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3字,读完约2分钟
金融网站3月8日——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北京银监局在银保行业启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周,发布了一系列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风险的典型案例。
个人信息被盗后,“校园贷款”被用来承担巨额贷款
大一新生袁(音译)在一个校园贷款平台上收到一条广告信息,称该平台可以提供短期“校园贷款”服务,程序简单,服务质量高,安全可靠。袁最近打算给他女朋友买一部手机作为生日礼物。由于他急于要钱,他拨通了平台的联系电话,根据工作人员的要求提供了身份证、学生证等信息,并支付了300元的代理费。过了一会儿,平台告诉袁,他的贷款申请失败了,袁不在乎。后来有一天,袁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他有一大笔贷款还没还。未能按时还款将直接影响他的个人信用记录。袁着急了。他没有申请贷款。他怎么会负债呢?原来袁在办理“校园贷款”时提供了身份证件等资料,犯罪分子冒充袁办理贷款。当袁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对方的手机已经变成了空,消失得无影无踪。
北京银监局表示,近年来,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和超前的消费观念为非法“校园贷款”的增长提供了温床。这些非法的“校园贷款”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些学生面临还款压力,选择“以贷养贷”,债务高;由于无力偿还校园贷款,其他学生长期受到暴力讨债的困扰。非法“校园贷款”现象十分猖獗,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风险警告:不要过度消费,远离非法的“校园贷款”
为了远离非法“校园贷款”,北京银监局提醒广大大学生: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和消费观,使消费回归理性。“校园贷款”的流行与大学生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密切相关。一旦过度消费和资本被切断,就很容易进入非法“校园贷款”的陷阱。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合理地消费,以免给非法的“校园贷款”留下机会。
第二,要提高防范欺诈的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许多“校园贷款”诈骗案大多是由于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窃取而导致的。大学生应提高警惕,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防止被他人窃取。
第三,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在校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技能,学会使用各种金融工具。如果有合法的消费需求,他们应该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相关的金融业务。他们不能相信犯罪分子的欺诈诱饵,不能让非法的“校园贷款”让空.付出代价
标题:北京银保监局:远离非法“校园贷” 莫让青春负债前行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