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4字,读完约6分钟
老杨曼思之面前的冬小麦长满了谷粒,而他身后的冬小麦仍然是一棵绿色的麦苗。
□记者文琼琼
核心提示|在冬天,秦淮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冬小麦仍然是幼苗,可以在明年春天末收获。但最近,在洛阳市偃师城关镇千都楼村的一位村民面前,麦子长满了谷粒,从绿色变成了金色,将会获得丰收,这是农民杨思之45年辛勤耕耘的结果。12月3日,记者见到了这位67岁的老人,却得知他已经患了一年多的癌症,但他仍然每天早起在自己家门口看他的“宝宝”。
[地点]门前和屋顶上的冬麦引起了村民们的注意
12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洛阳市偃师城关镇千都楼村,很容易就认出了杨思之的家,因为与周围麦田里七八厘米高的秧苗相比,杨思之家门前有一块特殊的小麦,有60多厘米高,麦穗饱满,麦穗颜色由绿变黄。记者看到,这块小麦的种植面积约为20平方米,种植在杨思之家外,村道对面。
"小麦在冬天成熟,成为村子里的一道风景。"老王,一个出于好奇来看冬小麦的村民,向杨思芝打招呼。杨思芝还“慷慨地”揉掉了两穗麦粒,让老王提前尝一尝。记者抓住机会品尝了它们。麦粒稍软,咀嚼几次后尝起来有小麦的甜味。“这是我种了几年的小麦。我失去了我的土地,但我愿意开垦荒地,种植小麦。”67岁的杨思芝兴奋地谈论着他的冬小麦。
记者走进杨思芝的家,发现他家的房顶上有很多塑料袋,里面装着泥土和种植的冬小麦。“我家每一个可以放土的地方都是老阳的实验场”。他的妻子鲍乃芳时不时陪着杨思之去喝茶,并带着苦恼和无奈说:“这位老人病了,但他仍然不听我的劝告,不得不种小麦。”她说,去年8月,杨思芝被诊断患有食道癌。
【课程】45年前,冬小麦开始被有意识地种植
事实上,杨思之45年前就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82年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1983年任省人大代表,获“高级农业技术员”技术职称。
杨思之说:“小麦夏播的思想起源于1969年秋。我在村北的邙山上的地里偶然发现了一颗“晚熟”小麦。这穗小麦有十几粒也是饱满的。我当时非常惊讶,就把它收集了起来。”受这种小麦的启发,他考虑是否可以尝试一年种两季小麦。为此,他多次搜索小麦技术数据,并与生产团队的技术人员谈论这个问题,但回答是“不”。他们说小麦的生长发育阶段非常强。例如,在低温的春化阶段,普通小麦只能处于无限分蘖(即分叉)的状态而不经过这一阶段,根本不可能抽穗结果。
1970年夏天小麦收获后,杨思之有意识地种植了早些时候收集的小麦,并通过实践观察了所发生的事情。结果,杨思之发现了能正常开花结果的小麦。经过两年的实践,他认识到在夏天种出好麦穗不是偶然的,它们之间一定有一定的规律性。当时,山西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为他的生产团队提供了小麦夏播种子,但试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改革开放后,土地转包给了农户,杨思之开始了其他的生意,小麦夏播的研究也停止了。
【成功】据测算,冬小麦亩产量有望达到700公斤
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杨思之的夏播小麦情结并没有中断。杨思芝继续着他以前的经历,他知道每年夏天收割小麦时,小麦颗粒会脱落并在地里生根。2010年秋天,他经营了许多玉米地,寻找成功的分蘖,抽穗结实小麦,并收集种子。
在2011年的春天和三月,他把收集到的种子种在自己的锅碗瓢盆里,总共种了1000多株植物,并观察了一整天。6月份,一些小麦幼苗成功分蘖、抽穗和成熟,然后选择优质种子。8月,这些种子在11月底播种并成熟,然后在次年3月继续播种。今年夏天,杨思芝清理了庭院围墙外的土地,用于示范种植。他种下了第八季的种子,所以我们看到了即将成熟的小麦。
“为了在所有自然条件下筛选出高质量的种子,在种植期间不使用杀虫剂、不浇水、不施肥,根据这一季节的结实情况,亩产量可达700公斤左右。”杨思芝说道。
[愿望]我希望在一年内实现双份烹饪
头脑简单的杨思之说,他所有的孩子都成家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继续以前的小麦种植。
鲍乃芳说:“去年8月,他被诊断为食道癌,接受了化疗,并住在几家医院。然而,在他住院期间,他也告诉我要对他的小麦保持乐观。我真的不希望他这样做。”鲍乃芳面带忧色地说,他的愿望是冬小麦能弥补秋收作物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缺点,实现一年两熟,更好地保证粮食生产。
杨思志告诉记者,很遗憾,只有一些生长时间短的作物可以在收获冬小麦和种植冬小麦期间种植。然而,与冬小麦相比,他的冬熟小麦的生长周期较短,可在110天左右成熟。此外,在夏天播种小麦正好赶上每年的雨季,而且雨水很多,所以几乎不需要灌溉。他说:“我打算明年扩大种植面积。”我相信经过三至五年的筛选,我可以达到每亩1000多公斤。”
[专家]根据现有条件,不推荐种植冬小麦
杨思芝培育的冬小麦能推广吗?我们能在不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增加粮食产量吗?昨日,《大河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洛阳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主任郭新建说:“冬小麦种植在中国东部秦淮北部。每年10月至11月种植。经过冬季低温分蘖和抽穗,这种冬熟小麦非常好奇。”
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院长张灿军介绍说,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但发现低温小麦易发生病虫害。根据目前中原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所有要推广的种子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不推荐种植冬熟小麦。但是,张灿军说:“杨嗣治老人的做法是令人钦佩的。明年春天我们就请这位老人来学校看春播。”
立即评论
向那些坚持实现梦想的人致敬
按说,已经退休的杨思芝应该过着照顾孙子孙女的生活。他以“高级农业技术员”的技术职称,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培育“反季节”小麦。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需要客观条件,如阳光、温度、湿度等。冬熟小麦能否保证亩产,能否广泛推广,还需要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然而,无论如何,杨思之的老人能够坚持种植冬小麦这么多年,这种坚持在今天的快节奏中是宝贵的。
当然,杨思之老人的冬小麦能否收获,这种“筛选”栽培能否推广,还不得而知,这需要当地农业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帮助他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前进。谢松波
标题:洛阳六旬患癌老翁培育冬熟小麦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