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6字,读完约3分钟
1922年,日军装备了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高射炮。 这门炮是根据法军一战中采用的m1916式37毫米炮改进的。 一战期间,与麦克山姆相似的重机枪在战场上威风凛凛,在泥泞的战场上猛烈欺负血肉之躯的步兵,因此各国正在寻找对付机枪的方法。 其中,法国制造了37毫米高射炮(也称为步兵炮)压制机枪。 尽管是不成熟的装备,但在战场上给了士兵宝贵的一线重火力支援。
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高射炮和炮组
在战场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日军也想列装这样的火炮,为今后面临的战斗做准备。 因此,日本参考了m1916的构造,开发了自己的平射炮。 与法国原型炮相比,各种性能数据略有提高。 服役后,在中国战场上表现得很俗气。
由于需要伴随步兵的及时机动,火炮的总重量只有93公斤,几乎趴在地上前2后配置三脚架,运动时左后方再固定一根钢管,4名士兵可以抬起移动。 为了降低高度、减轻重量,火炮没有车轮等设备。 使用37毫米口径,可以发射甲炸弹和杀伤榴弹。 方向射界在-9.5°到16.5°之间,根据火炮的高低姿势而略有不同。 炮口的初速度是每秒450米,最大射程是5公里,实际有效射程只有1公里。 为了提高射击精度,还专门配备了3倍直径的光学瞄准器。
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高射炮
兵役中,这门炮是盟军炮兵,每两门炮击编成一个炮兵小队。 每门炮由11名炮兵组成,装备了1名分队长、8名炮手和2名使用者、2匹骏马、1匹运输火炮和1头运输弹药。 在山地行军或骏马不足的情况下,在组合状态下4人扛着行军,7名炮兵也能扛着,每个炮兵的负担相对较小。
作战不能采取这样的编制。 通常,分队长向炮兵扛或运输解体的火炮,移动到适当的地方后进行配置,直接瞄准机枪的火力打击。 这种火炮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战斗效率高,麦克山姆等重机枪的射程超过了1000米,但当时的中国军队大多训练不足,子弹不足,与日军作战时经常被大正十一年式火炮准确狙击。 射击沙袋盖或土木工程时,可以发射甲炸弹。 子弹在穿过盖子后爆炸。 杀伤效果惊人。
雪中操作火炮的炮组
在班沪会战期间,第18军42旅奉命固守塘口阵地。 该旅在战斗中遭遇日军平射炮的精确打击,战斗几天后,该旅装备的36重机枪中32重机枪受到打击破损。
与日军装备的投掷筒相比,这种平射炮射程远,弹道性能更好,可以更正确地进行拔点作战。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有效射程不充分,至少不能保证被配置在机枪的比较有效射程之外。 遇到有一定训练基础的对手时,平射炮由于直接射击的特征,需要暴露在阵地表面进行战斗,容易受到机枪等火力的打击。 另一个威力太小,37毫米榴弹炮有足够的破坏力来应对有点简单的土木工程,遇到半永久固定和永久固定工程看起来力不从心。 除了这些缺点,对军队来说另一个问题是功能单一,占有军队的编制。
投掷筒的最大特征是轻便
1928年,日本成功开发了92式步兵炮,两年后开始装填部队。 实战中的92式步兵炮显示出更好的战场适应性,比较有效射程和破坏力进一步提高,完全可以作为压制炮战斗,是缺乏机动性和重型武器的中国战场上不妥协的优秀火炮。
92步兵炮
92步兵炮普及后,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炮生产234门后,开始淡出一线部队,与稍老的火炮一起被二线部队采用,二战爆发后几乎没有战斗记录,第一是在中国战场服务
标题:河南日本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炮,侵华战争专门狙击我军机枪火力点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