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14字,读完约5分钟
懿德太子李重润,本名李重照,是唐中宗的长子,也是中宗和皇后韦氏所生的唯一儿子。 唐高宗死后,在李氏和武氏帝位之争中,李重照深入参与,从皇太孙废成为平民,为了避免禁忌改名为李重润后,被邵王封为邵王。 大足元年( 701年)被武则天处决。 705年中宗李显重新成为帝位后,将已故邵王李重润赠送给懿德太子,将其棺材从洛阳转移到干陵东南角进行“礼改葬”,给予“以号墓为陵”的最高礼遇。 懿德太子的墓全长100.8米,由墓道、6个过洞、7个天花板、8个小地板、前甬道、前墓室、后甬道、后墓室8个部分组成。 光墓道的长度就有63米,和干陵羡道63.1米差不多。 出土的三彩釉陶俑、金甲兵马俑、三彩器等千余件,壁画近40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唐代墓葬。 贴上埋葬的玉哀书,金甲兵马俑。 壁画中的二十四柱戟、三出阙、霄尾障碍扇都是帝王的礼仪,在“号墓为陵”或“制度尽用天子礼”的几个特别墓地中,只有这一个例子,在“号墓为陵”下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特殊含义。
三出阼楼
墓道入口的青龙、白虎图的北侧,东西两壁分别画着阙楼图,阙是三出造型。 奎维尔的一侧与城墙相连,墙外是青山绿树,墙内是即将移动的仪容队伍。 阙,说文中解释为“门观也”,阙在汉代流行,根据等级有单阙、双阙、三出阙。 三出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形式,只有皇帝住的宫殿、死后隐藏的陵墓才能采用。 阙楼在唐墓壁画中不仅仅是这个例子,都是单阙或双阙,只有懿德太子墓的阙楼图是三重子母阙的三出阙。 从画面上看,由方形支脚台、平座、屋顶、厢式屋顶四个部分构成,高度约为20余米,斗拱和镶金的装饰应该是仿照实物描绘的。 阙楼图画在通过第一洞南壁的建筑图前面,应该是宫殿前面的象征性建筑。 两唐书中关于宫阙的记载很多,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阙是宫殿的重要建筑,对反叛者、敌人的惩罚有时在阙前进行,官员进入宫殿前也经常反省等待罪恶,阙基成为皇官的象征。
东壁阙楼图
西壁阙楼图
阙楼图的背景是青山绿树,在北边城墙的内侧、东和西两壁分别画有规模较大的仪仗队,全长约7米。 仪仗队由骑马卫队、步行卫队和车队三部分组成。 东墙仪仗队共有一百四十人,其中骑马卫队二十九人分为六队,各队四十五人,各队前一人实行七旌红旗,其余旗为霄尾装饰,有些描绘狮子、豹、虎等动物。 仪卫皆佩横刀、弓、胡禄步行卫队五十四人,分为六队,每队六至十人,站成三角形。 各队第一人举着狮子、豹子、老鼠旗,队有三辆马车,司机十八人,马夫三人,车由辀、舆、华盖、轮四部分组成。 舆由轻、轵、轻、轸组成。 车轮上有轮辋,辐条,足够了。 车辆在左边插九旗子,在右边插戟,戟上画着两人背对背的黼图案。 与《旧唐书舆服志》的记载相反,应该描绘了皇太子的金辂车。
东壁仪战旅行图
西壁的阙楼图与东壁相比是3出阙,但形状稍有不同,部分装饰也稍有不同,可知是不使用粉书绘制的。 从剩下的长0.8米的线来看,用划定和树枝(或毛笔)画了楼阁。
阙楼的背景位于气势磅礴的山脉、山石层、深谷纵横、草木分布之间。 整个画面的颜色以赭曲霉素为主,以绿色为辅,红、黄、蓝装点其中。 技法上最突出的优点是沿着轮廓线画了石绿,颜色深且浅。 山石用赭石颜色表现,有重量和重量,通过颜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山石的明暗。 线条尖锐、扎实,营造出山石的突兀、舒展。 因为这位王振德认为阙楼图是“工谨巧雍容典丽的初唐界画”。 边界国以前一直是以宫殿楼台等为主要主题的素材,绘画时使用了边界线网,因此被称为边界画。 由于先秦时代的建筑匠,也被称为工匠学。 唐代界画比较成熟,张彦远《历代名词记》卷一《关于山水树石》指出:“国初二阎(指阎立德、阎立本),入侵美匠学,杨展展现美丽的宫观。” 除阎立德、阎立本外,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也擅长界画,现在躲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为李思训作品流传的《江帆楼阁图》是一个细致的界面,但对这幅画的描绘年代还有不同的看法。 阁楼图是706年画的,可以说是现存年代确定的唐代初期的界画。
天子移动采用的辂车
四班仪仗队
西壁仪战图共有九十二人,其中步行卫队四十三人分为六队,每队六人到十人,骑马卫队三十人分为六队,每队五人,队也有三辆马车,司机十六人,马夫三人。 辂车前面有两把伞,两把圆扇,两把长扇,圆扇和长扇上装饰着羽毛和黄金。 羽毛团扇是雉尾扇,羽毛长扇是雉尾障碍扇,根据《新唐书仪卫志》的记载,雉尾障碍扇是天子的礼仪用具。 图中雉尾障碍扇的形状与阎立本所画的《步轳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宗后面的宫女执行的雉尾障碍扇相同,应该是以墓为陵的另一个标志。 仪仗队的背景是青山石和草木,关于其绘画风格巫鸿指出李思训绘画有优势,是研究李思训绘画风格和唐代初期青山水的重要实物资料。 虽然在画面上可以看到清晰的起稿线,但是画这幅图的时候用树枝(或者类似的硬的东西)和长条画地线。 长条一次画的线的长度是146厘米,两次连接的痕迹很明显。 因为感觉从上面配置了近一百个人物的话面积不够,所以制作原稿的时候把脚线向下移动了3~8厘米。 因为这最下面一排的人物的脚已经在制作原稿的脚线里了。
西壁仪战旅行图之一
西壁仪战旅行图之二
西壁仪战旅行图之三
标题:河南“号墓为陵”——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8844.html