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92字,读完约10分钟

几天前,微博上爆出一些第三方平台进行“收费推入”交易的消息,在金融界和大学生中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金融机构发布了官方声明,称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收费推入”行为,提醒大家通过官方网站等正式渠道申请。金融界的许多人表示,正规金融机构不会招聘付费实习生,学生应该警惕被欺骗。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在大学生暑期实习的高峰期,一个“明码标价”的第三方平台被卖给了金融机构的实习机会,这在金融界和大学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回应,许多金融机构发表声明,否认任何形式的“强行收费”。一些金融行业人士指出,“收费推入”行为很可能是金融机构内部员工与外部第三方机构之间的私人交易。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在知名金融机构实习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梦想。如果有人向你收取30000到50000元为你推荐实习机会,你会付钱吗?几天前,微博上爆出一些第三方平台进行“收费推入”交易的消息,在金融界和大学生中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金融机构发布了官方声明,称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收费推入”行为,提醒大家通过官方网站等正式渠道申请。金融界的很多人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招聘付费实习生,学生应该警惕被欺骗。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事实

支付5万元在一家投资银行公司实习

所谓的内部推动就是内部推荐。在招聘实习生或正式员工时,许多企业都愿意让公司里的人推荐他们。这种做法可以提高招聘效率,相当于在正常的考试之外增加一层人际关系的背书。一些金融机构特别鼓励内部员工为公司推荐人才,甚至奖励那些成功推荐他们的人。本来,这些企业的招聘信息是完全公开的,招聘过程都是免费的,但有些平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了收费业务。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根据微博披露的信息,一些培训机构,如“金融合作伙伴”,实际上是以给实习生提供求职指导为名,出售金融机构的实习机会,涉及很多金融机构,甚至一些知名银行和券商。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据《北青报》记者调查,大多数大型平台并不直接为实习机会定价,而是热衷于推出昂贵的培训套餐。

在微博的“突发新闻”中,“金融合作伙伴”公开文章的截图显示,培训机构提供的四个不同等级的套餐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包括课程和培训(4周线下+2周线下),价格为11800元;在线精英学徒套餐(在线培训+一对一远程实习,可提供推荐信),价格为15800元。还有独家套餐和姚兴套餐需要私人咨询,包括课程和实践培训+无限实习+两年vip+学校招聘VIP等。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在另一个名为“门徒求职”的平台上,《北青报》记者发现,该平台推出了“保证获得实习机会(就业)”的门徒计划,声称该计划是一个“精心打造的高端私人定制”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工作匹配是针对简历进行的,目标职位是锁定的。无论是远程、现场、正式、全职,都有投资银行、公共基金和外国投资咨询的所有职位,并宣布“意外失败,全额退款”。至于价格,它是一个单一的立场和单一的价格,价格是不平等的。一位接触过该平台求职顾问的人士透露,该平台针对不同公司和职位的价格从2万元到6万元不等。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北青报》记者还发现,一些主要通过微信号宣传的平台甚至直接在传单上印上了内部促销的价格。例如,在互联网上流通的第三方机构的“费用扣除”标准中,涵盖了金融行业的投资银行、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快速消费品和互联网,所引用的公司包括国有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知名证券公司和中外资企业等。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的最低实习机会是19800元,而投资银行公司的最高实习机会是52800元。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调查

至少有十几个平台参与了“收费推送”

据《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十几个有一定名气和规模的第三方机构从事类似的内训收费业务。

曾在类似平台上工作过的网友爆料称,这些收费平台主要针对有实习和就业需求的大学生,它们都提供各种收费服务和套餐,并有明确的价格。服务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完全涵盖了求职者的全方位需求。例如,基本培训,如修改简历、发送简历、在线面试技能培训、职业规划咨询等。,一般都比较便宜。最吸引人的是能够向内推进甚至保证报价的计划。一般来说,费用是5位数。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这些平台将以“病毒式”的方式分享朋友圈,将目标客户吸引到群组中,然后每天在群组中发送一些文章和信息,以赢得每个人购买服务。简历修改通常是100-400元,专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帮助是500-1000元。定向实习职位根据不同情况定价。普通经纪人是10000-20000元。声誉越高,价格越高。例如,一位中国前缀经纪人推高了45000元的价格,而好的表现是保留了空的房间;中国顶尖投资银行的实习岗位为6万元,实习保证期为3个月。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澄清

许多金融机构声称与收费平台无关

在微博曝光“收费实习”的行业混乱后,许多金融机构发布公开声明,称它们与这些平台没有合作关系。

瑞银表示,该行从未与任何培训单位、组织或个人合作进行内部简历推荐,也从未编辑、出版或出版过任何招聘考试参考资料。瑞银职业网站是集团在mainland China唯一的官方招聘渠道。有意申请瑞银的申请人应通过官方渠道申请职位,并谨防欺诈。瑞银保留调查虚假信息发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华泰证券(601688,诊断部)也表示,“华泰证券招聘官方网站是接收校园招聘简历的唯一官方渠道。暑期实习和校园招聘项目,与第三方的合作仅限于招聘推广,不接受任何第三方机构的简历推荐。”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天丰证券、田弘基金、兴业证券(601377)、中信建投证券(601066)等机构也发布了类似内容的声明,表明没有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荐简历。

微博曝光后,“金融合作伙伴”发表声明称,“金融合作伙伴一直反对以明码标价买卖实习生职位的做法,并自2017年以来多次在微博上公开反对。为表彰我们的社区运营和信息宣传工作,一些金融机构正式与金融合作伙伴合作举办了网上展示等相关活动。以上合作纯属信息层面的合作与推广,旨在为无法访问传统线下展示网站的学生提供了解企业及相关职位的机会。我们郑重声明,我们从未向合作金融机构进行过任何利益转移。”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分析

“收费推”是“内外勾结”的灰色业务

《北青报》记者采访了不少金融行业人士,他们都认为“强行收费”的行为肯定不是金融机构正式认可的方式,但可能是金融机构内部员工与外部第三方机构之间的私下交易,甚至是“空手套白狼”的骗局。这种事情很难得到“真锤”的证据,法律法规中也没有明确的禁止。只有依靠业内人士提高职业道德,这种不健康的趋势才能得到遏制。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国内一家知名经纪公司的部门主管肖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果身边有熟悉的亲戚朋友,他们都是专业的同行,符合公司的门槛要求,他和周围圈子里的朋友一般都愿意帮忙推荐。毕竟,公司需要人才,而这些年轻人需要机会。每个人都会帮忙把简历转到人事部门或用人业务部门,并介绍他们认识的应聘者的基本信息。申请人最好通过筛选考试并被选中。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至少我知道没有人会为这种事情赚钱。它真的落入金钱的眼睛。”在听到存在“扣费”这样的平台后,肖先生觉得这种现象可以称得上是行业内的不良作风。因为一旦与利益挂钩,就不可避免地要招聘不符合要求的人。虽然有些人是来实习的,但最终目标肯定是留下来。从长远来看,企业招聘的人才不仅不达标,还会侵蚀公平诚信的企业文化。毕竟,金融机构应该是最诚实的。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根据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分析,如果金融机构正式招聘实习生或正式员工,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招聘过程非常明确,涉及到公司内部多个部门和多层次的领导,很难“作弊”。他认为“费用推进”最有可能是因为业务部门有实习需求,不需要支付工资。他希望人力资源部能协助办理一些手续,但最终的招聘权还是在业务部。在这种情况下,业务部门自己选择合适的候选人,基本上只让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匹配程序。如果业务部门的某个人与外部平台有特殊的联系,那很容易做到。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的王女士说,外界一直认为金融业的工作很高,毕业生们非常向往。中国人传统上谈论人际关系。当你周围的人有熟人和朋友需要找实习机会时,帮助他们方便地推荐也被认为是成年美女。“如果不涉及金钱利益,人们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在帮一个忙,也是在帮一个忙。但是价格标签让事情变得不同。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从事金融工作的人,特别是在他们可以决定雇用实习生的层次上,应该挣很多钱,挣学生的钱,这只会使人看不起。”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提示

毕业生求职应注意金融机构的官方渠道

据了解,有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和一些非重点学校甚至非经济和金融专业的学生愿意为实习机会支付高价。前者不方便搜索国内实习信息,而后者则想有效地“打包”自己。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韩笑(音译)是北京一所重点文科大学商科专业的大四学生,她昨天告诉《北京青年报》,类似的实习平台信息经常可以在她的同学中看到。然而,她说,大多数人参考招聘信息,很少有人听说他们通过这些平台找到实习机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由亲戚朋友或老师推荐的,但是很少有学生具备优秀的素质并靠实力取胜。大二时,通过大四学生的推荐,她去了一家银行实习。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对于这些收费平台,韩笑觉得太贵,性价比不高。毕竟,这只是一个实习机会。然而,她承认,如果她的专业不太对,她的学校不是很好,而且她特别想去金融机构,她可能会考虑花钱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推荐。毕竟,这也是实现她的目标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成功地进入了金融界,与未来的高收入相比,现在支付一点点费用算不了什么。

“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许多业内人士建议,应届毕业生不要把实习筹码放在这种“费用推进”上。他们应该浏览自己的学校论坛和公开号码,以及其他学校论坛和金融机构的官方信息,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并试图求助于学校教师、辅导员或高年级学生,以避免被欺骗或为愚蠢的损失付出高昂的代价。

标题:“几万元买到金融机构实习”是骗局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