预算,顾客同意后签订了合同。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毕业、评奖、评奖的作用,推动了论文诉求的巨大代写市场。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教授江晓原对此早就不奇怪了。 “sci刊物的一部分并不神秘,很多企业都能解决”江晓原反复强调。 “国内的审查系统经常认为,如果能够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你会变得非常牛。 ”。 他表示,sci如今正成为科学界的“黄金俱乐部”,特别是在发展迅速的中国,期刊一经收录,很快就会进入龙门。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实际上,sci每年收录000多种刊物,“有很多水刊”。 例如,某期刊单纯刊登实验报告,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实验,只要具体对象和数据不同,也有可能多次发表。 现在很多期刊发表电子版,篇幅不再限制,鱼龙混杂。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并且,据江晓原说,影响因素这种看起来公正的尺度,其实也是骗人的。

另一方面,期刊可以通过一点手段提高自己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并不一定证明科学研究的价值越大。 极端的情况下,非常差的拷贝也经常被引用为反例。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就像江晓原戏弄的那样,“萝卜快不洗泥了”。 在阅读博客的5年中,陆志明共发表了5篇sci论文,其中2篇刊登在行业排名前5位和前10位的期刊上。 目前,他一年完成的sci论文达十几篇,多刊登在中低端杂志上。 鸡的数量增加到100万只后,鹤可能就很少被观察到了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根据多年的跟踪提醒,江晓原觉得“sci枪手”的产业链正在慢慢浮出水面。

去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发表了43篇取消sci医学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 仅仅五个月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又撤销了64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所有被撤销的论文都由第三方企业代为投稿,在推荐审稿人时提供虚假邮箱,自己审核,既当运动员,也当裁判员,然后将伪造的审稿意见发回杂志社。 江晓原表示,这已经成为许多“枪手企业”稿件迅速发表的秘诀。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在成为“全职射手”之前,陆志明打工的企业就走了这条路。 但是现在,他所属的企业重视“绝对正规”,保证顾客的安全。 因此,他们有很多“回头客”。 有些顾客从博士到一线,依靠他们的企业发表论文,有人写论文形成的研究都是体系化的。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在这个成果产业链中,陆志明是那只“下蛋鸡”,但孵化出的蛋不是自己的。 即使看到自己没有署名的论文,陆志明也没有消沉。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只是做服务业”。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他的服务对象多为公立医院的临床医生。 “不进入这个领域,就不知道他们对科学研究外包的控诉量。 ”

在我国医院,医生需要临床和学术的“两头选择”,与美国医院不同,临床型和学术型的医生约10∶1。 sci论文显然成了他们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所以陆志明在某种意义上觉得给顾客清除了路障。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这一巨大的诉求,使这个兴起不到十年的领域像气球一样膨胀。 陆志明的工作从单纯写文案扩展到了设计研究的方向和实验的细节,但他们的实验室也像陀螺一样越来越快了。 在他看来,业绩增长的背后,有国家对科学研究硬指标的重视,以及随之而来的日益庞大的基础研究量。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年,我国发表的sci论文总数比14年前增加了5倍。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北京市所有科研机构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加起来都不及哈佛大学。 据科研工作者回忆,当时sci论文还很新鲜,所在学校给予现金奖励,但大家依然有很高的感觉。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单一的评价体系也是催生论文代理市场的理由之一。 图片来自互联网

陆志明所在的企业成立于2007年,那时sci论文已经普遍与评价职位联系在一起。 然后,井冈山大学教师在三年内向国际sci期刊《晶体学报》发出了70篇副本,被副教授提名,之后论文造假被曝光。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在这些压力和诱惑下,不少顾客找到了和陆志明一样的代笔者。 “单纯写一篇,没有设计实验环节,企业签的合同3万元。 ”。

这些管道上的标准品,最终成为“学术泡沫”,涌入我国每年20多万篇sci论文的洪流中。 江晓原认为,优秀的论文已经在这些泡沫中看不到“鹤立鸡群”。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泡沫泛滥最直接的结果是鸡的数量增加到100万只时,范围要广得多,其中可能很少被观察到。”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他大声疾呼:“我们已经过了经济计划的时代,不应该再搞计划学术了。” 生物科学家饶先生也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尖锐地指出:“sci在中国科学和教育界长得了畸胎瘤。” 评价科学研究成果,只看发送到哪里,没人在意发了多少篇,影响因子有多高,发了什么。 定量分解评价当然有问题,但光靠同行评价是不可能的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事实上,纯粹量化的评价标准带来的负面效果,不仅让中国科学家头疼。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美国科学家兰迪·谢克曼宣布,“任性”将停止向“细胞”、“自然”、“科学”三大“所谓顶级杂志”投稿。 他自己创办的期刊也完全不使用影响因子这个指标。 理由是“人们容易感觉到哪个数字看起来更客观,但实际上是错误的”。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对此,《sci打火机》的陆志明依然冷淡。 “所有的评价指标都要量化到最后,这就和找工作看985和211的高中一样。 ”。 他单方面宣布不公布影响因素,但认为只不过是塞着耳朵偷了铃铛。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中国科技快速发展战术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在5年前对论文的代写代发现像进行了深入调查,他的结论不是全部排除职称评定中的量化指标,而是要寻找改进其不合理之处的方法。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14年前,当更多的大学开始使用量化指标评价科研业绩时,这位科学计量学专家在论文中写道:“与过去那种主观随意性大的评价方法相比,确实是可喜的进步。”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他还警告说,对于这些指标要慎重对待,如果过分强调各个研究者的论文发表量和引用量,容易引导捷径。

后来,在与英国教授讨论这个问题时,他们达成了共识。 “既然总是有人做手脚来应对指标,指标就不能太少”他工作过的中国科技新闻研究所设计了20多个学术计量指标,除了影响因素外,还包括扩散因素、权威因素、半衰期等。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而且,“犯人”陆志明觉得,国家必须使用“性价比最高”“差错率最低”的筛选手段。 这个筛子不完美。

虽然量化指标有漏洞,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武夷山提出了将定量评价和同行评价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方法。

一个月前,他用1000多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了美国学者提出的科研基金新模式。 学者们互相判断学术水平,给同行排序,越是排名靠前的学者获得的经费越多。 此外,充分数字化的新闻系统能够识别潜在优势的冲突,以及基于相互照顾的关系互联网。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学术界的同行们在评论区开始了争论。 有人鼓掌,有人跳出来质疑,也有人乐意提出改进建议。 但是,他们大多认为,现有的评价体系已经改革,公认的学术实力和研究的市场价值应该是评价的尺度。

“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应采访对象的要求,文中陆志明化名)

标题:“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可以买”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