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日,汪国桢在洛阳龙门石窟为游客签名。源地图

汪国桢亲自为我们的记者题词

汪国桢在洛阳师范学院的碑文资料图

□记者胡红刚李小波

核心提示|昨天凌晨2点10分左右,著名诗人汪国桢因病去世,享年59岁。这位诗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掀起了一股“诗歌热”,引起了许多网民的回忆。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在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引用了汪国桢的一首诗:“没有山比人高,没有路比脚长”,这使他的诗更广为人知。2014年7月19日,这首诗中的“没有山比人高”是汪国桢本人在洛阳参加活动时写的,鼓励他勇往直前。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汪国真和洛阳有着很深的缘分。据他在洛阳的一位密友透露,自1998年以来,汪国桢至少去过洛阳60次。曾为洛阳师范大学、白云山、鸡冠洞、小浪底等景点题词作曲。同时,汪国桢还与洛阳画家一起研究牡丹。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命运|自1998年以来,我至少去过洛阳60次

“国珍怎么会突然离开?太快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洛阳市民宁建听说自己的老朋友突然去世,与汪国桢私交17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22日他与汪国桢进行了电话联系。虽然他知道郭震当时生病住院,但他仍然觉得自己“走得太突然了”。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1998年,宁建还是一名记者,在嵩县陆浑水库采访时,他就住在汪国桢的隔壁。“当时,我看着他,问他的名字。他说他的名字叫汪国桢。从那以后,我们就认识了,成了好朋友。”宁剑说道。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有一次,我和王老师去云台山,受到景区负责人的邀请,王老师问了几句景区的情况。写完字后,王老师让我把印章盖好。封条封好后,我把它放在桌子角上的时候不小心弄坏了,但是王老师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没什么,如果封条坏了就再做一个吧”。宁建回忆说,后来在王老师的影响下,他于2006年成立了洛阳天一艺术俱乐部(现中国文化艺术网),由汪国桢担任主席兼顾问。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据宁建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至今,汪国桢至少去过洛阳60次,为洛阳的白云山、鸡冠洞、小浪底等景点题词,还向洛阳画院副院长索铁生学习画牡丹。

故事|跟洛阳画家学画牡丹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洛阳画院副院长索铁生与汪国桢私交甚好,汪国桢也跟随他学习画牡丹。

“我一整天都没有放慢脚步,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他还很年轻。”昨天下午,当《大河日报》记者联系索铁生时,他这样说。

索铁生和汪国桢在2003年相识。汪国桢每次去洛阳,都有索铁生陪着,他们交流、聊天。“大概在2008年,汪国桢来到洛阳参加一个活动。闲暇时,他去我的工作室聊天,看我画画。他非常感兴趣。”索铁生说,当时他建议汪国桢试画。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就这样,他学会了和我一起画牡丹,除了画牡丹,他还画了其他的花。书画同源,他学得快,他自己也是诗人,他的画浪漫洒脱。”索铁生说,当时因为通讯工具的简单功能,汪国桢在外地画完牡丹后,会拍些照片,用彩信发给他,他们就这样沟通了。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印象汪国桢

宁建说,认识朋友王力可国桢是一件很棒的事。

在谈到对汪国真的印象时,徐磊说汪国真先生很低调,话不多。他是一个谦逊随和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谦虚好学的人。如果他不明白,他会问。他没有架子,人缘很好。”索铁生评论汪国桢。

”王先生很谦虚,低调而有礼貌。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他的诗歌在青年学生和诗歌爱好者中广泛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一代人。冯说道。

诗人汪国桢

1956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他的诗《既然你选择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你只在乎艰辛》、《没有比你的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影响很大。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汪国桢热”。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他的主要作品有:《热爱生活》、《如果生活不慷慨》、《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如果才华未被认可》、《超越自我》、《无法承受的青春》、《只要明天还在》、《旅程》等。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洛阳师范学院和洛阳的许多景点都有他的墨宝

2014年6月2日晚7: 00,“著名诗人、汪国桢、陆迪、曲锦兴寻根中原龙门诗社”在洛阳师范学院举行,洛阳师范学院宣传部安峰陪同。

晚上,洛阳师范大学的青年大学生朗诵了汪国桢的诗《热爱生活,穿越自我》,汪国桢自己也朗诵了他的诗《嫁给幸福》。会后,汪国桢还为学校题词:“既然你选择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你只在乎艰辛和艰辛。”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他的话很受欢迎,学校里的老师非常欣赏。"冯说道。

除了洛阳师范大学,洛阳的一些景点也有他的题字。

在栾川县鸡冠洞风景区,一块巨石上的“鸡冠洞”一词是汪国桢题写的。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吉国洞管理处原处长杨,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三个字的由来。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可能在2003年暑假期间,河南省书法协会组织书画家到栾川参观,汪国桢也在其中。我读过他的诗,非常钦佩他。”杨说,由于栾川当时供不应求,他利用晚上汪国桢宾馆的休息时间来参观。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当时,我们谈得非常投机。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我还记得。”杨说,在解释了他们的目的之后,当晚他们谈了他们对诗歌创作和音乐、书法、绘画等领域的看法。临行前,他请汪国桢留下包作为纪念,所以有三个字:“鸡尾酒洞”。如今,这块石头已经成为游客拍照的热门地点。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同样,栾川老君山风景区也有汪国桢的书法作品。

老君山副总经理徐磊表示,2014年6月1日,余光中、汪国桢、陆迪、曲金星、谭洁等著名诗人、学者走进洛阳老君山,“老君山有一个中国梦。”活动结束后,他们开始了老君山之旅。在景区游览休息期间,工作人员表示希望汪国桢能够记住老君山的碑文。这时候,汪国桢欣然同意,拿起毛笔,写下了“老君山风光无限”几个字。后来,这些文字被刻在石壁山上,供游客参观。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个人经历|给我们记者的信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S2/]

2014年7月19日上午,丝绸之路主题艺术展在洛阳博艺美术馆开幕。仪式期间,汪国桢作为嘉宾出席,本报记者前去采访。

“洛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不记得这是我第一次来洛阳,但我觉得离洛阳很近。”在当天的采访中,当被问及对洛阳的印象时,汪国桢告诉记者,洛阳到处都是宝物,用洛阳铲挖掘的都是宝物。

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记者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疑惑咨询汪国桢时,他拿起笔,在记者的采访书中写道:“没有山比人高”,这激励着记者勇往直前。

对于年轻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汪国桢说,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成功是优秀而平凡的,不要过于雄心勃勃;第二,力量就是机会。“例如,如果文学不能满足我的生存,我还有音乐。如果音乐不能满足我的生存,我还有书法和绘画。如果技能相对简单,而技能又不是最好的,你很可能找不到工作,所以我认为实力是一个机会。”汪国真教了这个。

标题:汪国真生前来洛至少60次曾学习画牡丹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