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67字,读完约10分钟
原标题《孟昭瑞记录的历史瞬间》
一个国家成长的足迹从未如此集中在摄影师手中。
他是孟昭瑞先生。
除了开国大典等重大仪式外,昭瑞的胶卷还详细记录了新中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刻。
1952年6月20日,荆江洪水工程提前竣工。
1953年鞍钢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生产了无缝钢管。
1956年5月26日,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突破了从北京到拉萨的“空中禁区”。
1959年,哈尔滨生产了“锅炉厂”、“汽轮机厂”、“电机厂”等“三大现代化动力厂”。
1979年,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通过隧道输水,完成了截流。
1983年,招商引津工程顺利竣工...
除了国家领导人外,昭瑞的镜头上也记录了许多名流掠夺影——老舍、胡风、郭沫若、常香玉、茅盾、齐白石、田汉、梅兰芳、曹禺、丁玲、常书鸿、华罗庚、冰心、叶圣。 ……。
年,昭瑞被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师协会授予“第九届中国摄影学院奖”终身奖。
人物个人资料
孟昭瑞( 1930年-年11月19日)出生于河北唐山市,是中国民主同盟会的成员。 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开始从事信息摄影事业。 在人民解放军华北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担任摄影记者、研究员。
参加了平津之战、北平入城仪式、政协筹备会、新政协会议、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两弹一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著有《历史瞬间》《中国蘑菇云》《东方红: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共和国震撼瞬间》等作品。
昭瑞一直从事重大情报采访,拍了很多共和国领导人和将军的珍贵照片。 许多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
1992年,“孟昭瑞摄影艺术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
70年过去了,昭瑞的个人镜头成为了国家故事,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影像记忆,昭瑞可以看到历史深处的所有细节。
71年前的1949年2月3日,孟昭瑞用照相机记录了下一个伟大历史时刻——北平解放。
1949年元旦后,在《华北画报》担任摄影记者的孟昭瑞接到命令,被要求立即赶到北平,采访拍摄平津之战。 几天后,昭瑞赶到了北平通县宋庄。 那是华北军区和第四野战军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所在地。 这时的北平在解放军的包围下,已经成了孤城,士兵们都在用摩拳准备包围。 昭瑞每天一边采访部队,一边关注军队的新动向。 不久昭瑞得到了情报,中央对北平解放有了新的精神。
当时解放军和驻扎在北平的国民党将军傅作义之间正在进行秘密谈判。 在这种情况下,释放北平有两种可能性。 一个是和平解放。 二是和谈破裂,只能打。 昭瑞和指战员们每天都关注谈判的进行。 1949年1月29日是春节。 在联欢会上,人们得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昭瑞说:“春节之夜,有消息证明傅作义将军起义了。 大家都很高兴。 鼓掌或欢呼。 ”。
2月3日,解放军在北平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昭瑞注意到刊登史书的重大历史时刻即将到来。 解放军入城路线从永定门到前门,向东进入旧中国大使馆区东交民巷。 为了当天的拍摄,1月31日,昭瑞和其他几位记者一起在先进城看到了地形。 昭瑞人生中第一次进入北平城。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穿过前门大街,北平大众夹道欢迎。 孟昭瑞先生拍摄的
三天后,孟昭瑞开始了日夜思考的入城仪式。 入城仪式定于上午9点开始,昭瑞提前1小时赶到了现场。 当时在国内拍摄的人非常少,当天除了在新的电影工厂拍摄电影胶卷外,只有昭瑞和另一名记者在市内记录了这次大规模的入城仪式。
昭瑞说:“我想那时成为摄影记者真的很幸福。 我想到处拍,但没有人打扰你。 因为人很少。 看,我现在采访你。 到处都是人。 ”。
一小时后,关闭了几十天的北平终于开门,这座古城一夜之间所有的门钥匙都换了主人。 解放军从永定门进城,大军威风凛凛地朝门方向开去。 我看见穿着军服的毛头年轻人拿着照相机在欢乐的人群中穿梭。 这个人是昭瑞先生。
1949年2月3日,北平入城仪式,大众和坦克手握手。 孟昭瑞先生拍摄的
入城仪式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举行,整个北平沸腾了。 那天昭瑞拍了十几卷胶卷,这在提倡节约的时代是绝对没有的。
之后的几十年,摄影记者昭瑞亲身经历过,记录了很多精彩的历史瞬间,但对昭瑞来说最难忘的是1949年。 那一年,他19岁,刚成年,在华北画报做摄影记者也只有半年。 那一年,他目睹了新国家的诞生,他用照相机记录了这些永远无法复制的历史瞬间,这些瞬间很珍贵。
1949年10月1日由孟昭瑞拍摄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越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了。 昭瑞又回到战场。 为了拍志愿军越过河,从里面向边境最北端出发,越过冰上浮桥,到达部队的最前线。 昭瑞坐在弹药车上,棉袄很薄。 加上风雪,道路两侧的房子几乎全部被炸毁,有时可以看到朝鲜的老人、女性、孩子收缩在暂时发掘出的防空洞里。
直到1950年10月末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1953年7月27日签订开城停战协定为止,这3年间,昭瑞先生共赴朝鲜11次,与志愿军士兵一起见证了其艰苦的征兵岁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 在这期间,昭瑞拍了云山之战。 那是中美两军现代军事史上的第一次交战。
1950年11月中旬,云山战斗中被俘的美骑一师的一部分。 孟昭瑞先生拍摄的
昭瑞说:“1952年10月中旬,到达中国第二届朝鲜志愿军总部桧仓驻地,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官邓华将军在慰问大会上向祖国人民报告时,我志愿军在金化以北五圣山一带的上甘岭地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浴血战,许多歌哭泣的 特级英雄黄继光是志愿军士兵革命英雄主义的集中代表...
“当时,慰问团副总团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长陈县同志找到了我们——解放军文艺社陆柱国、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谢杞宗、助理和我共计四人,要求我们立即采访上甘岭前线。 邓华副司令官亲自为我们联系了上甘岭的车辆。 车真的脱不开,我们四个人不得不坐卡车,躺在“硬卧”上睡个大觉。 路不平,我们像甩煤球一样在车里打滚。 经过两个夜晚的摇晃,上午3点左右,接近第15军前线司令部时,车之所以爬山,可能是因为司机同志开车累了,车突然下山了。 车翻了,我们四个人死拉着车的帮手,幸运的是车被大树挡住了,让我们逃离了死亡。 不是手腕扭了,而是头撞到大包,踝关节扭伤等,大家都受了轻伤。 这时空敌机来了,灯亮着,扬声器关不上,司机终于出来了,慌忙用大衣把两盏灯盖起来,不能测量。 我们必须下山找部队,正好撞到了第十五军后勤部的同志。 他们知道我们是祖国慰问团,对我们很亲切,给医生看了伤口。
“天一亮,我们就来到河岬附近的小山上,森林密集,空气质新鲜。 这就是志愿军第15军前线司令部。 秦基伟军长会见了其他军队的首长和我们,为我们设宴洗尘。 宴会很简单,但在战争环境中能吃到美味的饭菜是很少见的。 我坐在秦军长的左边,在谈话中,他知道我是解放军画报社的记者,增加了信任感。 他突然从木屋拿了德国制造的上下文照相机,询问了照相机的采用方法、光圈、速度、距离的关系、室内曝光方法,以及平时维持照相机的几个事项。 当天下午,秦军长参加了在上甘岭战役中守卫坑道14昼夜的英雄八连代表的会见,听取了英雄们的战斗。 秦军长详细询问了八连指导员王士根的战斗过程---如何勇敢地与美国侵略军作战? 如何打击敌人的几十次进攻? 特别是在那之后——水和食品都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一边战斗一边克服困难的障碍,最后取得了胜利?
保护在上甘岭战壕的士兵们,发誓拿着毛主席的照片。
“在士兵的引导下,我们步行通过一些封锁线进行采访,有时利用地形,避开炮弹的落点,又站着生活。 也是部队摄影记者的“日常茶饭事”。 我们终于来到了五圣山前线炮兵阵地指挥所,这里昼夜发射着全天候子弹,颤抖着摇晃着山。 在这里,听到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上甘岭之战在狭窄的阵地上进行,但其激烈程度是志愿军的勇猛和顽强,在世界战史上很少。 敌人为了争夺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的几个山头,投入了两个多师的步兵、一百多辆坦克和美国第八师的炮兵总预备队,平均每天发射2.4万发,最多一昼夜发射近30万发炮弹。 每天平均出动63架飞机,投放500多枚重磅炸弹和无数凝固汽油弹。 坦克每天出动30辆到70辆,将狭窄的597.9阵地和537.7阵地的山头降低2米,山上的岩石被炸成1尺以上厚的黑色碎石,多个岩石坑道被炸毁得短3、4米。 但是打了一个多月,敌人死伤了2.5万余人,伤害了飞机200多架,阵地还在我军手中。
“上甘岭之战经过43昼夜的激烈竞争,以我军的胜利结束。 志愿军领导人给上甘岭前线作战部队的指战员打了两次电话,祝贺嘉勉和他们在防御战中取得的辉煌胜利。 ”。
昭瑞难忘的是同行的牺牲。
那天,特务告密时慰问团遭到敌机空的袭击。 在当地村庄小学教室外面,昭瑞亲眼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高庆生为了拿回电影机而死回房间,被子弹炸成两半。
看过血和火,经历过生与死,对于魏威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昭瑞感到比普通人更深。 幸福是什么? 昭瑞认为“安全”是幸福的。 过新义州,过鸭绿江大桥就安全了。 这就是幸福。 我见过很多死亡,与去世的人相比,昭瑞觉得应该满足。
昭瑞喜欢鼓舞无数中国人的话。 “人最重要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所以,一个人的身体一生,在他想起往事的时候,必须虚无缥缈地度过,不要年复一年地后悔,不要为凡庸感到羞耻……”
文件,供图/付款顺畅
……
想看全文,欢迎来到《北京纪事》年10月号。
【北京纪事公众号: beijingjishi欢迎分享+关注】
标题:河南珍贵老照片:新中国快速发展的历史瞬间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