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64字,读完约9分钟
中国青年报新闻网记者邢婷
40年不长,但足以见证两代人创业的历史。
1980年,山东临沂,30岁的李传明凭借裁缝的技术开始了劳动保险服装的生意。 此后,从最初开店到注册企业,年销售额达到数十万元。
2004年,28岁的李辉收到了父亲的衣钵。 这位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决心特别在企业名称前加“新”字,用新模式、新产品开辟新的道路。 经过一些探索,目前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系统,企业已成长为安全防护用品领域全国最大的批发公司,年销售额15亿元。
“我的事业才刚刚开始,”李辉说,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将自主开发的数据管理系统共享到所有领域,让更多的人受益。
传承与创新、创业从未停止,李传明父子的经历浓缩了临沂40年来沧桑的巨变。
40年来,临沂gdp年均增长13.2%,快于同期全国3.7个百分点。 1995年,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04年成为首批生产总值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革命老区城市。 最近连续4年进入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沂蒙模范”谱乡村新歌、“幸福临沂”民生工程建设……40年来,这片热土始终掀起创业创新热情,成为横跨全国革命老区快速发展的一面旗帜。
临沂市全景图
大新临沂市
进入市场:体制变化带动民营经济崛起
在浙商纷纷占领国内外商机的时候,大部分临商都是北方异军突起,“南义乌北临沂”商业快速发展格局成为中国经济布局上的一道风景线。
奇迹从哪里来? 纵观40年改革风云,几次体制变化激活了昔日“内品不进、外品不进”的闭塞山区,解放了曾经僵化的老脑筋,最终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市场集群。
在许多临沂人眼里,创业当初的种种困难至今历历在目。
20世纪80年代初,临沂西关无形的白杨林中,建立了占地60亩、拥有800多个摊位的玻璃钢瓦隧道——老百姓称为“西郊隧道”的贸易市场。 日后,作为中天的临沂市雏形,这条隧道真正开启了时代。
害羞的刘同光把“摊子”摆在大棚门口。 他拉空纸箱,铺红布,卖自己的老本行银饰。
一个摊位只交了一两毛税,有时甚至不需要,这种“休养生息”政策很快就促进了西郊大棚的繁荣。
和刘先生一样有着改变命运梦想的年轻人,构成了那个时代创业者的群像。 他们见证和经历了摆满地摊、隧道底、专业批发市场、现代商贸物流城、国际化商城“五代市场”的商海创业史。 我相信“没有逃不掉的路,没有吃不了的苦,也没有做不到的事”。
回顾创业历程,今冠临沂“灯饰大王”刘同光感慨道,政府的创新举措多次让自己受益。
早期,当地政府提出了市场建设的“五先五后”,即“先成市后的市场建设、先繁荣后的规范、先综合后的分离、先分散后的集中、先简易后的提高”,压缩了税收、管理费用等各种价格。 到20世纪90年代末,16个市场的年交易额超过亿元,激活政策由此实现了临沂商业街的“领先”特征。
从2000年开始,临沂积极调整市场结构,大力培育新兴业态,加快物流园区规范重组,华丽变身为全国知名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市商城加快国际化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目前已布局匈牙利、马来西亚等12家海外商城、海外仓库。 年,临沂市出口商品价值10.1亿美元,出口国和地区达到130多个。
,临沂的物流路线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打通全国所有港口口岸,实现当天接收、配送、发货,价格低、速度快,价格比全国平均价格低20%-30%。 乒乓球台从上海直接发往新疆需要15天,票价320元。 从上海经过临沂市到新疆只需10天,运费120元。
临沂市的繁荣可以说是当地政府支撑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生动脚注。 从最初实施“扩大缩小”、“促进退保、促进放生”战术开始,到2008年,政府印制了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意见,成立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领导小组,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引擎。
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5.27万户,民营经济出口395.1亿元,民间投资3187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97.83%、80.4%、84.6%。
年11月21日,山东省临沂市的县在红军小学组织小学生在沂蒙山妈妈家纺企业学习纺织机,听老人讲沂蒙抗战的故事。 杜昱萝孙杨拍
振乡村:“沂蒙模板”见证蝴蝶变道
10月下旬、深秋季节,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尹家峪村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厂内忙碌起来。 合作社生产的有机蜜桃刚刚成熟,几十名员工忙于检测、装饰车,他们旁边的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直接果型、糖度的自动分类筛选。 这个蜜桃将销往北上广深等超市,最好的品种将卖到33元一个。
种桃致富,曾是尹家峪村村民无法想象的。 这个典型的山区村庄散布着2400多亩土地,土地分散,村民只能靠栽培以前传下来的农作物生活。 收入低,钱不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土质退化,土壤板结,沙化。 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占全村人口的1/3。
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厂内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直接果型、糖度的自动分类筛选。 中国青年报新闻网记者邢婷摄影
年冬,在国外经商多年的村民赵传博怀着带家乡一起致富的愿望回乡组建了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土地流转、路面平整、配套设施建设,最终明确了有机蜜桃的产业方向。 4年来,这里通过实现全流程管理、标准化栽培、构建“网络+农业产业链”服务平台,实现了园区内桃树生产日志的可追溯性。 年合作社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几千万元。
“变化太大了! ”村支书李金泉掩饰不了兴奋,曾经挖山的羊肠小道现在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村子的集体收入从零上升到600万元,过去的贫困者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工作彻底摆脱了贫困,10多人的80、90后,
数百名尹家峪村画了临沂乡村振兴之路:“沂蒙模板”。
金龙山合作社建设的“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服务平台中国青年报新闻网记者邢婷摄
在此长期将“三农”纳入工业化、城市化总体布局,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城乡支持、“百万农户富集工程”、“千村配套工程”、“村村通工程”等,推进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山区综合开发
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是连贯的。 截至2007年,全市共建设生态文明村1500处,生态文明乡镇83处。 年,126个乡镇实现市场化全管理保洁,480个农村新型社区实现“气二楼”、446个污水集中解决。
扶贫运动成为乡村振兴的另一个主战场。 十八大以来,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截至年底,临沂仍有贫困群众25.5万户,44.2万人,占山东省的1/6。 这里响起了新时期扶贫运动的“孟良崮之战”,开辟了具有临沂特色的“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扶贫开发新途径。
通过创新实施“百几千万”脱贫运动和“双16”推广计划,临沂有100位县级干部、千位第一书记、万位机关干部进村,百家强企、千家电商、万家志愿者家庭合作,16个县区、16个职能部门,
到2005年为止,2年间,临沂减少了贫困人口43.3万人。
厚民生:密织保障网履行庄严承诺
一张民生名单令人印象深刻。
年,与城镇农民工相比,临沂是全国首个每天只收1元钱的“1元公寓”,扩大了覆盖面、创新模式,至今多次
年,以临沂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铁臂治污”行动正式开始。 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老区已经等不下去了。 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一行动引起了全国舆论的关注。 三年后,正是这种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高压态势,让老区人民收获了幸福的“沂蒙青”。
年,沂水县在全国开始提供殡葬服务,成为殡葬改革的“临沂模式”。
40年来,先后编制或修改了4次城市总体规划,历史领导班子多次“一幅蓝图被描绘到最后”,但如今,城市的水依赖、人水亲和、江南一样美丽的水城风貌成为临沂亮眼的名片。
…。
三河口全景图
孟良崮
“悠悠万事,民生大”。 多年来,临沂市在集中力量造福人民、服务民众的“是否”问题上,关注“优不优”问题,提高了老区群众的获得感。
以医疗为例,临沂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革命老区对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测。 年开始,全省率先取消医用耗材附加。 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7512人,职工83457人,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到92%。
活跃在5000余名志愿者的临沂市孤儿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目前已覆盖全市12个县(区) 149个乡镇,服务团长、临沂市工商联副主席徐军,服务团3年招募1万名志愿者,
幼儿受培养、受教育、劳动有所得、病有医生、居住地、老有所养、弱有所撑——通过紧密编织民生保障网,临沂致力于建设“有温度”的城市。
回顾40多年来的创业历史,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表示:“改革开放的沂蒙快速发展史,也是沂蒙人民弘扬伟大精神的艰难创业史。 以沂蒙精神为精髓的红色基因融入沂蒙人的血脉,在世代相传中演绎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是革命老区临沂科学迅速发展的根脉所在、特点所在、成功所在”。
标题:“临沂:一部老区的创业史”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