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62字,读完约10分钟

阅览特稿 鲜为人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台前幕后 ——《 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手记 邢艳琦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2008-03-25 [打印] [关闭]

“鲜为人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台前幕后”

中央编译出版社去年策划了《回顾改革开放30年》书,策划了新的选题,认真整理了以前出版的这类书,决定将在光远着作《我经历的历史大转折》中重新修订。 这不仅是本书文笔亲切、流畅,作者以父母的身份、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保持着值得人们铭记的宝贵历史,而且也是人们30年前开创中国历史新进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更为全面 经光远同意后,该书书名改为《1978 :我亲身经历的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 这本书的英文版已经由美国《西桥》出版社出版,日文版正在翻译中。 前几天,我作为责任拜访了光远先生。 他很精神很有趣。 对出版社新修订的这个版本表示“非常满意”。 我觉得装帧、水平比第一版有很大的提高。 他也希望青年好好读书。 鲜为人知的中央实务会议:提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充分准备的 目力,现正在阐述中国改革的着作,许多浓墨重彩记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们可以在1981年6月11日6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了解11届3中全会的重大成果和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召开的11届3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一九七六年十月以来党的工作人员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和以前“左”倾的错误。 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全部”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美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他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阐明了解放思想、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坚决停止采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做出了将事业要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战术决定。 提出了需要注意国民经济严重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定了加快农业快速发展的决定。 重点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处理了党的历史上的重大冤案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全会增加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 这些都是对领导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从此,党掌握了混乱反正的主动权,逐步处理建国以来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良好的形势。 许多着作关于三中全会以前的筹备会议——中央实务会议,油墨很少。 于光远在书中明确了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与三中全会的关系、背景和始末: 在这三中全会之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 三中全会的举行日期为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为期5天。 会前中央实务会议的举行日期为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的36天。 …… 我有一个看法。 也就是说,三中全会是三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是中央工作会议,它们是两个会议,各有各的功能,但这两个会议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所以在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和意义时,必须包括中央工作会议。 在纪念三中全会时,要纪念中央实务会议。 中央委员会全会和中央实务会议在党的章程中的地位不同。 对多个重大问题,中央工作会议无权作出正式决议,必须召开全会,以使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各种主张正式成为全党遵循的决议。 这是因为我们今天采用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说法。 但是,关于当时的历史事实,中央实务会议已经为三中全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即三中全会要明确的路线、方针、任务等,在中央实务会议上已经提出,同时有处理问题的主张。 对错误的观点,例如“两个全部”已经进行了认真的批评…… 这两个会议,三中全会召开得短,中央事业会议召开的时间是三中全会的7倍。 但是,三中全会是正式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中央实务会议只能起到为三中全会做充分准备的作用。 既然三中全会要处理的问题都是由中央工作会议准备的,我们就必须充分重视中央工作会议的作用。 中央事业会议应该纪念,但不应该单独纪念。 只要我们认识到在纪念三中全会时必须包括纪念中央事业会议。 一次次发扬党内民主的会议:指名道姓汪东兴 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汪东兴担任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八三四一部队政委兼党委书记、毛主席版权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等职。 但是,用“指名”批评这样有名的大人物,还不如“在太岁头上动土”。 于光远的文中说, 汪东兴在粉碎“四人组”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本来是应该做的,但还是要承认他做了很大的工作。 没有他的积极参与,不使用他直接指挥的八三四一部队,就不可能在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组”。 但是,汪东兴为了谈谈“两个全部”的提法和对其的再三抵制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平反“天安门事件”和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阻挠、“文革”中处理冤案和康生问题的消极态度等,欠下的帐很多。 他在角度上确实非常错误,在态度上非常糟糕。 在多次“两个人的一切”事件中他起着很大的幕后作用——本人来了多次说脏话的,都是其他多次“两个人的一切”人的幕后上司。 不叫出他的名字,很多事件就不清楚,也不知道很多问题。 在前几天的小组会议上,发言中关于汪东兴负责的事件,回避了说他的大名。 看着演讲的文章,我们总是觉得这种藏头露尾的方法和发扬民主主义的精神不一致。 民主不是恩赐,只有自己采取主动行动。 而且汪东兴在这个会议上,他不能来我们的小组会议,但我们的批评他能从简报中看到。 如果他认为我们的批评与事实不一致或不一致,他可以声明。 如果他认为我们说的道理错了,他也可以反驳,双方可以讨论,争论。 我们有民主主义的权利,他是党中央的副主席,当然也有自己的民主主义的权利。 左思右想,我们觉得会议到了这个阶段,是该点名批评汪东兴的时候了,我觉得这样做对会议有好处。 当然,我们也并非不担心。 我们想做的是在相当大的会议上坦率地批评党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党章完全允许这样做,一个党员看到党内任何人都有严重的错误和缺点,本来就有责任进行严厉的批评。 我相信我们的批评是看清之后的行动,不会是视而不见的鲁莽行为,而是会取得积极的效果。 但是,这毕竟是件大事,而且不知道党的历史有那样的先例,必须反复思考。 我们也认为在得到领导同意后再做这种事是最好的,但感到不便。 这是因为我自己承担了这个责任。 我不太记得各组的情况。 我只记得西南集团点名批评汪东兴的第一人是胡绩伟。 两天后,他在长篇发言中谈了很多关于汪东兴的事。 他在发言中列举的资料更具体,对汪东兴的批评也更集中,更有力量。 今后,各组对汪东兴的点名批评增多,许多老同志揭露了汪东兴的错误言行,有些发言用词还很尖锐。 无论如何,在全体会议的过程中,都没有因为在大会上公开批评了这样的副主席而受到任何谴责。 这表明,本届会议逐一发扬民主,使我们原有的关切变得多余。 《附记》有时闪烁“亮点”:应该说翟邦细读马克思的书 ,这近20万字的着作,《附记》所占篇幅比重不大,但含金量相当高。 从《一个资料和一个考证》、《邓小平手稿的发现》到《我和胡耀邦的一段交往》,让网民受益匪浅: 我和翟邦认识很早,在延安的时候就见过面。 但是,我们成为朋友是从1975年我们一起在小平先生的指导下反对“四个人的帮助”,然后又在“邓小平,反击右倾叛事件风”中一起被责骂开始的。 1976年9月,“邓小平批”处于紧张阶段,唐山地震波及北京,使这场运动暂时中断。 所有人和所有人都忙于防震,而像我们这样的所有人却因此松了一口气。 我借此机会顺道去富强胡同6号翟邦家,看到他在家读书的情况,给他的学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试着画一下他那时读书的环境。 他没有在自己的院子里建防震棚,但不是没有防震,而是在自己的办公室用坚固的木头做了一张类似双层床的东西。 躺在下面,房子倒塌的话,不用把砖头檀柱直接压在身上。 这样办公室也暂时变成了卧室。 他在这样一间房子对着窗户的大办公桌旁学习。 桌子上有摞着的书,也有总是打开着的正在阅览的书。 我去他家,两个人要发泄对“邓小平”的不满。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有可能在我们身边安装了窃听器,虽然说话不客气,但幸运的是没有什么大的结果。 但是,这样的话只说了几句就结束了,见面对话后,自然集中在理论问题上。 我记得第一次去他的房间。 桌子上放着刘灿然翻译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三分册。 翟邦起草《中国科学院事业报告纲要》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点依据就是这本书。 但是,起草那个文件的事件已经成为过去了。 “四人组”及其舆论工具早就把这个“报告纲要”鉴定为“一株大毒草”。 我问翟邦:“你怎么还在读这本书? ”。 他在“邓小平”中科院介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为马克思的一个论点,据说歪曲了马克思。 这是因为他想再仔细看看。 如果说了的话请听我的意见。 这本书我也是研究过的。 于是我们俩在书中找到了直接相关的论述。 我记得第一个是“/ h /”——“知识妙手的积累,社会的智慧包括正常的生产力”。 ——“生产力当然也包括科学” ——“固定资本的迅速发展,说明了常规社会知识、学问已成为多大的直接生产力” ——“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当然还有其他。我们一起研究完这本书后,书里马克思没有写“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词,但显然说了那样的意思,我们觉得完全是故意陷害马克思的 在讨论中我看到翟邦仔细阅读了马克思的这本书,清楚地理解了。 (作者系《1978 :我掌握的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幕后》的责任)

“鲜为人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台前幕后”

【打印】 【关闭】

标题:“鲜为人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台前幕后”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